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被名字耽误了的好书。初识此书,因名字误以为是教辅类书籍,翻阅之后,才发现是一本思考+实践的书籍。读后很有启发,很羡慕那些能够一眼就看到问题本质的人,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样的人。

一、搞旅游咨询业余卖课成功,全靠两条秘籍

本书的目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好好学习,这件事的标准是记得住用得上。作者经历思考后,有2个方法比较有帮助,

1.每日的晨思,富兰克林使用的此方法,定下13个道德准则,每日反省自己有没有按照准则完成。集中经历一次实践一项,待一种习惯养成后,再实践另一项。

2.形成自己的框架体系、穷查理宝典中介绍过,如果你只是孤立的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他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安排你的经验。

    *这两条都挺晦涩的,而且都是那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一想啥都没有的,作者在后面慢慢会拆解开来。

    用这两种方法后,怎么证明自己到底有没有实现”好好学习“呢,就是看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触类旁通。作者是个搞旅游咨询的,在一个网站上卖知识管理的课。因为深刻理解营销的实质是建立信任,以此为基础,分析心理学,加上模仿历史优秀文案,轻轻松松销冠。总结经验,就是自己好好学习,掌握了最深刻的规律。

    那些事情最基本的规律,书中起名,临界知识,芒格叫这个”普世智慧“。这次成功的经验,让作者意识到,学习并不只是输入和消化,更多的是生长和创造。什么是学到了,就是掌握了底层的规律,外面怎样改变,你都可以击穿本质,用最对,最基础的原理去解决。

    *我感觉找到底层规律的感觉就像做应用题吧,生活就是特别多的应用题,但是小时候学题的时候,别人先告诉你,工作总量=工时*工效。你就照着去套就行了。但是长大了,没人告诉你这个规律了,但是应用题还在,如果公式套错了,你就得到了错误的解,而且永远都做不对。即便做对了,也不可复制。只有你找到了这个基本的公式,才能屡战屡胜。

二、什么是作者说的知识

      好的,从头开始讲起,学习知识。那么什么是我们要学的知识呢,不是那些小故事,小道理,而是如果学完之后,受到启发, 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如果不走心,相当于没学,白瞎。而临界知识,是这个事物的底层规律。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知识的广度,知识的获得速度是取胜的关键,但现在是知识的深度。

*有个例子,美团是为什么在百团大战中胜出的呢,在别的团购网站各种做广告,瞎搞的时候,王兴看到了,团购网站的关键是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所以不做广告,一心一意做系统开发和效率提升。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事情能不能成,其实拼的是战略思维,你能不能在脑海中演绎这个事情最终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子的,在纷繁的现象中看出来事情最后的结果。

三、既然知识深度很重要,怎么做?

1.心态篇

    那如何能提高知识的深度呢,并不是低水平的勤奋可以的,不是赶紧做,大量的读,做斜杠青年,做各种兼职,NO。一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是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那怎么办呢?

    首先要摆正心态,三个心态很重要,A:思维绿灯,不要习惯性防卫B:以慢为快C:结硬寨,打呆仗。

*这个绿灯思维其实有点像之前的那本终身成长中的观点,就是别觉得什么都是定的,别给自己下定义。有个例子,就是朋友和作者吃饭,大意是很羡慕你们这些会读书的人,天生有个好脑子,然后作者本来想反驳说其实不是这样的,但是又被撅回来了。防卫是天性,是有心理层面的原因的,因为防卫了,我就不用想自己是不是对的了,不用想的话,我就不危险了,不然万一自己实际是错的,还被自己给发现了,多可怕。

  以慢为快和结硬寨其实是一样的指的是不要过分追求速度和多。越显而易见好测量的,越让人感觉很踏实,但其实不一定有用。赶着快的人选择的是同一条道路,有勇气慢下来的人很少,反而在快速成长的道路上不拥挤。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

*这一点我觉得是很难的,我有一个很好的长辈,总是劝我,慢一点,不要急,别总想着买房买车,但我是一个说话速度都比别人快好多的人,看视频都要1.5倍速的人,内心其实我很急,很燥。另一个偶然机会遇到的一个长者也说了,言多必失,做的快必然很难十分细致,而有许多事,是再没有第二次机会的。慢慢来吧,太过追求表面的显而易见,不利于发现背后的规律。

2.方法篇-会学习

  有了良好的心态好,提高知识的深度,就需要方法了,那么方法是什么呢?

