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印度”之二

查尔斯·埃利奥特曾经在《印度教与佛教史纲》中写道:“想把印度教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描述的任何企图都会导致惊人的对比差异。”由此可见印度教的复杂性。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前,当时印度土著达罗毗荼族有着原始的自然崇拜信仰。公元前两千年左右,这一支雅利安人从中亚迁徙到了印度西北地区,逐渐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到了公元前五六世纪左右,雅利安人由印度河发展到了恒河流域,此时,他们逐渐放弃了游牧生活,并且与达罗毗荼人接触交往,达罗毗荼人的宗教也开始影响着雅利安人。这就是历史上“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和由中亚移入的雅利安人游牧部落的宗教混合而成的吠陀教,其特点为对种种神化了的自然力量和祖先崇拜”。在印度从奴隶制国家开始正式形成时,吠陀教被加入了新的内容而发展成为婆罗门教。所谓“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祭司)至上”,并且在种姓制度上建立了一整套烦琐的玄学体系和祭祀仪式。到了公元八世纪,商羯罗吸收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义,经过改革,形成了印度教。

虽然印度教历史漫长,但基本思想变化不大。它虽然没有单一的信条,但是几乎一切虔诚的印度教徒都会信奉多神教的主神论。多数印度教徒是多神论者,这就是说他们尊敬几种神祇或鬼神为偶像,但是他们只向一个天神进行礼拜,就这个意义而言,他们多数人又是一神论者,但是这种一神论常常具有多神论的色彩。因而印度教虽然复杂,但是它的主张还是有几点可以归纳的。

首先,印度教主张因果报应和轮回思想。也就是常说的灵魂转世。在印度教的思想里,认为“生命不是以出生为开始,以死亡而终结,而是无穷无尽一系列生命中的一个环节。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业力所决定,动物、人类以及神的存在都是这个连续不停的循环中的环节。个人的善良行为,能够使其升到天上,邪恶行为亦能堕落为畜类。”注意此处的天上并非与西方的天堂一样,只要进入天堂,再无堕落地狱的可能,印度教不是这样,它们认为一切生命,即使在天上也有死期,也会有终了之日。所以要想脱离苦海,唯有脱离生死轮回,在一种永恒状态中获得安息,这种状态叫做“与梵合而为一”,或者叫“解脱”。

其次,印度教忌杀生。认为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罪恶的。不过,这种非暴力的说法往往只是存在于臆想中的教义,一旦进入宗教庞杂、真实的印度社会,印度教的暴力性从来不加掩饰。二零零八年,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二十多所教堂遭到印度教徒攻击。数以万计的奥里萨邦的基督徒因为暴力攻击被赶出家园,印度教暴徒纵火烧毁了数以百计的基督徒民居、企业、教会以及孤儿院,此次反基督教暴力攻击被认为是印度独立六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奥里萨邦爆发暴力攻击事件之后,印度教反基督教运动甚至一度蔓延至南部的卡纳塔克邦和中部的中央邦。

再次,印度教的种姓制度。按照这种制度,人们被分为各种等级,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是生来决定的,并且世代相传,甚至连他的职业也是固定的,不能轻易更改。各种种姓之间界限明确,有严格的规定,互相不能通婚,彼此不能来往。这样一来,一个人的种姓出身决定了他的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生活。这四种等级的种姓依次是:婆罗门,也就是僧侣,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武士,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平民,经营商业贸易;首陀罗,从事农业和手工劳动。在这四个种姓之外,还有一个等外种姓,所谓“不可触碰”的贱民群体,他们被认为是最不圣洁并且污秽的人,社会地位最低,连首陀罗都不如。而且他们本身还分有等级,这些差不多占印度总人口百分之二十的“贱民”是印度社会最悲惨的群体。

印度的种姓制度下,不同种姓的人不能通婚。它的来源是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为了避免自己“高贵”的血统被土著人“污染”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到了后来,甚至不同种姓的雅利安人也不能通婚了。这种落后腐朽的习俗直到今日还在印度盛行。

印度教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早婚便是印度教一大陋习。“娃娃新娘”到现在都层出不穷。造成这种陋习的原因除了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因素外,更多的是宗教和思想上的束缚,这些女孩子的父母急于将女儿嫁出去的理由,仅仅是担心女儿“红杏出墙”而带来名声上的损害。结果,五六十岁的老头讨娶十几岁的女孩做妻子也就不成为新鲜事了。曾经有人统计,以印度现在的早婚率计算,从二零一一年到二零二零年,超过1.4亿的女孩会在18岁前结婚,即每年1400万,每天3.9万。其中,五千万女孩结婚时年龄小于十五岁。这种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腐朽陋习,对比印度政客学者对于国家未来那豪迈自信的预言,充满了讽刺和滑稽。

印度教重男轻女思想由来已久,古代雅利安人征服印度时,一方面由于作战,需要很多男子,另一方面使得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男子更加被重视,于是产生了重男轻女的思想。接着宗教介入,更加强化了这种落后的思想。印度教每个人都会相信,生儿子是父母的功德,女子如果长大不能出嫁,便是父母的罪过。同时高昂的嫁妆加重了经济负担,女子被认为“赔钱”的想法更加强化。结果出现,印度教甚至连死亡都必须由儿子举火焚尸,主持火葬仪式,死者才能超脱地狱,转化托生,若没有儿子在旁举哀,死者就不能升天。

宗教思想的束缚,不仅使得印度社会改革举步维艰,还拖累着整体的发展,虽然这些年的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女性权利的不受重视,种姓制度的局限,始终在阻碍印度的进步。反观中国,虽然经过一百多年文化思想的改造,甚至一度走过弯路,但是摈弃落后思想的步伐始终如一,当中国女性自信地穿着自己喜欢的服饰徜徉在大街上,当中国女性能够自主地选择喜欢的职业时,再看印度,他们不仅需要能说大话的政客,也需要一场思想领域深刻的改革洗礼。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话“印度”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