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2017-10-12

我一直都有一个困扰,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道理,但是都只是听听看看而已。似乎知道很多,但是这些知识却没有派上什么用处。到了需要的时候,依旧是老样子没有长进。

每次看到一些新书、新音频都让我激动不已,急着要弄到手,要看。但是真正看起来,不过一会儿,就又被新的东西所吸引走。似乎世界上的道理那么多,多得都来不及学习。可是没有一个观点能够嚼烂,弄明白。如果就着一本书,去慢慢实践,又觉得太费时费事,或者一到实践就碰壁,我就认为这本书说得不对,或者不全,还是看别的书有没有靠谱好实践的方法。久而久之,我突然发现,有那么多的文章、那么多的书似乎都在讲着相似的话,相似的主题。每次读起来都觉得很有道理,似乎自己已经明白了,似乎自己实践起来就没有问题了。可是事实上呢?依然回到原点。我总是不停地在看相似的东西,重复相似的动作。最近一年,自从能够认真地做读书笔记,能够认真地体会和写读后感,就好了一点。但是依然有贪多嚼不烂的感觉。

有时候,我也问自己,既然每天都遇到相似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把这个问题想明白,然后再改进呢?可每当我去想这些事情的时候,思想就会越飘越远。就像朱熹说的“格物致知”,格个没完,所以止于空想。

最近重听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突然发现这原来就是我最需要的。真的好神奇,从最先的教育孩子到了教育自己,从教育自己到了养育自己,再从养育自己到了学会用哲学来思考人生。我并没有觉得自己走偏,而是越来越回到一切真正的源头,回到自己的根基。

知行合一是指知道道理和行动并不是可以分开的。例如学生们听懂了原理,如果没有开始实践,并且将其熟练掌握,就只是听到不叫做知道。所以,我虽然看了这么多的书,似乎懂了很多的道理。除了那些被我反复实践过的东西,我是知道的,其他的虽然我看过,却不知道。有了这一层认识,突然人生有点释然了。原来,并非是书本上的知识都是错误的,或者也并非是我天生愚钝,而是我仅仅止于看到听到,而没有真正知道。所以,那些被我看过的书,不见得都是对的,也不见得是错的,需要我自己通过实践进行一一甄别,那个时候才是真知道。

我也不需要总是急着将一件事情完全弄懂,将一件事情完全做好。因为道理是一点点懂得,一点点实践。当我看到很多方法,我就慢慢实践,一点点掌握。所以,现在我能够退回急功近利的态度,而回到最初的原点,以谦虚的态度去看待那些知识,使用自己的心去实践它。当我未能够成功实践时,告诉自己,那是因为我还不知道。所以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重新看看书,去进一步的思索。

知行合一的知还是良知的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而道理就在良知之中。只要去除俗事的人欲,就可以看到良知。原先我觉得这个话太过唯心,实在不符合我这个唯物论者的观点。所以,我也仅仅是听到了这个观点。但是有些件事却实践了它。

之前我体悟和实践过日行一善(并不是说非要一件),我经常会觉察,是否自己可以日行一善。看到垃圾,顺手捡起,这是日行一善;看见辛苦工作的保安,给一个微笑,一声谢谢,这也是日行一善。以前,可能会觉得这个好做作,似乎做这些就是期待别人表扬很伪善。可是,当我是为自己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是快乐的。我不需要回报,我得到的是对自己的肯定。别人告诉我,要学会热心帮助别人,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需要别人的帮助。当时我也是很赞同这个意见。是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账本,记着别人对你的好。你帮助他,就是在帮助自己。当别人欠你的越多,就表明你的财富越多,也许在你不期待的时候就会帮助你。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当然比过去什么忙都不想帮要好很多。不过帮助别人依然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是期待回报的,有回报才觉得不亏。因此当我们觉得帮这个忙是没有可能有回报的时候,我们就会表现得很冷淡,嫌麻烦。

当行善是为了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别人时,就像给自己挠痒痒,只为了满足自己当下的快乐需求,而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或者寻求回报。也许你会觉得,这也太难了吧?付出不要回报,你当自己是圣人啊?我也曾经怀疑。但是事实上,当我做了我顺手能够做的善事,我觉得自己很快乐,不需要别人看见。每一次,当我想做一件好事,但是又感觉麻烦,举棋不定时,我就问问自己,“要不要日行一善?”结论似乎很明确,没有任何疑问和犹豫。行善成为习惯的人是会形成气场的。

昨天,有一位并不熟悉的朋友,让我帮她的孩子看看编写的软件。这位朋友如此陌生,我知道我永远也不会有什么机会让她报答我,或者和她会多一丝的交集。可是当我问问自己,“要日行一善吗?要做一件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吗?” 答案似乎很肯定,不需要犹豫。为什么不呢?我感觉的不是麻烦,而是帮助人之后的快乐。而那一个个肯定的回答,无非就是王阳明所谓的良知。

这些经历,让我知道王阳明是对的。在各种物欲的污染下,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总是考虑得失,所以不仅难以决定,也很痛苦。既然工资都一样,为什么我要这么努力地工作?为什么他们混日子拿的钱比我多?但是如果抹去这些,就问问自己的良知,该不该去做这些事,答案真的很明显。做一个好老师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只有一个快乐的人,才是有智慧有能量去做出灵活改变的人。我相信智慧和有能量的人,并不需要通过和别人勾心斗角来胜出,因为他们的对手只是过去的自己而已。

以前我看到很多书,讲了很多道理,比如“不抱怨的世界”。我知道不要抱怨,可是我做不到。《正面管教》我知道要控制脾气,可是我做不到。《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我知道要好好沟通,可是当我好好沟通的时候没有好好的回报,我就爆发了,我做不到。《接纳力》我知道要接纳,但是我就是看自己不顺眼,我做不到。

这么多的做不到,原因何在?此时继续看那些各种各样术的书能有什么帮助?如果一个房子的根基不稳,盖再多的楼有啥用呢?只有更多的做不到,更多的挫败感。为什么群里那么多如饥似渴的人在听各种书摘,各种新理论,美其名曰学习和修炼,但大多停留在术的方面。而那个在我们心中的道,并没有被擦亮。

我知道自己只是略窥见皮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像王阳明那样“我心光明”。

以前,每当我听到一个理论,怎么也觉得说不通时候,我不会去深入了解这个理论,而是急着反驳说,“这是胡说八道”。此时会有很多声音说,“你懂什么,人家是xxx专家。或者人家可是一代大儒,xxx都来拜见他。” 可是,孔夫子都觉得学习就是要有疑问和质疑?一开始我也是这样质疑王阳明的。想说服我去接受一个新东西,哪有那么容易!可是知行合这个道理告诉我,我只是听到了这个理论,只有我去实践它才是真的知道了。通过实践和学习慢慢一点点窥见其全貌。当我实践得越多,就越发现其中的真理。也许它不会是全对,因为毕竟有那个时代的局限和烙印,但是它的确有很多真理,的确是能够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光明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行合一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