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菜园子

文/季童

奶奶的菜园子_第1张图片
老家屋后奶奶的菜园子

在朋友圈看到一好友分享菜园图片,一看就是自家种的农家菜,种子发芽而来生长的叶子嫩的和翡翠一样,雨水滋润过的葱苗上还滚着珍珠。

想想是种新菜的时节了,南方的秋收差不多结束了,水稻和地瓜都进了粮仓,时间和田地都空闲起来了。

以前还住老家的时候经常被奶奶使唤着去田里挖田,说是给田换个肥,种些新菜冬天吃。

我在还有稻梗的田挖没几锄头,手就要起茧起泡泡,手干得锄头握不住,不好意思得学奶奶往手里吐一口吐沫好把握锄头力度,那会奶奶年轻力气十足,我挖得又慢又浅,她早就挖深一圈又来回了。

后来去县城读书了,很少有机会帮奶奶拔萝卜,撅芋头,奶奶年龄大起来也减少了种菜的范围,只种后院的三块小地和家对面的一块田。

说实话,奶奶一生都在种地种菜,但是她种的菜相比姑妈和妈妈种的菜在成色和产量上都逊色的多,姑妈种的芥菜又高又水灵,妈妈种得花菜长得比菜市场的还好看,奶奶种的芥菜小棵还干瘪,花菜长得叶子掉光了也没成形状。每次伯母都愿意大老远开车去找姑妈拿一大袋芥菜,再不好意思地挑几棵奶奶种的。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奶奶种的最成功的菜应该是菠菜和青椒,菠菜可能是因为我喜欢吃,青椒是因为它实在太会长了。

菜长得不好,但奶奶对菜园的管理可是很上心的,只要我有回家,她就跟我说什么时候挑了兔子粪给培肥了,什么时候又买了化肥去浇水了。奶奶一和我讲这个,我就想起小学课本里那个爸爸把长了一年的扁豆翻进土里给贫瘠的土地当肥,为了来年的养分。奶奶的用心一点和那个爸爸不相上下,甚至可能还施多了肥,刚长得菜苗吸收营养过多直接给早熟不再发育了。

奶奶也一直说她种的菜怎么就长得不如人家的好看,地瓜和马铃薯比人家小一号,比人家早种,叶子都给鸡鸭给吃了,都长不大,白浪费了我的化肥。姜都卖不出去,买的那个人嫌弃太小了,只能挖了一堆土给藏土洞里面。你伯母和姑姑嫌我种的南瓜不好看,都不要,只能炖了喂兔子……

尽管如此,奶奶还是乐此不彼地种各种菜,春天种扁豆种包菜,夏天种四季豆种芋头,秋天忙着收拾萝卜,冬天又忙着挖田掏鸭窝和兔子窝给地施肥做准备。我们都叫她不用种了,现在又不是没有地方买菜,你种个菜送个菜的花费比我们自己去买还贵。而且大家上班都忙,你一个人住在老家也没得拿菜,长老了你又可惜。奶奶还是一如既往种,大家说多了也就随老人去了,只要老人腿脚利索,多动动身子骨也不错。

逢年过节回家时候,奶奶都吆喝着我们顾着煤气灶上的鸭肉还是鸡肉,她去菜园子摘点菜,你们回去带出去吃,自己种的无毒无害纯天然还比较甜,你们买的都没有我的土。通常午饭吃完两三点我们带着新鲜摘的菜还有杀好的番鸭或是还活着的兔子各自回了县城的家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去了。又留奶奶一个人站在门口送我们离去。

我读书那会还不懂奶奶那么折腾干嘛,年轻的在外读书其实一年也吃不到几次她种的菜,大的忙着上班也没怎么有回老家,都是奶奶一个人等半天的大巴大袋小袋东西坐大巴到县城在走路去每家分一点菜。

慢慢自己一个人外面读书上班,体会到可能找点事做的种菜,整理菜园子是奶奶的感情寄托吧。年轻时候要养孩子过生活,只能从早到晚在田里劳作。老了孩子都大了各自成家去了,给予不了孩子什么了,年纪大了帮不了孩子什么忙,还怕不会挣钱了增加孩子负担,但还是想给孩子什么,就通过几块地,花上心血去把关心和给予种在地里带去给儿女。一年到头,儿孙各自忙碌,也说不上几句话,就通过一叶一菜一豆来扯点话题,多点沟通。

奶奶年纪大了,手机也就接听拨打,一个人住在老家白天遇上谁家扯扯家常,晚上也就看看泉州讲古,看点台湾连续剧阿郎归来,刘伯温。儿孙太远,后院的菜园子和鸡鸭也就成了她的牵挂和寄托,无聊了还可以和鸭子说上一点什么。

现在奶奶菜园子的菜不多,也就随季节的那两三样,可能是奶奶感动了土地爷吧,近些年,后院菜园子的菜长得茂盛,茄子和扁豆结的都多,特别是奶奶新引进的秋葵长得特别好看,奶奶舍不得吃,新鲜的多给送到县城去。有次回老家我煮了奶奶种的秋葵下刀切锅里煮起来扒皮不断,入口丝滑爽口,又嫩又酥,比单位食堂阿姨超市买的嫩上一百倍,我直夸奶奶种的秋葵好,奶奶脸上笑开了花。

青青的菜园子,都是老人满满的爱,那是奶奶对我们无限无言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奶奶的菜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