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猫又
福尔摩沙(formosa),是荷兰人在300年前登陆台湾岛时发出的赞叹:“美丽的岛屿。”
台湾,是个仿佛熟悉也令我充满好奇的地方。
仿佛熟悉在于:我们从小就可以通过新闻和文艺作品窥见它的有趣和多元,听见它的语言和影像。他是《流星花园》中浮夸的时尚,是《悲情城市》中的暧昧和彷徨,是余光中诗中的乡愁,在新闻中了解其政治的复杂和对抗,在综艺节目中体会到它文化的多元和开放。
拨开这些符号化的迷雾,我想亲眼一睹台湾的真容,2017年12月31日,我乘坐长荣航空飞往台北,开始长达8天,行经台北、台中、台南的台湾之旅。
第一站:摩登台北
台湾语言学
刚坐上飞机,空姐们柔软的台湾腔国语让我提前抵达台湾文化的领空。
翻开附赠的自由时报和联合报,对同一件新闻,两份报纸各有不同评述,蓝绿两党阵营分明,也是一大政治特色。
长荣航空机上的安全视频令人耳目一新,靓丽演员配合灵动音乐和多媒体投影,用现代舞演绎安全须知,比起传统一二三四的填鸭式教育,更吸引我一直专注看完。
很快2小时后就飞到了台湾,机场里到处的繁体字,给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同一样事物不同的称呼,塑造出别样风情。
我们的地铁,他们称作“捷运”;
我们的洗手间,他们称作“化妆室”(与日本相同);
在捷运里,听到报站广播说四种语言:国语、英语、台语,还有客家话。(没想到客家人在台湾其实也占了很大比例)
中华文化在这里产生分支,又与在地文化、日本文化、西洋文化交融互生,形成了现在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象。
文艺的体质
购买悠游卡,顺着清晰的指示乘坐机场快速捷运来到台北交通枢纽:台北车站。出站时一抬头,就是一个艺术装置。
看旁边的介绍些写说:这是名叫”文化基因“的艺术装置。由日本艺术家高田洋一设计。他的理念是:我们的“常识”换了时空,到了异地,便可能被视作不合常理。即使同为亚洲人,也可能碰上出乎意料的文化冲击。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有一股力量,在努力理解彼此,传递文化的种子——它称之为“文化基因”。
走进台北车站的地下城,商铺林立。著名的诚品书店就在其中。经过多年发展,诚品也早已不是单纯书店,而是极具各式创意品牌的商业综合体。
运营的商品不是具体的书籍,而是共同对文化的信仰,并以此吸引着人们在此栖息。
走在诚品地下道,宗萨蒋扬钦哲诺布的《近乎佛教徒》文字排布在人来人往的走道墙上。对人生的思考叩问,就像是日常般自然。
地铁里阅读的少女。
在地下街,街头残障艺人表演的不是二姑也不是小提琴,是竖琴哦……
台北夜市文化
不能免俗,来到台湾自然还是得尝一尝夜市文化。乘坐捷运来到士林夜市,人头攒动,狭窄的小街上小吃摊贩传来的香味像磁铁一样四处勾引游人的舌头。
台湾的食物口味偏甜,连臭豆腐也是甜甜的,但口感细腻。
大排长龙的豪大大鸡排,“咔嚓”咬一口,肉质确实酥脆鲜嫩,一点也不干。
第二晚又去了宁夏夜市,感觉氛围更好。又尝试了恶魔鸡排(台湾这里炸鸡太多选择了),主打厚切,扎实厚厚的肌肉炸的酥脆。感觉比豪大大更好吃一点。
提及台湾美食,大家似乎都会说牛肉面,但是个人觉得,比起牛肉面,更值得尝试的特色小吃其实是蚵仔面线。用柴鱼和虾煮出鲜美高汤,和细腻的面线一起煮到浓稠的状态,放入精心处理毫无腥味的蚵仔、猪肉或大肠就可以吃了,听起来有点奇怪,吃起来却非常鲜美。
夜市中还看到了熟悉的支付宝,在各大夜市开展优惠活动,十分不错。
