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明学院:追剧一个月,我才发现《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大数据破案指南

要问最近最火的一部古装剧是什么,那肯定非《长安十二时辰》莫属!

未明学院:追剧一个月,我才发现《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大数据破案指南_第1张图片

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李必、张小敬等人在二十四个小时内破除长安城隐患,拯救大唐安危的故事。有人从这部剧中看出了大唐气象,有人赞叹服化道的精良,还有沉迷西安美食无法自拔……

但凭借小明的专业素养,我终于发现,这难道不是一部唐代版的高科技破案指南吗?下面,小明就把李必所用的技术一一道来~

01、靖安司VS数据中心

靖安司,戡乱平镇曰靖,四方无事曰安,是剧中的一个核心情报机构。

它储存着大唐所有的案牍,望楼岗哨、武侯、传令官都听令于它,并且拥有沙盘,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各部门的机密要件,长安舆图等工具和信息。

因此,这里也就成为了大唐最高级最全面的数据中心。

02、大案牍术VS大数据

未明学院:追剧一个月,我才发现《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大数据破案指南_第2张图片

你看,这不是大数据还能是什么?

数据来源主要是储存在档案室中的归类好的案牍。虽然大案牍术只是马伯庸在书中大笔一挥虚构而成的,但这些被靖安司视若珍宝的案牍可不是凭空虚拟的。

在唐朝,为了保证租庸调制的正常运行,地方已经建立了严密的账籍系统。州县官员需要记录好当地的人口户籍信息,“帐”也就是记录壮丁信息的册子,每年需要重新核查再造一次;而“籍”就是记录人口信息的册子,每家每户人口的生老病死都需要记录在册。

在剧中,也正是靠这些记录,才找到了龙波。

未明学院:追剧一个月,我才发现《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大数据破案指南_第3张图片

至于关键的数据组织和数据检索,就几乎全靠人肉CPU徐宾了……

未明学院:追剧一个月,我才发现《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大数据破案指南_第4张图片

03、望楼VS天网监控系统

未明学院:追剧一个月,我才发现《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大数据破案指南_第5张图片

望楼高八丈,遍布长安,相当于靖安司精心布控的天网系统。

楼上的武侯就是这个系统中的关键之一:摄像头和追踪器

他们需要时刻关注着长安城内的一举一动,一有风吹草动得赶紧禀报给靖安司。在“监视”张小敬、报告狼卫去向、追踪逃犯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武侯的全天候的关注,或许也是靖安司能够安心让张小敬出狱办案的原因之一。

传令兵+望楼密码则是信息传输机制的重要构成。

望楼自有一套编码系统,而且剧组真的将这套系统编译出来了。有(gou)兴(cong)趣(ming)的小伙伴可以试着将编译方法和剧中信息对照。

武侯接受/发送信息,士兵移动翻板并擂鼓为号,传令兵飞奔传信——一整套信息传输下来,在当时的速度之快,也可以说是唐代的5G通信技术了。

04、沙盘VS虚拟现实

未明学院:追剧一个月,我才发现《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大数据破案指南_第6张图片

沙盘是小明最爱的剧中设备。当沙盘的运用与张小敬在城中追踪曹破延等人的场面穿插时,更显得惊险刺激。

沙盘其实就是微缩版的长安城,制作精良,几乎是对长安城的完美再现。一百零八坊,一门一窗,街道暗渠,都被细致地复刻在了沙盘内。当配合城内的现实行动,沙盘的运用将极大提升指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这么高级的设备能将长安全景展现在眼前,小明觉得能算是大唐版的VR了吧。

05、马车追踪VS车联网

未明学院:追剧一个月,我才发现《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大数据破案指南_第7张图片

不知大家还记得十六集里闹市马车追逐战吗?

曹破延和狼王分别驾着两辆马车,在长安闹市中奔驰而过,而张小敬为了截下这些伏火雷,不顾危险也紧追不舍。在靖安司中,李必为了协助张小敬,下令让望楼“按狼方位射烟丸,给张督尉指路”。

狼卫之间沟通路线、张小敬招呼路上行人避开、张小敬与望楼联系等等场景里就涉及了“车与车”、“车与人”、“车与网络”的通信场景。

对技术敏感的同学应该已经意识到:这就是车联网的典型场景啊!

灵魂一问:身在唐朝的李必都这么关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你学得怎样了?

小明友情提醒:看剧娱乐之余,掌握好硬技能才是正事哦~

PS:一个剧外的大数据彩蛋

未明学院:追剧一个月,我才发现《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大数据破案指南_第8张图片

之所以选择雷佳音扮演张小敬,也主要基于优酷两年前构建的泛内容大数据智能预测平台

通过对剧本进行AI分析,并结合主演各维度标签进行对比,导演才最终确定张小敬的选角。

注: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