  想一想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学习的本质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结果,因为我们所有的决定都是在我们的假设下做出的。

  提升这种能力,有三个手段, 以下手段排名分先后。

  最重要的手段是反思,如果我们一直不反思,一直拿过去的假设来过今天的日子,却在期待未来全新的不同,这可能么?当然不可能。因为你只会一直一直在自己的圈圈中,日复一日过同样的日子。

  正常的过日子是做假设(好多人没意识到)-出方案-有结果,而反思是观察结果-研究原先的假设-更正自己的假设。反思可以帮助我们

(1)发现知识的误区

每日精进,我今天做的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如果我重新做会有哪些改进,坚持每天按照这个标准,对照我的行为。作者举了一个自己假积极心态的例子。

(2)利用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之前读的到书,学到的方法其实都在你的脑子里,做事的时候很可能就忘了,只有反思的时候才可能会再次想起。

(3)校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比如之前读书度过的,富兰克林的16个优秀品格,当时觉得没什么,后来意识到其实富兰克林用了一个方法,就是提前设定一个标准,每日反思,寻找差距。作者根据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设定自己的目标,然后每天对标。每天对比,和潜意识对话。

提升反思能力有三个技巧,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把生活案例化处理;培养记录反思日记的习惯,要记录情绪,记录细节;写反思日记。

提升学习能力的第二个手段懒得说了

第三个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也有一本专门的书,但刻意练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形成心里表征。这是啥,就是思考的过程,正常人做事,看到问题-大脑直接调用直觉、过去经验、情绪反应-决定采取的行动。而另一种人,看到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黄金思维圈)-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的规律是什么-决定采取的行动。如果你掌握了特别多的临界知识,然后你就能形成一个认知框架,就有了一种思路,更好的解决这类问题。

四、如何找到知识中的精华-临界知识

    最后有了学习的能力,如何找到临界知识呢,就是感兴趣的经典-找原始出处-找好多基础的原理验证-如果没有就自己做一个假设,去解释这个现象。但是任何一个领域想要做好都不容易,学习临界知识也是这个样子的,如果可以找到自己兴趣所在领域的临界知识,然后触类旁通会更容易。如何找到自己兴趣呢,就是一个你做你很高兴,不怎么消耗能量的事情。写下所有让你投入其中,忘记时间流逝的事情,或许慢慢可以找到。你的优势就是让你感到自己很强大的事情。对于这个世界,你最深层的热爱是什么?

五、如何使用临界知识

如果也会好好学习了,也掌握临界知识了,那么如何使用临界知识呢?

借助外部资源,比如精英日课。讲的就是一个问题/场景+一个解决方案+背后的理性思考,用这种带答案的场景题看看自己能不能用上这个。第二就是刻意练习,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敏感度。

当有了临界知识后,看问题就有有预见性,可以规避应激反应和单因果思考。在学费不够的时候,是不是要继续供女儿上学的思路不在于说钱是不够的,你去不了。而是该不该继续上学,继续上学的潜在收益是什么,如果钱不够,想办法去解决。不能让大脑的带宽限制解决问题的思路,只顾解决眼前的问题。

规避单因果思考,需要形成结构化反应和系统化思考。更系统的去思考这个问题,从表象到技术层面,再到底层规律层面。比如周更节目和日更节目最终就会形成完全不同的盈利模式。因为投入其中的时间,与粉丝互动的可能,慢慢形成的各有不同。

最后,要用临界知识,界定出自己的能力圈,你必须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欲望。尤其是重大的决定。作者的朋友屡屡创业,屡屡失败,就是因为擅长抓住机会,但是并不擅长长期的运营。所以要意识到自己能力的边界,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行的。

六、扯了那么多,还是举几个实际的吧

最后,作者介绍了自己的几个临界知识,复利效应,我觉得作者其实说的是马太效应;概率论,就是做什么事都是有概率的,要理性的分析,并想办法提高自己赢得概率。不要看见别人成了,就觉得搁在自己身上肯定可以,未必。可能人家刚好是小概率事件呢。系统思考,比如百度的魏则西事件其实是因为作恶没有成本,并没有一个公开的评价体系,让百度可以利用这个评价体系去优化排名。二八法则,还有安全空间。安全空间的构造可以通过设计冗余备份,提高决策质量,减少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比如留下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比如在有必胜的把握的时候再出击;通过提升系统的反脆弱性,增加系统对极端事件的应对能力,比如有一份保险哈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