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日记38——《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差在哪里?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首播,口碑一般。

我虽然不是吃货,但也很喜欢看这个节目。

然而换了导演和团队以后得第三季,搞出来的味道果然变了。

听说制作团队更年轻了,但果然还是图样图森破。

花花日记38——《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差在哪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目前只放出一集,就来说说第一集。

这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主题的偏差,或者说主角的错位。

《舌尖上的中国》最为中国美食文化类节目第一IP,它的精髓就在于——

虽然它的内容虽然包容了许多东西,民俗历史,家国情怀,江山湖海,人生百味。

但其核心主角永远是一道道不同风味的美食。

借美食说人情,说世故,说历史,说时代,说风俗,说自然,说故事。

第三季第一集的主题是“器”。

主角尽然变成了器具。

至尊宝说葡萄:“你只是个强盗啊大哥,别学人家做学问的!”

既然是美食节目,你就借着美食去说器啊,你倒好,器成了主角,美食倒反而成了配角。

陈佩斯和朱时茂互换身份那是喜剧表演,别逗好吗?

这样主次不分的结果就是观众抱着看美食流哈喇子的节目,结果变成了关于烹饪器具的科普节目。

匠人精神没有错,但本来应该说的是师傅们怎样匠心创造美食,而不是如何才能烧制一口好铁锅,或者精心挑选一个好菜坛子。

节目如果不从美食本身出发就会显得很奇怪,甚至让人尴尬。

比如第一集中有个素材本来可以讲述的很精彩,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却让人连切三声。

陕西师傅想要继承绝技“花打四门”,铺垫了很多如何苦练绝技之后,最后做出来的竟然是一盘炒白菜!

真是让人尴尬。

想想如果一开始从炒白菜出发,就能很好的表现出一种叫“看似最简单的东西,要做到极致却是很难”的精神追求,这不就是匠人精神的完美表现吗?

就像烹饪的江湖里一直流传的,最好的厨艺大师并不一定要做多名贵高档的美食,如果能把蛋炒饭做到极致(米要粒粒分开,且每一颗米上都要有蛋花),才是上神位。

电影《食神》最后,史蒂芬周和唐龙本来都做佛跳墙,周的罐子被炸了,他在最后时刻竟然做出了“黯然销魂饭”,真情流露,返璞归真,可以说真正的悟出了“食之真谛”。

花花日记38——《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差在哪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还有一个最大的缺失,不知道主创团队是否意识到,那就是前两季节目里浓重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注入。

那绝不是“爱就是最好的调味品”这样的赤裸表白,而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寄情于物的含蓄表达,是一种无须言明,而每个中国人都懂的意蕴。

是深山中留守孩童望父母归来的眼神,是身在异乡尝到故乡美食那一刻的五味杂陈,是关中平原上随着秋风飘扬的麦香,是深山老林的平凡生活中的一味独特的调剂。

看似在说着一道道菜,其实说的是无论贫富贵贱,在各自的生活中,对于人生真味的追求,绝不仅仅是口腹之欲那么简单。

它们不仅刺激着味蕾,也在不知觉间触动着心弦,刺激了泪腺。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然而无论饮食,还是男女,在欲望之上,最好的滋味都是从心而发。

一字记之曰,心。

花花日记38——《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差在哪里?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日推荐:《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推荐理由:个人认为比第一季还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花日记38——《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差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