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9】“移动媒体产品”的三个方向

8月17号的“移动媒体产品新趋势”沙龙,一转眼过去两个月,小结补上。

 

现场有:新华社里,思想开放,渴望用UGC挑战官媒底线的青年大佬;知名财经作家,刚试水自媒体的吴晓波……背后的公众号运营者;“今日头条”的产品经理;你肯定听过的一些科技类媒体的产品负责人;在杭颇有名气的“四眼井沙龙”、“B座12楼”的组织者;浙报集团、都市快报有关新媒体的负责人;还有对媒体颇有兴趣的 @iamsujie 做主持……

 

探讨出了几个潜在的方向,以下是比较零散的摘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9129】“移动媒体产品”的三个方向_第1张图片 “移动媒体产品新趋势”沙龙

潜在方向1:PGC+UGC的媒体产品形态——PGC重在提升记者效率,UGC重在选场景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分享,主要探讨他们做的一个APP——我在现场。

切入点是PGC(专家产生内容),改变记者群体,以前记者在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以后就到现场采访,采访以后用电脑记录、或者用笔记本记录,记录以后又回到宾馆里面,再把这条新闻发出去,还要经过四五道的审核,这条稿子才能跟用户见面。这个采集的流程,显然跟不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时效性。

那如果用我在现场这个APP的话,记着就可以在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发新闻,甚至直接把语音转化为文字。可以大大突出“新闻”的时效性、LBS属性。

关于内容审核上(一是真实性,二是你懂的方面),也在尝试突破。比如分类目审核,体育娱乐早已放开;其他类目也在探讨,新华社的同学自己想出一本书,叫《那些被毙掉的稿子》,这方面并不是铁板一块。

 

扩展讨论:有没有可能让用户自己选择看审核过的(确保内容真实),还是看最新鲜但未经审核的?其中利弊让用户(从高端切入)自己权衡。

 

扩展讨论:关于UGC,在汽车电台上早就有“爆料”,也一直运营得很好,因为有独特的应用场景。还有哪些特定场景适合UGC?

 

潜在方向2:自媒体人的发展——去中介,人格化,把专业个人往前推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分享,吴老师可能受了罗胖的刺激,意识到人格化媒体的重要性,不但媒体行业,各行各业“明星大腕”的个人品牌一定会越来越凸显,这是风口。

从时间角度拉长了看,“品牌”暴露在大众面前的一开始原本是人(但很受限,比如仅仅是一个村子,村口王师傅的洗剪吹很厉害);后来有了组织,组织把人藏在后面;再后来是个体越来越强大,人再一次出来,但背后有组织,组织是藏在后面。

媒体圈的强人在逃离,本来属于被压榨的,互联网的一个特点就是去中介化。媒体本身就是一个中介,它拦在记者和读者之间。记者发现自己的价值了,那么我为什么要被媒体剥削?

当然,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有一大拨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愿意去做记者,愿意去工厂被剥削,前赴后继的,所以媒体类组织还会长期存在。

 

扩展讨论:媒体的技术门槛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工具的发展,逐步降低,各行各业的专家明星也可以自己做媒体,或个人或团队,也可以有声有色。你能举出哪些例子?

 

潜在方向3:垂直媒体的发展——行业与媒体互相渗透,内容引流,服务套现

杭州都市快报新媒体负责人分享,它们分化出几十个垂直公众号,比如理财、健康、教育,与行业深度结合。

每个记者就是一个垂直行业,它本身就有很多在垂直行业可以扩展的一些商业模式和资源优势,所以做了“快理财”、“快刷卡”、“杭州股票圈”这几个金融理财投资方面的微信号,在旅游行业我们做了“旅行会”,美食有“舌尖上的杭州”,亲子类的也有,甚至有招聘类的“杭州猎聘”,美容类的“美颜会”,房产类的“杭州二手团”“杭州租房通”还有“楼市爆料”……

这些号听起来都是平常的,现在的要求就是每一个号都当做一个APP来运作,就是背后一定要有商业模式,不是纯内容的,纯内容是基础,所以说我拿我们到现在为止做得最好的跟大家分享,也就是我们做的“旅行惠”,旅游行业应该说大家的关注度非常高,它变现程度也比较快,我们的旅游行业这两名记者已经在这边做了很多年,手头有很多资源,行业关系也非常好,我们的切入点是做旅行社的尾单,长三角的尾单,我们通过自己的媒体平台向各家旅行社收集尾单,尾单就相当于今夜酒店特价的逻辑,卖不出去的单它最后的价格会非常低,去马尔代夫可能只要两千块钱就够了,所以我们把这些核心资源搜集过来,它的量有限,就是以秒杀的模式在我们的微信号上进行推广,我们又把它的内容做的非常漂亮,就是图片展示的一些东西,UI这一块做的非常漂亮,然后我们会通过我们自己的呼叫中心“语音门户”来转接到旅行社的前台,就是用户看完这个东西之后下面有个400电话转多少多少,然后直接打过去就到了旅行社的前台,前台就能直接进行预定,那么,今后我们的微网站上线之后还能实现订金的支付,甚至于全额的支付……

其他的我们各大行业做的东西碰点不一样,但是基本的逻辑是一样的,我们就是要做O2O,基于本地化的,利用都市快报的传统媒体平台去做本地化的服务,只是借用了新媒体的资源。

 

讨论:我们发现,很多专业的行业团队也开始做“媒体”性质的事情,行业与媒体互相渗透的趋势很明显,内容引流,服务套现。你再想几个例子?

 

Over

iamsujie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你可能感兴趣的:(【9129】“移动媒体产品”的三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