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把这3本书读好,比上什么课都强

1. 商业画布

个人成长的第一个工具就是商业画布。
它原本应用在企业的商业模式原型中,在《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版》中,作者把商业画布迁移到个人品牌领域。
商业画布用9大彼此关联的板块让我们去思考下面这些问题:

  • 核心资源
  • 核心能力
  • 价值主张
  • 用户
  • 用户渠道
  • 用户关系
  • 合作伙伴
  • 成本
  • 收入


    个人成长把这3本书读好,比上什么课都强_第1张图片

我在2017年的个人品牌线下课中,就借用了商业画布的框架。
每次给别人做个人品牌或者兴趣变现的时候,我也都会用这个框架来帮对方梳理问题。
值得提醒的是,商业画布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用户是谁,也就是你能接触到什么用户,然后是你洞察到他们平时要做什么,痛苦是什么,解决了这个痛苦才会有什么利益。
然后才是考虑你有什么,你是什么,你能为用户和他的痛苦做什么。
这一点和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样,大部分人都是先考虑我可以做什么,其实在商业领域不是这样的。


个人成长把这3本书读好,比上什么课都强_第2张图片

2. 综合性人才:商业-设计-工程

每次我判断一个个人品牌课是不是值得上,就会看到是否覆盖了下面三要素:

  • Design 设计思维
  • Business 商业思维
  • Engineering 工程思维


    个人成长把这3本书读好,比上什么课都强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一是设计思维,就是一套清晰的产品设计思路。
设计思考分成了四个阶段:

  • 旅行者模式,就是你要浸泡在用户的环境,用好奇心加上眼耳口鼻来“感受”现场的气氛,用户的使用过程,记录下来。
  • 然后是记者模式,你要用你的左脑逻辑思维去消化分析大量的笔记,概念和你采集的信息碎片(照片,提问,视频··· ···)
  • 第三步是编辑阶段,你要串联收集到的这些观察用右脑的感性思维浓缩成一幅画(用户体验地图/用户价值主张)或者一个文案。
  • 最后一步工匠模式,你要用手思考,在素描本或者用工具做出具体的产品形态。

第二是商业思维,我理解成运营相关,它主要有三块:

  • 用户运营(社群运营)
  • 内容运营(要策划写什么,怎么写)
  • 活动运营(做什么活动)

第三是工程思维,就是如何在期限内把一件产品从设计到做出来的过程管理。
它其实就是项目管理的全套知识体系。
在企业环境中,有PMP项目管理师的国际资格认证。

在公司完成一个任务是一个项目;
写一本书就是一个项目;
做一个线下课就是一个项目;
年度计划,目标达成,都是去实现一个一个项目。

在《商业人,设计脑》这本书中,通俗易懂地为你讲解了这三种思维。

3.信念金字塔和学习圈

为什么我们改变这么难?
为什么我们很多行动都没有结果?
其实“行动-结果”这两个我们看得到的元素之前,还有两个我们看不到的元素

  • 需求
  • 信念

一个人的学习圈是这样的:

  • 需求(我饿了)
  • 信念(我想吃饭)
  • 行动(我去叫外卖)
  • 结果(吃到了或者没有吃到)

我们很多的行动都是直接去做,看到别人在做我们去做,别人告诉我们去做,我们很少过去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信念。

需求来自我们内心,信念却来自我们出生后的学习,它是怎么来的呢?
信念金字塔来自《阈限思考》这本书,它就解释了我们的信念从何而来,以及我们知道信念是我们学习来的,那我们就可以打破旧的信念。
经验金字塔包含这几层:

  • 最底层是我们的经验
  • 第二层是我们的注意力
  • 第三层和第四层是我们的理论和判断
  • 第五层是信念


    个人成长把这3本书读好,比上什么课都强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先有经验;然后因为经验我们才会注意到什么忽略什么;我们如何判断我们关注到的事物呢,我们用自己学习到的理论来判断,最终形成我们的信念。
信念你可以理解为心态,也可以理解为习惯性思维方式。
你信什么不信什么,就是信念。
觉得赚钱很难,这是信念;
觉得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折腾不出什么名堂了,这是信念;
有的信念是显示的,有的信念你察觉不到,比如空杯心态,自我怀疑,防御心理··· ···

个人成长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给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它就是一个一个木马,影响着你的行动。
比如你的需求是改变自己,收入翻一倍,但是你的信念告诉你,“这不可能,你根本做不到”。那你的行为就不会让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自然也就不会有你想要的结果。

所以,努力是一种行动,但是行动之所以不会带来你想要的结果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我们行动的信念系统出了问题。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我是小六。


个人成长把这3本书读好,比上什么课都强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人成长把这3本书读好,比上什么课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