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道》| 读书与人生

《读书之道》| 读书与人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是被它的开篇吸引过去的,图书馆的书架上取下,翻开,便不想放下。

开篇叫《读书与人生》,写得好,逻辑清晰,语言引用也很丰富,读起来酣畅淋漓,好文章应该如此吧。

开篇里作者写到读书的三个阶段,提到清代张潮《幽梦影》中写“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其后,作者给出自己的看法:

1.幼少时期:知识积累与兴趣的培养
2.青壮年时期:职业与工作需要
3.老年时期:消遣与娱乐

其次,作者写到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1.读书使人活得明白。对于人生的了解有两个途径,一是个人的经历,个人的经验,二是靠读书。

2.读书使人活得聪明。思想家布鲁诺说:运行变得聪明,靠的不是力气,而是孜孜不倦地读书。

3.读书使人活得快乐。读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读快活的书带来的快乐,一个是获得知识带来的享受。

4.读书使人活的智慧。人生的智慧当然也是来自两个方面,即人生的实践和书籍。作者在提到关于智慧方面的书籍,他认为中国古代有三个作者的作品可以看,一个是陶渊明,这是平民智者的人生智慧。一个是王维,这是达官智者的人生智慧。一个是苏东坡,这是生活坎坷的智者的人生智慧。

作者在个性化的读书中写道,个人兴趣是读书是读书的关键。作者认为,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培养读书的兴趣,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不要把读书当作苦差事。

作者在关于个人读书的方法和路径里谈到,读书主要分为泛读和精读。精读就是细读,用心读,完全消化了的读。泛读就是随便读,无目的、无用心,快速浏览。

作者在谈到读书的方法,关于泛读,无所谓方法。至于精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朱线法。

日本著名读书家新渡户博士,他读过的书就画着各种各样的线,颜色分为红色和蓝色两种,文章用的好用红色,思想佩服的用蓝色。

2.抄录或笔记。

清代李光地说:凡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

3.熟读或背诵。

4.疑书法。

叶圣陶总结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都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又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

其次,作者在谈关于儿童阅读的一个观点是顺从天性,激发好奇。

在引导儿童阅读方面要注重儿童的天性,以及在图书馆要进行儿童阅读推广,不要把图书馆办成第二个课堂。

此外,作者还写到经典与大众阅读。所谓经典,是指传世的具有普世文化价值和典范意义的杰出的精神产品。经典作品具有普适性和耐读性,经典,之所以赖多少艰难着它的独创性,任何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作品,其提供给读者的提升产品都应该是独一无二,与其前后的作品绝不雷同。经典的耐读性,还在于经典之作,内涵丰富厚重,不断地打破个人业经阅读同一部经典所形成的前见,可以不断地激发读者的想象,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就如费德曼说,25岁时读柏拉图,跟45岁读柏拉图感受是不同。

受大众文化的影响,现代社会的阅读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迅速地从传统阅读走向了大众阅读。

作者在读书境界里谈到,一般而言,读书境界可从低到高分为三种:

1.孜孜:为知识而阅读的境界。
2.兴致盎然:出于兴趣读书的境界
3.陶然忘机:理想的读书境界

全书都在围绕读书而谈,而这本书是作者关于读书演讲稿的合集。读完此书,别有风味。至于读书,自然是读不完,道不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之道》| 读书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