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 ,如何开阔思维?

原标题:从一个价值2亿美元的教训说起…附金融/投资/AI/区块链/大数据强悍书单7份+好书200本

作者wwqqer,2018年1月首发于经管之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开阔思维专题之一:开阔思维将是我们的“救命稻草”

开阔思维专题之二:开阔思维需要克服人性的弱点

开阔思维专题之三:如何建立“准”专业知识体系?

开阔思维专题之四:碎片化时代 ,如何开阔思维?

开阔思维专题之五:新时代,开阔思维推荐书单

开阔思维专题之番外篇:一个价值2亿美元的教训

最近,网上都在谈论信息“碎片化”的问题。在如今移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由于制作和传播信息的成本很低,我们可读的内容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而且篇幅也越来越短,信息“碎片化”的倾向很严重。更有不少媒体在贩卖这些“碎片”。

我的看法是既然信息“碎片化”是时代的产物,那么我们就应该顺应这个潮流,而不是回避它或抵抗它。

具体来说,一方面,“碎片化”的信息大大地增加了我们要“多读”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帮助构建知识体系,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过多的“碎片化”信息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许多同学抱怨明明自己很努力,每天看了许多东西,但最后好像什么也没有学到。由此产生了抵触和焦虑的情绪。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知识和信息的“碎片化”不代表学习知识和吸收信息的过程可以“碎片化”。正相反,为了避免学习知识过程的“碎片化”,我的建议是在一开始接受信息的时候,就给自己设定一些范围和目的(我对设定范围的建议见"新时代,开阔思维强悍书单7份+好书200本!"),并且分门别类及时整理,慢慢把碎片化的知识转化成体系知识。人的脑容量有限。如果没有预先设定范围,我们一般只留下最近看的东西,或是留下我们本能上享乐需要的东西,比如娱乐八卦等。

所以,预先设定范围是有帮助的。这个有点像我们平时玩的拼图游戏。一开始,我们拿到的是一大堆毫无头绪的碎片(知识碎片),我们一般先从相对容易的边角开始拼搭(基础知识),然后慢慢地把它们拼成一个个小局部(小体系),然后再找到另外一些碎片把小局部拼接起来成为大局部(大体系)。直到最后完成整幅拼图。如果在拼接的过程中发现这块碎片没用,那就先把它放一边,以后再拿出来试试。同样的,如果我们遇到许多不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碎片知识,我们就先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以后再用。

上文中提到的畅销书《万万没想到》,其中有一章讨论了概率论的五个智慧(随机,误差,赌徒谬误,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小数定律),其实就是概率论的知识碎片。作者万维刚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总结出这些观点,然后他把这些观点告诉了我们。如果我们自己不加思考,无法和自己的知识体系产生联系,这些碎片很快就会被遗忘。

对于此类书籍(把对于不同事物的观点集合于一本书,而非一本书集中讨论一个事物),由于观点众多,作者不可能花太多篇幅详细解释每个观点,所以,可能会产生上文中方法2的缺点,即读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过许多“心灵鸡汤”,但能记住的很少,能带来启发的就更少了,因为里面的观点犹如水中浮萍,不与任何知识体系产生联系。

所以,如果遇到类似“概率论的五个智慧”时,我们可以先把它和其它概率论的资料整理在一起。等到我们要建立概率论知识体系时,再拿过来一起思考。或者如果我们已经有自己的概率论知识体系,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五个智慧与自己已知的相关理论联系起来一起思考。要知道,当我们将一个知识与其它知识进行联系,实际上是在增加这个知识的提取线索。这种线索越多,我们对知识的掌握越牢固。

这是一个知识越来越贬值的年代,但是由知识和经验构成的体系以及由此提炼出的观点却依然有很高的价值,前提是你已经掌握了那个体系。所以,为了适应信息“碎片化”时代,我把前文中的经验进一步改成“(有目的)多读,多整理,多写,多实践”。除了书籍以外,我们还可以接受其它形式的资料,比如视频(TED演讲),音频等。通过有目的的阅读和分门别类的整理,我们就可以把大量的信息碎片按自己轻重急缓的需要系统性地慢慢消化,使自己畅游在信息碎片的大海中,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顺便提一下,在知识管理领域有所谓的DIKW体系(数据 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 Knowledge,智慧 Wisdom),这与我这里所讲的有相似之处,如下图所示

(图1:新时代的DIKW体系)

碎片化时代 ,如何开阔思维?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碎片化时代 ,如何开阔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