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宋这个企业是怎么灭亡的(三体制不健全)

宋这个企业在真宗这位董事长的治理下变得异常富裕,国库充裕,基层员工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按照正常的逻辑,宋应该国泰民安,处处歌舞升平,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真宗这位董事长是一位特别实际的董事长,老子让你们变得富裕,有吃有喝,一切妥妥的应该万事大吉了。

可是这位会赚钱的董事长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公司的安全。

看看大宋这个企业周围,基本上都是一米高的篱笆,想抢劫的须臾之间就能上门。

外资企业站在烟云十六州轻松看得见宋的家底,老百姓的日子。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契丹一旦发现大宋发展的太牛掰了立马就会南下,虽然情侣很少,可是也让人提心吊胆。

不光如此,长期依赖契丹供给的战马,铁矿这些物资十分不稳定,用时髦的话说,供应链不稳定。

大宋的很多产品都要依赖契丹的原料生产,一方面拉高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契丹人吃饱了就不愿意提供原料,例如皮货,矿石,这个时候宋这家企业内部生产产品和这些原料有关的都会受到影响。

好信的读者可以查看一下宋史,大宋百姓造反(罢工)很多都是因为自己的企业黄了。

手艺人没饭吃了,就这么简单。

宋手艺人工资都不错,但是条件是有企业能够用你。

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可是董事长置若罔闻,最终导致结果内部矛盾越来越大,直到无法化解。

话说这么严重了这家企业的高管怎么不管?

答案是管不了!

为什么?董事长不想讨论烟云十六州,那是一个痛苦的回忆。

真宗董事长的先人败在这个项目上,如果再次重新启动这个项目,谁能够保证成功?

放眼望去,真宗董事长没有找到一个高管身上有这种项目经验。

再加上上一次这个项目负责人夸夸其谈,结果呢?

太祖董事长攒下的家底全都搭在这个项目上了,真宗最终决定避而不谈。

很多人可能会诟病这位董事长,不过平心而论,真宗还是理智的。

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

一个企业启动项目首先:项目负责人。这个人很重要,看看现在的项目,从火箭到航空母舰,项目负责人必须懂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各项花销用在刀刃上。

不然你买个十五吨铁丝也拿来报销,这个项目不是完蛋了?

还有一点,这个人必须会计算,了解这个项目?

一个螺丝钉加工需要多久,一个火箭壳体加工需要多久,并且需要人定期审核,这玩意符合我们的要求不?

真宗董事长看了一下朝堂,谁都没有这种经验,而且能够制定详细计划的那个工程师没有。

别小看这个总工程师,他的一句话能够改变整个项目的进行,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宋真宗董事长找了很多人,甚至发布悬赏,结果没有。

毛遂自荐的人倒是有,真宗问道详细问题的时候对方就支支吾吾,左一个子曰,又一个孟子,真宗气的想杀人。

于是乎真宗希望自己的高管能够给公司培养一个,结果这一培养就是一百多年,直到北宋灭亡。

当然中间还出了几个牛逼的负责人,可是跟他搭班子的又找不到,这在后面灭西夏那个项目里面体现的很充分。

我们再分析一下宋这家企业的对手,契丹。

这家企业得历史可是比较牛逼的,从跨国企业唐存在的时候契丹这个分公司就做得很红火。

作为唐这家跨过公司的公关部门之一,契丹一直得到重用。

当年与突撅那帮跨过公司抢项目的时候契丹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什么地方给用多少力气,怎么能够拿下来,可以说项目经验十分充裕。

不光如此,契丹还完整的保留了唐这个跨国企业的先进经营经验,这一点在官员任用上可以看的很明白。

契丹得很多官员都是外族人,这表明什么?这个企业很开放,不排斥外人,这一条制度保证了契丹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人才。

纵观契丹这家企业的历史,哪怕到了后来的西辽,仍然有许多汉人在契丹做高管。

再看看宋这个本土企业,几乎没有外来高管,这直接导致什么?企业文化闭塞,时间长了不思进取。

接受不到外面带来的信息,人人都会自满,尤其是当宋这家企业经历过创业艰难的三代领导人去世,这种情况越发明显。

闭塞的企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初期积累的财富惊人,后期为了这些财富内斗惊人,激烈程度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期。

翻看历史,人们会惊讶的发现:大宋的高管是最能够经营斗争的一群人,对外拓展却没人愿意做。

至于原因:这个时候宋的董事长也变成了和这些高管一样的性格。

当然哪个朝代都有例外……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宋这个企业是怎么灭亡的(三体制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