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沙漠奇女子》

《三毛:沙漠奇女子》_第1张图片
圖片來自网絡



“有些本來是含義美好的名詞,用得濫了,也就變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滿街走是一個例子,銀幕、螢幕上的奇女子頻頻出現也是一個例子。我本來不想把這種已經變得俗氣的銜頭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沒有什麼更適合的形容,那就還是稱她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應是“特立獨行”,按辭海的解釋,即志行高潔,不肯隨波逐流之謂也。”著名作家梁羽生對三毛做出如此評價。

關於三毛。百度百科上說她是著名作家,旅行家。這兩個家實在沒有一毫半分的誇大。她是作家,《哭泣的駱駝》《夢裏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等都深受人們喜愛。尤其是以沙漠為背景的《撒哈拉的故事》,幾乎傾倒了全世界的中文讀者。她是旅行家,一生遊歷了54個國家,第一個橫穿撒哈拉大沙漠。她曾說,誰喜歡做一個永遠漂泊的旅人呢?只是,在臺灣自殺未遂後,一個一生都說自己不喜歡流浪的三毛又選擇了遠行。目的地竟是一份前世回憶似的鄉愁維繫著的撒哈拉沙漠。這一次流浪,她不再感受到先前的孤單,因為那個曾許諾等她六年的大男孩荷西陪在了她的身邊。

遇見荷西,相識,相愛,相伴,相離。一切都那麼自然,順理成章,好似命中註定。他們完婚了,在撒哈拉沙漠。天,高遠而澄清;地,厚重而安靜。西下的落日將沙漠染成血樣的紅,整個大地,隨著這對新人的結合沒入了沉寂。

彼時,黃沙漫漫,大漠孤煙的撒哈拉沙漠,一個女子,一步一步艱難地前行。身邊是知心男子的相隨。“荷西有一個很大的優點,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別人看來也許是瘋狂的行為,在他看來卻是理所當然的。所以跟他在一起也是很快樂的。”如果說,生活物質貧乏,精神世界豐富,那三毛仍可以在荷西的陪伴下生活得很好。

《撒哈拉的故事》是她遊歷的記述,也是她情感的記敘。與荷西為伴的年月,生活裏是滿滿的幸福。字裏行間洋溢著歡笑喜樂,使閱讀她文字的人似乎都能感受到她愉悅的婚姻生活,即便是面對著茫茫風沙的侵襲,她也是積極樂觀的。然而,荷西潛水遇難後,三毛的文章卻一下子“黑暗”起來,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無盡的悲傷。這時候,作品塑造了三毛一個哀傷過客的形象。

短短六年,三毛好不容易得來的幸福終結了。情深不壽,這是命運還是什麼?難道世事悲歡,世人離合,生死興衰,冥冥之中早已有了定數嗎?

荷西走了,永遠離開。三毛也走了,離開撒哈拉,開始下一程無人陪伴的漂泊。在撒哈拉,她用充滿情愛的文字掀起了一場撒哈拉風暴,同時也誘發了人們對愛的強烈渴慕。《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這些作品從始至終都貫穿著愛,愛也貫穿她的整個生命。她為愛悲,為愛喜,亦為愛而活。所以,愛人離去,她毅然決然選擇離開。

三毛,因為荷西的陪伴而幸福,撒哈拉因為三毛的存在更添了一份悠遠的美。荷西離三毛而去,三毛悵然若失,不願留在這滿是溫暖回憶的清冷之地;三毛棄撒哈拉而去,撒哈拉就在她離開的那一刻失了生機,黯淡無光。日薄西山,暮靄沉沉。

那時黃沙遮不住瀲灩。而今山河沉寂,依舊亂世風煙。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毛:沙漠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