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上帝之光

我身边很多人去过印度旅行,尽管他们都住在新德里最舒适豪华的酒店里,却仍然对当地的脏、乱、差抱怨不已。

著名主持人鲁豫曾表示她之前在印度采访的时候三天没有进食,只靠喝水度日。

或许仅靠这些描述建立的印象是对印度这个国度的偏见,但你知道加尔各答贫民窟是什么地方嚒?

特蕾莎修女—上帝之光_第1张图片

加尔各答近1300万人口中,其中近三分之一生活在贫民窟中,人口总数达400多万。在20年代中期,它曾是全世界麻风病人的聚集地,是只要走出门,大街上到处是遗弃的孤儿,到处是死人的地方。

那么,请设想一下,你走在加尔各答的街头,在一个臭哄哄的垃圾桶里发现了一个麻风病人,这个人全身是伤,伤口上有蛆在蠕动。他不能走路,你只能搀扶着他进入收容所,并微笑着帮他清洗和包扎伤口。他突然全身痉挛,一坨一坨的呕吐物从你身上流下,而你丝毫没有鄙夷之色,耐心的清除了浊物,并且伸出双臂拥抱这个人。你告诉他,收容所就是他的家,你将会一心一意的照顾他。

你一定觉得,即便是信仰上帝,这也是上帝和你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试问,世界上有几人能做到?

但是,特蕾莎修女做到了,并且在那里开启了她一生最崇高的事业。

建立起第一处临终关怀院,第一处仁爱传教会,第一处儿童收容所、麻风病收容所、仁爱兄弟教会......

一生都致力于为穷苦之人、为无家可归之人、为濒临死亡之人、为上帝遗弃之人传达爱与尊重.

特蕾莎修女—上帝之光_第2张图片

如果说奥黛丽赫本是公认的上帝遗落在人间的天使,那么特蕾莎修女就是上帝的女儿。

作为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唯独从特蕾莎修女身上,我看到了上帝之光。

这个20世纪最伟大女性,不仅是1979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更是天主教的圣人,是美国公认的最受尊敬和爱戴的三位诺奖获得者之一,排在她后面的两位分别是马丁.路德.金和爱因斯坦,她去世时印度举行了只有国王和总理才能享有的国葬。

但我觉得,这些奖项和优待都配不上她。

唯一能配得上的,就是上帝之光。

特蕾莎修女在诺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仿若是上帝站在那里给他的子民布道。

特蕾莎修女何以有这样伟大的灵魂?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她的一生?

  深受父母的影响

特蕾莎修女(初始用名“博杰舒”)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的一个普通的天主教家庭,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家庭条件极好,父母很重视对博杰舒的教育,且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他们常常慷慨解囊,无条件地帮助当地的一些穷人,并且教导博杰舒要把己之所有和需要的人共享,帮助穷人是莫大的快乐,也是他们的责任。

父母对穷苦人的爱的给予深刻地影响了博杰舒,使她在12岁的时候就决心加入了慈善会。

  理想的播种

15岁的博杰舒收到南斯拉夫传教士的一封来自加尔各答的信,他描述那个地方“每天都有几千人死去”,这种悲痛在博杰舒心里种下了理想的种子。

特蕾莎修女—上帝之光_第3张图片

她开始疯狂地想念那个地方,想为穷苦的人做点事。

所以当她有机会离开家乡,加入教会组织的时候,她义无反顾,仿若得到了上帝的召唤。

她这样描述自己的选择“从我决定离开家去当修女开始,我就从未对自己所做的这个正确的决定有所怀疑。那是上帝的旨意,也是她的选择。”

小特蕾莎的启事

小特蕾莎原本是法国一名平淡无闻的修女,24岁因病去世,死后因为一本《灵心小史》闻名于世,成为法兰西的第二保护者,罗马教会的四大女圣师之一,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尊荣。

小特蕾莎认为“人在灵性方面要做一个婴儿,要把自己完全交给主”,要“爱上帝,爱人类,进而爱“爱”本身”。

“假如我很富有,我是不会眼睁睁看着一个可怜的饥饿者而不给予我的财物。同样,如果我获得了精神财富,我也不会眼睁睁看着那些即将坠入地狱的灵魂而不给予我的全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都不会说:现在我要给我自己做点事情了。”

可以说小特蕾莎就是特蕾莎心中的引路人,她对主的认知,对爱的思考,后来一直是特蕾莎身体力行的根本。

博杰舒受到圣女小特蕾莎的伟大启示,愿意一生都追随她,为上帝工作,所以给自己更名为特蕾莎,人们称她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上帝之光_第4张图片

正如小特蕾莎所说的那样,特蕾莎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主,为主而活着,这样虔诚而伟大的信仰使她在为穷苦人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层人士的敬仰和帮助,她获得了在全国各地建立修会的机会,使上帝的光芒照耀了无数饥寒交迫、流落街头和伤残疾病中的人。

上帝之光原本不存在,特蕾莎修女使它重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特蕾莎修女—上帝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