除了夜市小吃,个人推荐金峰卤肉饭也值得一试。
台北101跨年
晚上8、9点来到台北市政府,现场封路临时限制车辆驶入,跨年晚会就在这里举行。各种大大小小的台湾明星在现场表演,人山人海无法靠近只能远观。看着大屏幕,听着live歌摇摆。
卢广仲、顽童、rain、蔡健雅、丁当都来了,当地朋友说,能有这些明星就不错了,其他大牌明星都被大陆更高价请去了(sad)。
一边等待跨年烟火,一边和台湾朋友聊天。朋友今年82年,35岁未婚,从嘉义来到台北做职业高中的老师。他说现在台湾年轻人其实都很晚结婚,因为经济不好,结婚就是费钱,生育率也是越来越低迷。(确实在路上没见到几个孕妇)
到了11点,现场人潮越发汹涌,各自抢占好位置准备拍摄烟火最美一刻。顽童乐队的带劲的嘻哈音乐和卢广仲的飙歌炒热了现场气氛,终于,要迎来倒数的一刻!
最期待的一刻到来了!跨年倒数开始,台北101大口出现巨大的倒数数字,
随着号角一般的启动音效,无数的金色火龙“砰砰砰”地从101大楼的每一层喷涌而出,像要冲出太空一样在黑夜中划出耀眼的金线,大楼本身LED屏幕也不断随着音乐节奏变换画面,整体构成了一幅目不暇接的耀眼景象,照片视频都难以表达现场的激动!
表演大致持续了6分钟,是最漫长又最短暂的6分钟,心仿佛随着花火节节飞升,穿越黑夜,抵达苍穹边缘的福地。
表演结束,在场无数要归家的民众又如蚁群向捷运站涌去,挤在其中有种奇妙感觉,仿佛不眠之夜和整个城市的人们一起走上了街头。
地铁早已水泄不通,有趣的是,地铁站会有身穿玩偶服装的工作员与等待的市民做游戏玩互动,排解等待的焦躁。
正当交通瘫痪倍感无奈之时,发现原来台北也有共享单车obike,用信用卡即可支付押金使用,当场办理,在深夜台北一路骑行,到另外的捷运站坐车回到住所休息。
融入社区的宗教场所
第二天一早起来,在小社区里闲逛,可发现他们社区营造也颇有心意。
路过一个社区展示板,附近正在举办社区影展,主题是《街猫阿祖的风流故事》,维系社区居民共同感情的,也可以是一只猫。
下面这个看似捐款箱的透明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原来是发票!台湾发票可以兑奖,不想捐钱,捐发票也是一份心意哦!
还可以发现藏于社区里的基督教小教会,也会发现道教小道观。
这些宗教场所,不像大陆所见那样一定是宏观伟大(当然也有大的),却常常深藏于社区之中,作为社区服务中心一般,提供青年辅导,儿童教育等社区服务。像是土地神一样,接受社区居民的信奉,也保佑社区居民的安康。
又比如在如西门町这样的商业街里,也会有占了一个商铺位置那么大的小佛堂,上街买菜购物还能顺便拜拜,着实有趣。
大概是台北比较多信基督教,台南比较多信道教(不知对否)。
台湾电力公司的存在感
作为电力行业的一员,来到台湾也不免职业病发作,在街边观察他们电力设备。
走在街头,发现台湾的配电箱不像大陆放在地上。而是高高架起置于空中,可能是为了避免人们触碰。
并且,在社区里的配电箱一般会对外表做些美化,融入环境。
电表是圆形的。
走过台北地下道,正巧发现台湾电力公司的电力摄影展灯箱。
骑楼、无障碍意识和贴心
乘坐公交前往台湾大学,沿途研究这座城市的日常。发现在台北,许多公共设施设计得十分便捷和无障碍。
让从广州来的我觉得很亲切的是,台湾到处都有骑楼,而且是一顺到底无障碍,高低地势直接有自然的坡度,不会遭遇突如其来的台阶。这有赖于台湾政府2001年推行的骑楼平整专案。
随处可见AED急救箱(防止心肺技能停止电击器,是非常有用的急救工具),在地铁站,公交车上都有免费充电站,方便民众救急使用。
公交车上报告性骚扰行为的警铃。捷运有深夜妇女专用车厢。
国立台湾大学
到达台湾最高学府,国立台湾大学。前身是日治时代的台湾帝国大学,因此校园保留了很多当年的建筑。
