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自定义装饰器,使用装饰器记录函数执行次数,一种埋点的实现形式

什么是装饰器?

装饰器本质是一个函数,它可以在不改变原来的函数的基础上额外的增加一些功能。如常见的@classmethod,@staticmethod等都是装饰器,接下来记录下如何自定义个装饰器:
刚刚说过了,装饰器的本质就是一个函数,所有想要自定义一个装饰器,首先自定义一个函数

def decorate(func):
    def wrapper(*args,**kwargs):
        print("定义一个装饰器")
        func(*args,**kwargs)
    return wrapper

此时就已经定义好了一个基本的装饰器,那该如何调用呢?

@decorate
def text1():
    print("text1")

text1()

输出的结果为:

定义一个装饰器
text1

分析:此时的@decorate相当于将text1函数的内存地址传入decorate函数,并返回wrapper函数的内存地址。因此在代码结尾中调用text1()本质上是执行wrapper函数。因为执行的是wrapper函数,所以会打印”定义一个装饰器”,又因为func函数是text1的内存地址,所以调用func,会打印”text1”。

带参数的装饰器
上面介绍了一个简单的装饰器如何定义,可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个装饰器@xxxxxxx(abc=”python”),这种装饰器是如何封装的,原理又是怎么样的呢

def decorate(name):
    def wrapper(func):
        def sub_wrapper(*args,**kwargs):
            print("定义一个带参数的装饰器",name)
            func(*args,**kwargs)
        return sub_wrapper    
    return wrapper

@decorate(name="python")
def text1():
    print("text1")

text1()

输出结果:

定义一个带参数的装饰器 python
text1

分析:带参数的装饰器与普通的装饰器多加了一层,其实就是讲“python”参数传入decorate函数,并返回wrapper函数的内存地址,再将text1函数内存地址传入wrapper函数,并返回了sub_wrapper函数的内存地址。而在代码末尾调用text1,其实本质是调用了sub_wrapper函数。

使用装饰器记录函数执行次数

def set_func(func):
    num = [0]   # 闭包中外函数中的变量指向的引用不可变
    def call_func():
        func()
        num[0] += 1
        print("执行次数",num[0])
    return call_func

# 待测试方法
@set_func
def test():
    pass

test()
test()
test()

# 执行次数 1
# 执行次数 2
# 执行次数 3

使用nonlocal 访问修改外部函数变量

def set_func(func):
    num = 0   # 闭包中外函数中的变量指向的引用不可变
    def call_func():
        func()
        nonlocal num # 使用nonlocal 访问修改外部函数变量
        num += 1
        print("执行次数",num)
    return call_func

# 待测试方法
@set_func
def test():
    pass

test()
test()
test()

# 执行次数 1
# 执行次数 2
# 执行次数 3

你可能感兴趣的:(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