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研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丢开手机,躲开电视,坐在电脑旁,开始自己的教学反思,经过一个小时的头脑风暴之后,我厘清了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像一只自由呼吸快乐游动的小鱼,快乐地畅游于语文教学的汪洋大海之中!(小兴奋)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诸如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信口开河式的问答等,充斥着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如何推进课堂变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在努力思索,前行着......

  我以《登鹳雀楼》为例对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再研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_第1张图片




      古诗词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部编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多首文质兼美的古诗,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推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当今课堂改革的重点。

  首先、解诗题---- 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古诗词的题目就是诗词的“眼”,有的古诗题目让人一读就明白诗的内容,如《芙蓉楼送新建》、《登鹳雀楼》等。这类题目的解读,可以激发学生质疑,比如,《登鹳雀楼》谁登上了鹳雀楼?登上鹳雀楼后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有的古诗词题目带有明显的感情基调,如《悯农》,《秋思》这类题目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处入手,如:农民伯伯很辛苦,诗人把他们的辛苦写进了诗歌里,表达了诗人对千千万万农民深切同情。有的诗歌题目就是诗歌的写法,如《绝句》,《七律.长征》。这类诗歌的教学应从诗歌题材入手,引导学生质疑:绝句?什么叫绝句?通过解读“题目”这把钥匙开启孩子们对于古诗的学习浓厚兴趣。

  其次、知诗人-----感知诗词的背景

      诗人是这个世界上情感最细腻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思愁全都写于作品中,所以 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诗人的经历和遭遇与时代背景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是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对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但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常在导学案时挑重点捡关键词语让孩子们自己查阅资料填空。这样,在预习有了充分地准备之后,上课谈谈自己对于诗人的感受,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三、读古诗------潜心品读诗词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诵读。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鱼之游于江海之中,自有无穷乐趣。对于初学者,这是最有效的审美手段,切不可弃置不用。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小学生,随意让其反复吟诵可让会让他们厌烦。注意“随意”二字!如果,一味的让孩子们读读读,那么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读还有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 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如《登鹳雀楼》,我这样指导孩子们的朗读:我们来合作朗读,注意合作愉快哟!我读前两个字,你们读后几个字,

师:白日  生:依山尽,

师:黄河  生:入海流。

师:欲穷  生:千里目,

师:更上  生:一层楼。

随后,我的声音小些,孩子们的声音大些并且读出声断意连的感觉,

师(小声):白日  生:依--- 山---尽,(大声)

师(小声):黄河  生:入---海---流。(大声)

师(小声):欲穷  生:千---里---目,(大声)

师(小声):更上  生:一---层----楼。(大声)

    总之,多种有策略的“读”会使得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随后的生生互动中读出了韵味,解读诗歌时自然水到渠成。

四、懂诗意------可以模糊解读

      古诗词毕竟是距离孩子们很久远的作品,时间的长河已经改变了很多字词的意思,再加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我们课本上的每篇古诗下面都有一个醒目的作业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作者当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并没有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比如在《登鹳雀楼》一课中对“千里目”的理解,有些孩子理解为“千里眼”,有些孩子理解为“看得远”,我并没有简单地说对与错,而是引导他们读文、看图、体会,这样,孩子基本上都能在自己原先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也了解得更深一些。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正如杨振宁博士谈到的:在他上一年级时,父亲教他背诵了几十首唐诗宋词,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才逐渐领悟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只有过来人才可能真懂的诗句。

五、品意境-------品味古诗词的灵魂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总之,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如浩瀚大海。探究新思路改革旧办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才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学诗词的兴趣,就定会将诗词课上得兴趣盎然、有滋有味、摇曳多姿。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呼唤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创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研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