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推荐了《小欢喜》这部剧,剧情是关于高考的。其中有一集林磊儿来到表哥房里讨论学习。林磊儿(学霸)拿着表哥的笔记本说“表哥你记这么多都是没用的,虽然老师写了这么多,但重要的只有三点”,他边说边在笔记本上划掉了不用的内容。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上初二的时候,我最差的学科是英语。在教室有一个图书角,挂着课外读物。为了学好英语,我将里面的知识点都抄写在笔记本上,但是成绩并没有得到提高。
后来,我意识到单纯的记笔记并不能提升我的成绩。还要经常看笔记去复习,这样才能把知识记住,用起来。
到了高中,我每天都会在上早自习之前都会把笔记拿出来复习——背单词、看语法。最初的时候,成绩上升的很快,从不及格到及格。但是,想要再往上提成绩时,依然很困难。最后,只能用我不是学英语的料来安慰自己。
我一直以为笔记就是把知识记录下来,然后经常的复习和背诵。直到我看了《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之后,才发现我一直没有用对笔记。
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和笔记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说一句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成了我们学习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环,上课、看书都要记笔记。记笔记时,通常强调的是记录什么内容——“这个很重要,请记下来”“那个很重要,也请记下来”。但是有人教我们说话,有人教我们学习知识,却从未有人教给我们如何记笔记。
如果说有的话,也只有老师告诉我们的:抄板书,抄名言警句,字迹要工整,便于日后好复习。
如果笔记真的是这样使用的话,那么为什么读同样的教科书,有人会考状元,有人却落榜呢?为什么读一样的书,有的人成为行业大咖,有人却平庸呢?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说哪些智商高,但有研究证明智商在长期的学习中并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可以弥补的。
而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包括正确的记笔记。在《小欢喜》中,林磊儿和表哥上的是同一个学校,但是对笔记的使用却差别很多。这个差别就是,林磊儿是带着思考做笔记的,而不是简单地抄老师的板书。比如哪里是重点?哪里必须背诵?哪里有疑问或发现?哪里可以延伸到什么知识点?等等。甚至会图文并茂,就像一张地图,目标明确,脉络清晰。
那究竟要如何做笔记呢?首先要搞清楚记笔记的目的是什么。
1.记能够重现所学内容的笔记
“无法重现知识内容的笔记都是垃圾。”这是我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也就是说,再怎么学习,无法输出(重现)的知识都是垃圾,花在这上面的时间都是毫无意义的。
进入职场以后,有人不惜花重金接受各种培训,比如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的培训、开发潜能的培训等等。当然,这些努力并不是完全没用的。
但是在此之前,是否能写出“能够重现所学内容的笔记”是问题的关键。
笔记本的生命线是“重现性”。如果你感觉“自己所学的东西不是有血有肉的”,这并不是说你的能力过低,也不是说你的干劲和努力不够。
一切原因都在于笔记本。
2.先想好目的和如何发挥作用后再开始记笔记
比起“参加什么样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如何快速重现、落实出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无法重现所学内容、阻碍能力发挥的笔记本”,在提升能力方面发挥的是反作用。
改变笔记本,你的能力就会得到改变。在记笔记之前,先考虑好记笔记的目的和日后如何让笔记发挥作用,帮助我们得到想要的结果。如果你是抱着““为了避免遗忘而记笔记””“完全照抄黑板、白板板书”“按照自己的习惯随意记笔记”的想法记笔记的话,就让这些想法止于今天吧!
笔记本的生命线是“重现性”。若笔记本的重现性越来越强,那么你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记笔记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重现性,就是重现当时的情景,比如当时讲了什么、如何讲的,如何应用等等。
举个例子:参加培训的笔记得重现性就是要在日后应用时能帮我们回忆起当时老师讲了什么,如何讲解的、怎么去应用的情景,通常的过程是这样的。
说到记笔记的作用,会有有很多,比如复习知识、防止意外,日后做参考、整理重点,等等。但他们都指向了一个终极的作用,那就是提升我们的能力。
那如何做出具有重现性的笔记了。采用“黄金三分法”。
东大录取生、全美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学者、外资公司的咨询顾问常按“三分法”(“黄金三分法”的简称)使用方格笔记本。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黄金三分法”的基本原则吧!
东大录取生的笔记本、全美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学者使用的“康奈尔笔记本”、麦肯锡公司使用的“麦肯锡笔记本”以及同样为外资咨询公司的埃森哲公司的“Point Seat(点位控制笔记本)”等。这些笔记本都有一个共同的框架——“黄金三分法”。
大多数东大录取生的笔记本都是将左右两页并为一页使用的。左侧一页用来记录老师的板书,右侧一页的左半部分用来记录老师的评语和自己的疑问、发现,右半部分怎用来写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行动以及概括总结。
全美首屈一指的名牌学府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系研发的“康奈尔笔记本”是先将笔记本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记录板书的部分、其左侧的思考部分以及下方的归纳总结部分。
此笔记的构造便于使用者养成按“板书”→“发现”→“总结”的顺序记笔记的习惯。
埃森哲使用的被称为“Point Seat”的格式也遵循“黄金三分法”。
其特点为在左侧区域写重点,右侧区域写应采取的行动,也就是“谁、何时、做什么”。
埃森哲公司的“Point Seat”
麦肯锡的咨询顾问们则严格按照“空雨伞”思考问题。
“空雨伞”的含义如下:“空=现在的情况”“雨=对此情况的解释”“伞=依据该解释而采取的行动”。看天空时发现云的情况有些不对劲→解释为可能快要下雨了→于是判断应采取“出门带伞的行动”。
这就是“空雨伞”——麦肯锡公司的咨询顾问们严格贯彻执行的简单且深奥的思考方法。
“三分法”。顾名思义就是将笔记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不是随意的分割的。而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比如康奈尔笔记法是内容是什么,给我的启发是什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麦肯锡是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如何解决。
为什么要使用三分法呢?两个好处
1.版面清晰,易于查找。因为已经规划出哪里放什么内容,所以不会出现乱糟糟的情况。
2.逻辑清晰,提升思考能力。内容是按照逻辑结构安排的,会让我们按照逻辑去思考,久而久之就能让逻辑思考成为习惯,提升思考能力。
“三分法”划分的三个部分可以用金字塔模型来表示。
最底层的客观事实是最基础的部分,上面所有的内容都有它引申来的。它包括学习笔记中的板书内容、培训笔记中的PPT内容以及工作中的会议内容和工作汇报内容。
主观发现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到的启发和疑问。比如学习过程中的启发以及疑问;会议中发现和疑问。
结论是结合客观事实与主观发现得出的结果。比如总结出这次学习自己应该掌握的重点;这次会议后,对自己如何调整工作,等等。
“三分法”督促我们在记笔记时,去思考要记什么、以及内容间的逻辑。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或者是度工作做出应对方案。
现在我们一有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上网搜索答案。但是这样做,只能找到别人的经验,用起来不熟悉、不顺手。
唯有自己的笔记本,才是专属于我们的资历累积。最好的学习素材,就是我们自己的思考和积累的经验。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工作笔记,不论成功或失败,全部记下来,你会有意想不到的人生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