这就是著名的椰林大道。
这座傅钟是台湾大学的精神象征。是为了纪念台大第四任校长傅斯年所建立。傅斯年校长所代表的学术自由、大学自主性的价值想像,已经成为台大校园的历史遗产。
旁边立碑说明傅斯年校长的名言:“一天只有21小时,其余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许多日本建筑师在台湾都有作品。台大社会学院图书馆是日本知名建筑师伊东丰雄设计。造型仿佛是会呼吸的森林,方形空间内树立着许多纯白的细柱,支撑着椭圆形莲叶,自然光透过之间的缝隙扩散开来,创造出人们在大自然的树荫里阅读的氛围。
屋顶像是树叶,或浮萍。
作为一座有90年历史的学府,台大本身就是座博物馆,漫步其中还有许多故事等待游人去发现。
丰富多样的特色书店
走出台湾大学,周边就是知名的书店街。既有诚品书店这种大型连锁,也有许多特色书店。
比如这家台湾首个以上海为主题的书店。负二层是上海主题的各类书籍。
全球纸媒不景气的情况下,台湾却用设计思维重新包装出了报纸。书店门口会有街头贩售员正在卖《大志》(the big issue)和《周刊编集》。我也买了一份,内容大都是脑洞大开的生活文化选题,或从全球精选编译的文章。
书店中,最让我意外的是茉莉二手书店。在大陆,二手书店一般都是比较狭小,书籍都是相对残破,更遑论有阅读的空间。而在台湾,竟有不少精品二手书店,装修宽阔高雅不说,书籍新的根本不像二手。
这家茉莉二手书店就是如此连锁化经营的典型,其品牌文案一下就打动了爱书人的心:“台湾最用心的二手书店,为您的爱书寻找下一个生命落脚点。”
木质的装修风格,温暖的感觉。
十分专业的估书台。
室内有需要脱鞋进入的木地板阅读空间,感觉在这里读书十分惬意!
主打公益价值观,取得的收益会用于为弱势群体建造图书馆,许多读者其实都愿意直接捐助书籍,不求回报。
中正纪念堂
带我游台北的台湾友人,其实十分抗拒到中正纪念堂来。因为他“非常讨厌蒋中正”。似乎这是一种普遍的态度,在台湾,对蒋中正有好感的人不多,但大多对蒋经国赞誉有加。
因此,纪念蒋中正的中正纪念堂,对于台湾人而言,自然从来是个敏感的地方。2007年,在阿扁的去蒋化运动中,把原本牌匾上的“大中至正”改成了“自由广场”,中正纪念堂也变成了“台湾民主纪念馆”,09年又改回来,但自由广场的牌匾就不再改变了。台湾友人评论说:“觉得他们这样改来改去非常无聊。”
中正纪念堂广场非常大,两侧是宫殿建筑的国家音乐厅和国家戏剧院,制式仿造北京故宫的规模排场。
中正纪念堂外墙正在整修。走上长长的阶梯进入后,巨大的蒋介石铜像就在眼前,“面容慈祥”地对着游客。
正好遇上了每小时一次的卫兵交接仪式。只见身穿制服的卫兵舞着枪,踏着步,像机器人一样标准的动作。
旁边一位台湾爷爷抱着孙子看卫兵,孙子充满稚气地问:“为什么这里有士兵叔叔?他们来保护我们吗?”爷爷回答:“不是,他们是保护蒋公的。”
又想起台湾友人对蒋的态度,忽然间觉得百感交集。
在蒋介石生平展厅里,一位志工(义工)阿姨介绍了之前牌匾被更换的故事。她说,她来自台南,年轻的时候偏绿(民进党),也亲身参与当年的野百合运动,总觉得自由是好的,但后来台湾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她终于看清,人民的理想主义总是轻易地被政客玩弄。所以她来中正纪念堂做志工,也是一种“赎罪”。
让我感到十分意外的是,按道理应该歌颂蒋介石的纪念堂,竟同时也在举办反思纪念堂未来的特展。由新锐艺术家策划,思考中正纪念堂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空间?如何为台湾人民服务?
