“有些傻逼对此嗤之以鼻,但有多得多的人愿意这么做!”
——Mark . Watney
这是《火星救援》原著中Mark说过的一句话,在电影中我们没有机会看到,但要说成是这部电影的“终极缩影”,一点不为过!
谁能想到要用“粑粑”种土豆,实现自产自销?谁又能独自奔赴千里去挖20年前的火星车,实现通讯?
就连赫尔墨斯号女captain为了拯救同伴,不惜“5命换1命”,不是谁都能如此义无反顾;拆掉所有防护,等同“裸体”状况下冲出火星,不要说“做”很多人想都不敢想!
所有的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逗逼不死!”
这部电影的严谨性不需要过多阐述,NASA为其背书说明了一切!另一方面,这又是活脱脱是一部“逗逼精神”宣传片,通过一系列“无定向丧心病狂”的惊人举动和“主角光环”的无限放大,向世界阐述着“逗逼创造奇迹,逗逼改变世界”的精神内核!
1
有“意外”,无“悲剧”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科幻电影里的套路变成“千篇一律”:
有一个意外----一个人死了,
另一个意外----又有人死了,
再一个意外----更多人死了……
以“意外”与“死人”为基调,一步步地把主角往深渊里带,当你以为主角也快要“阵亡”的时候,又往往能够力挽狂澜,实现大团圆结局!
所以,我们免不了会以这样的惯性思维来观看这部电影!然而,《火星救援》给了我一记“当头棒喝”……130多分钟的电影,居然没死一个人,这tmd有点不太合理吧?要知道,我不知道多少次在脑里想象各种“悲催的死法”:
比如,美女都给你吻别了,炸弹声音还这么急促,小伙伴你不牺牲一下对得起观众吗?
captain女王大人你飞那么远,被线团扰了那么多圈,不出点意外怎么说得过去?
甚至我在光头面瘫队友神秘兮兮找正在健身的小美女,也自己脑补了一段“死宅宇航员按捺不住压迫队友就范”的情节!(看来我是太污了……)
看他们的样子,难道不像反派吗?
但最后你会发现,原来整部电影没有一个“反派”的设定(即使有些人就长着一副反派脸),最大的反派看来就是宇宙规律和“万恶”的NASA局长!
其实,“不死”的基调从影片一开始就已经定好,mark在火星上的“逆天沙尘暴”中都能幸存下来,你就知道要“死”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2
即使“作”,也不会轻易狗带
一般来说,处在这种“科幻绝境”中的主角们,都会经历一番激烈的心理挣扎,比如《星际穿越》中,主角通过视像看到自己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甚至老去,大发“催泪”弹;
而我们看到,“逗逼”mark在面对逆境时,一般最多不会“崩溃”过半天……心爱的“土豆宝宝”被瞬间冻死,他就那么狂喊了一阵,昏睡了一晚,镜头一转,他又继续踏上了“救赎与被救赎”的路上!
更多的时候,他从绝望低谷爬上“火星食物链”的顶端,大概只需一首disco舞曲的时间!
除了食物和水,“寂寞”才是在火星上最大的敌人!即使在地球上,把家里网络路由器拔掉,相信很多人都会开始焦躁不安,更别说在站远一点都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的火星(空气稀薄不能传递声波)上。
通过不断的全方位的自言自语,也能获取到快乐和满足,你真的不能不佩服他的大心脏!爆炸烧焦了头发,不是第一时间进行清理,而是跑去做视像日志,有时会觉得他不像是在“记录”,而是在做一场有趣的“performance”(确实也是!)
3
调侃与戏谑,是生活的调味品!
说实在的,如果让我去呈现,“决定是否绕过地球回火星”的那个讨论会议,绝不是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因为这是最好表现人性的阴暗面的时候,甚至每个人的内心戏都可以从逃离火星的那一刹那说起,一直贯穿到最后的“太空徒手救援”。
要庆幸我不是导演或编剧,不然这部“逗逼史诗”就要被我搞砸了!
Mark与地球、与赫尔墨斯号的第一次通讯,并没有痛彻心扉的生离死别,反而是充满调侃与戏谑,乐观主义的多巴胺“喷洒”了一地!
知乎上有个回答,把影片里面的人物性格用了一个词来形容:
nerd化,很精辟。
具体的模板可以参照《生活大爆炸》的那班“怪胎”,言辞理性,思维活跃,表达独特!
这场本应陷入道德争议漩涡中万劫不复的救援行动,在NASA的科学家、宇航员、工程师面前,就像是系统中的一个bug等待修复、太空中的一项任务等待完成、技术上的一个关口等待攻破一样顺其自然,除了“大反派”NASA领导以外,谁也没有把“失败了会怎么样!”当一回事!
与其在担忧前踌躇不前,何不趁早决定放手一搏?
不敢说如果影片设定是在一个现实的残酷的世界里,“火星救援”的奇迹还是否会上演?但起码像Mark这样的一个“逗逼”,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甘心死去……
同理,你现在的生活正如“火星”上一样平庸又无聊、苦闷又平淡,你又是否有勇气做一个“逗逼”,活起来,不至于就此“死去”?
生活琐碎的有趣表达
人生烦恼的无情拆穿
每样细小事物,都独具“槽格”
一个分享生活槽点的平台
无吐槽,不生活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