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真实的幸福》Day1

#读书笔记#《真实的幸福》DAY1  0522   GTD-2007-大禹-云南

今天的这本书《真实的幸福》与我刚刚在得到听到的吴军的《硅谷来信》第052封信|人生是一条河,都是在探讨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什么是幸福的。我也经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我想许多人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当人慢慢成长之后,金钱是不会让我们幸福的,我们都明确地知道坐拥家财万贯但心胸狭隘的人,并不比身于穷苦但志向远大的人更幸福。因此,我不禁驻足,反复聆听。

吴军说:莫扎特虽然一生短暂,但却创作了41首交响曲,超过贝多芬和舒伯特交响曲总和的两倍。但莫扎特生前却不受人待见,无论是在他的故乡萨尔茨堡,还是后来他生活的维也纳。去世时,除了他的妻子没有一个亲朋。然后历史并没有忘记莫扎特,他的名声走出了维也纳和萨尔茨堡,走到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莫扎特这个名字早已成为了古典音乐的代名词。时至今天,虽然过去了2个从世纪,他依然养活了故乡萨尔茨堡一城的人——那里唯一的产业就是音乐旅游,甚至在三百公里以外的维也纳和国境线另一头的慕尼黑,到处都是莫扎特的影子,更不要说他在朝圣者心目中的地位了。吴军形容莫扎特如同一条宽度不大,却源远流长并且很深的河流。他说,莫扎特在生前每一天就是平平静静地写他的曲子,演奏他的音乐,如此而已。或许几十年后,你早已不再做现在的工作,而仍有很多人的生活或生命体验会因你曾经的工作成果而发生改变,你就会从心里发出微笑。吴军引用了俄罗斯文豪高尔基讲过的一句话“给总比拿要快乐得多”来说明,他理解的人生的意义和长远的幸福。

《真实的幸福》Day1第一部分 分析了什么是幸福。

作者通过两个案例:一是2个条件相似,而对待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和不积极乐观的修女的身体情况研究;另一个是通过对一组141名女生毕业照微笑表情是否发自内心的分析与其成年后的婚姻状况和生命满意度调查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幸福的人不仅寿命更长,而且更容易得到爱情婚姻方面的满足。此外,高幸福感的人社交更丰富、充实,也更喜欢帮助他人(利他行为),这些生活习惯和品质无一例外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的特质有:美德与善举、乐观、幽默、宽容、成熟、爱与被爱、平和、勇于挑战……等等。这些特质必须达到以下三个标准:

1.必须具有跨文化价值

2.必须本身就有价值,而不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

3.必须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而纵观古今中西,如下六种美德具有较强的普世意义:智慧和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等。每一种美德又可以被细分,例如智慧可以分为好奇、判断、创造力、知识等。接近任何一种美德都会让人获得心灵上的满足,那不是来自过上富足生活的感官享受,而是长久回荡在心中的意义感和满足感。

作者是这样定义幸福的:真实的幸福来源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

而这也刚好与吴军老师的“从心里发出微笑”的幸福感是一致的。

《真实的幸福》Day1第二部分 介绍了习得性无助的研究。

习得性无助的研究很有意思:塞利格曼于1967的动物实验里提出了“习得性无助”一词。起初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再响,即使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但是狗非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关于幸福有一点很有意思,人们可能会如此诘难:“要是我能够变得幸福,为什么我不去幸福呢?”言下之意,很多人并不是不想幸福,而是他们被阻碍了,比如有人在遭受挫折之后很容易放弃希望,有些人认为自己的挫折与不幸是终生、无法挽回的。人类也存在习得性无助的情况。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开始自暴自弃。事实上,人们只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似乎习得性无助是我们通往幸福之路上的阻碍,而每个人都必然会经历失败,那么难道幸福真的就离我们那么遥远吗?并非如此,在实验中,有1/3的被试永不放弃,但也有1/8的被试一开始就放弃。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两种人的差异呢?

是悲观与乐观的思维方式:悲观者常常把失败归因为自身,并认为这是永远的,全是自己的错;乐观的人则更具有韧性,相信失败是短暂的,是别人行为的结果,并相信努力终有回报。

更重要的是,无论你现在是悲观的人还是乐观的人都有机会改变,因为如同“无助”是可以习得的那般,“乐观”这一品质也是可以习得的。

读到这里,自省自己,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也许与我从小身体不好的原因有关,很多活动不能参加,很多理想无法实现。因此,常常在做一些具有挑战的活动时,经常会想自己想失败,可能取不了成功。但,自己内心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不会在困难面前轻言放弃,总是不断的尝试和努力,总是克服着一个一个的困难。因此,也经常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结果。所以,到目前,我还是分不清自己属于乐观的还是悲观的,但我一定是一个积极的和主动的人,朋友有困难,只要自己能帮助,都会尽力。工作有安排,总是想着如何解决,而不会主动放弃和报一些消极念头。只要认准了的,一定会尽量做得更好。因此,这也是我阅读的一个主要动力,期待通过不断的阅读,把脉自己,改变心态,乐观和积极去看待一切。而在后面的关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分析中,我好像看到了一点自己的影子。

《真实的幸福》Day1第三部分 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

关于消极情绪:文中指出,所有消极情绪的感情和感官成分都是令人厌恶的,这就会改变我们的意识,意识的改变就会导致我们行为的改变。在人类进化中,由于情绪体验越强烈就越有可能活下来,因此幸存下来(基因保留下来)的我们的祖先一定是情绪体验强烈的那些人。这从达尔文开始的“物竞天择”理论以来就为大家所公认,但是积极情绪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一席之地:难道只有消极情绪才对生存有帮助吗?消极情绪比积极情绪更为重要?关于积极情绪:近年的研究表明:当我们处于积极情绪时,我们更容易社交、创造力更高、更容易接受不同的想法和经验。

那么,综合两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可能性:积极情绪可以让我们换角度思考,脱离消极思维。这么说来,不仅消极情绪意义重大,积极情绪也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价值。你可以根据所需要处理的问题来建构情绪过程,在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时候(例如考试、面对失恋、决策)时调动更多的消极情绪,而在需要创造力或合作的时候(例如设计方案、商业合作、休闲娱乐)时调动更多的积极情绪。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存在的消极情绪可能是正常的,它刚好是在应当应用批判性思维的时候调动了消极情绪,让自己更好的出错,更全面的思考。而在面对需要协作的工作时,又会调动积极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真实的幸福》D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