其中一件作品比较讽刺。一张模拟的大合影,中间坐着的蒋介石是一个假人,微笑着,身边站着的真人一个个却神情呆滞,背后一看,真人都被胶纸捆住手脚,绑在支架上不得动弹。其中的暗讽不言而喻。
台北故宫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冬季台北雨天特别多,特别幸运前几天都是天气晴朗,可惜最后几天回到台北,冷空气与大雨来袭。
我发现,周六来台北故宫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撞正游客最高峰的时刻。从士林捷运站出来,到坐上往故宫的公交,一路上日文、韩文此起彼伏(台湾游客中他们占很大比例)。
天气不好,没有拍到好图只好引用网络图片。台北故宫形制上是传统宫殿,但是是绿琉璃瓦。且规模毕竟无法和北京故宫相比,小很太多了。
进入其中,大部分人直奔三楼,因为所谓的两件爆品都在3楼。温馨提醒:建议还是租用语音导览机,如此多的展品,没有导览完全无法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基本学不到什么。另外,其实可以提前2天在官网预约免费团体导览。
下面这个长长大队伍就是在排队看“白菜”。
就是这件翠玉白菜。实物比想象中小很多。
像一块东坡肉的肉形石。
另一“爆品”:西周的毛公鼎。
蒋介石当年为了让文物躲避日本战火,打包了几千个箱子把文物运走,最后运到了台湾。大件的东西都无法带走,下图这件神像已经算比较大的了。
北投
连续两天遭遇下雨,纠结之后,还是去了台北人的温泉胜地,北投。
来到北投,感觉就是到了日本。日治时代,日本人开发了此地的温泉,建设了大量温泉旅馆,留下了许多日式木建筑。
北投图书馆
北投出捷运站不久,就是著名的绿色建筑北投图书馆。纯木建设,没有安装空调,靠巧妙设计的通风维持舒适的温度。远处看着就像一艘行走在绿海森林中的木船,又像被翻开的书页。
走进其中,暖暖的黄灯光维持舒适的明亮度,踩在木质的地板发出轻轻的响动。
看着窗外翠绿围绕的树木,听着滴答滴答的雨点不断击落在木围栏上又溅开,只觉得心情平静祥和,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随手翻到一本讲述清朝官员到台湾开采硫磺的笔记《裨海纪游》,当年北投有大量硫磺,但四处毒气,到此处的人不是毒死就是生病,原住民认为是女巫施法所以才会四处冒烟,因此用原住民语言中的代表“巫女”的”beitou“命名。
北投文物馆
这是台湾友人告诉我的一个游客罕至的景点。需要步行上山一段距离才能到达。
这是一座漂亮的日式建筑。曾经是当年最高级的温泉旅馆,名叫“佳山”。有多高级呢?当时一个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是10块,来住一晚就要6块。吃小菜要4块,在当时可算是天价了!
后来日治时代结束,建筑荒废,被台湾商人买下,重新修复,现在作为北投文物馆对外开放。
脱鞋换上赠送的船袜,正好遇上免费导赏的时间,枯山水、太子楼,日式建筑基本知识略知一二。
这是馆中镇馆之宝。八福神贺喜图。当时的日本画师送给旅馆老板娘开张大吉的礼物。才知道原来日本八福神,半数都来自中国。
在茶室,导游介绍了茶室建筑中的各种特点和客人的进入的各种规矩。
少帅禅院
再往山上走,就会到达一处更小众的景点:少帅禅院。
在这里可以从山上看到北投的全景哦。
我到来时还在下雨,地热谷白色的热气在雨中飘起,冷暖相交,却有悲情城市的美感。
台北历史文化散步指南
台北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至今130年历史。
中山堂
要是对台北历史部分感兴趣,可以从台北车站出发,周边就有许多日治时代留下的历史建筑,大部分都可以入内参观,比如这个中山堂。
二二八和平公园
台湾第一个博物馆,台湾国立博物馆就在其中,除了可以观赏旧建筑之外,公园本身也很幽静漂亮,风和日丽的时候,可以悠闲地逛一逛,看看池中水鸟,偶尔还可以听到老人吹奏萨克斯风哦。古城门
台北至今残存几个城门,比如这个承德们,古色古香的城门屹立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恍然有种时空交错的奇感。
大稻埕
台北最早繁荣的旧地。位于台北西部。台北是从西向东发展的过程,当年海上贸易在淡水港口,大稻埕就是商贸交易的重镇(类似广州十三行)。
后来大稻埕不复繁荣,但今天经过文艺创新改造,又进驻了许多文创小店,成为许多年轻人愿意去了解过去台北繁华起点的地方。
台北探索馆
初到台北,其实需要一个总体的认识,推荐可以到市政府里的台北探索馆,非常全面地介绍了台湾大致历史,台北城的发展和台北各处代表性的好去处。
展示和互动形式都非常有趣生动。
艺文散步指南
中山北路
中山路靠近台北车站,是小资文艺一条街。许多书店、文创和时尚店铺林立,侯孝贤创立的光点台北是这里的文化地标。时常播放文艺电影,是文青爱来的胜地。
华山文创园
晴天时来华山文创园散步是一个惬意的选择。(大部分店铺10点后开门,所以不要来太早)可能是国内大部分工业园改造文创园的祖师爷,前身是酒厂,荒废多年后,艺术家带头发起请愿,希望将其改为能供市民观赏文艺表演的文艺特区,最终政府顺应民意交由企业改造,获得成效后,又大力推广至其他废旧工业园。于是台湾文创园遍地开花。
有一个巨大的草坪,坐在里面晒太阳,看风景,真是惬意。
变电站也有质朴的美感。
要说和国内的文创园有何不同,大概就是:华山以策展为核心。严选店铺,每一家店铺都精通设计,每一个店都是一个小展览。并是不是有大特展。
大陆的丧茶,是不是从这里得到灵感的呢?
此处也有光点分店,可以看大陆看不到的电影。
永康路
永康路在捷运东门站附近。一般游客会认为这里有很多“美食”,鼎泰丰、永康牛肉面之类的热门店都在此路上,但除去这些,其实深入街道内走走,因为隔壁就是师大,以前很多文人墨客都居住在此区,所以很多文艺小铺,古董小店深藏其中,适合爱艺之人前来寻宝。
总结
台北只是本次旅行的第一站。
初次相见,台湾的复杂、多元,但又平和,文雅的个性让我印象深刻。
感觉中华文化因为历史的激荡,在这里分支,又与日本文化、西洋文化、台湾本土文化交流融合,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多彩景象。
其中,日本文化其实影响尤其深远。我思考日本文化到底对台湾人带来了什么?台湾人爱好文艺,追求雅致的风气,乃至今天成为文创名店,个人认为与日本文化不无关系。
台北交通方便,无论是追求历史、休闲、文艺、时尚,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
如果说台北是个有点闹哄哄(但有趣的)文化大杂烩,台中就是个单纯、优雅、闲适的宜居城市。欲知详情,请看下篇游记《台中篇》!
台湾跨年游记之二:台中篇
台南林百货的旧建筑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