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相爱相杀

对潮汐的兴趣源于我对海洋的痴迷。

上学的时候,一个关系很好的哥们去当兵。某一次他寄过来的书信里这么写着,“我有个战友是海边长大的人,我跟他说你很喜欢海,并且对海很执着,他说对于一个长期在海边长大的人来说,很少有人这么执着了。可能是因为看到的太多,经历的也太多了。如果遇到一场大海啸,可能什么都在一瞬间就没有了!”

虽然信笺早已被我丢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可是对于大海的喜爱,我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不止一次的对自己说,只要有机会,就要去海边,去看看大海并体验一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

事实上,我去过一次海边。夕阳西下的大海,一片的广袤,橘色的霞光从天而降,落在海面之上泛出了星星点点的光芒。最让我感觉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于,海面并不平静。波浪一波接着一波的涌动着,海面之上海市蜃楼的美景就在此时此刻出现在我的眼前。只不过我看不清楚那是哪个地方的美景,唯一能做的只有将此刻的美景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有水的地方,就会有潮汐,对于潮汐我原本没有什么概念,只觉得大概就是哥们信里那个战友说的海啸以及我在海边看到海市蜃楼时候的浪花。于是我认真的去搜索了一下潮汐的解释,才发现这是一种沿海地区的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我们的祖先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就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乔纳森·怀特,《潮汐》这本书的作者,美国作家、航海家、冲浪运动员、海洋环境保护者。从这些头衔当中可以看出,他一定也是一个很喜欢大海的人,所以才会与海有如此多的接触。

有时候觉得,父亲和母亲都是海边的渔民也不算是一件坏事,至少这样可以让我在第一时间就接触到大海。虽然也有一个存在的可能性是——因为一直在海边长大,反而对海的关注不存在了。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我们不曾拥有的,十之八九都是会让我们特别的着迷。


据萨米希族印第安人的说法,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孩,柯夸拉乌特追随潮汐的轻声细语来到了迷幻海峡涡流翻滚的水域——迷幻海峡是位于南边的一条狭窄的海峡。她缓缓地走入水里,水面起初只到她的脚踝。她害怕被水流冲走,但当水深达到她的腰部时,引路精灵从水中伸出手来。他主动邀请她,并温柔地将她带入水里。几次相会之后,年轻的女孩爱上了精灵,并陪他一起进入了海底世界。今天萨米希族相信柯夸拉乌特和她的精灵恋人仍然在保佑人们的福祉。海面的漩涡是柯夸拉乌特的长发,提醒人们她的存在。

乔纳森·怀特在《潮汐》的开头篇章这么写道:“月亮以重力的形式向地球的海洋发出召唤,海洋回应着,涌动的脉搏将月亮拉近的同时又将其推远。这是宇宙的遇到,只是舞者彼此间隔着千万里的距离。它赋予远异地恋新的含义,而且以人类的视角来看,这舞蹈无起始,亦无终了。”

大自然的世界,有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跟大自然有关的一切,我们都还在探索和研究之中。有的人专门研究气象,有的人专门研究动物,而对于乔纳森·怀特来说,他的目标对象是潮汐。

为了观察各种各样的潮汐,他在网络里发布了各种信息,或者说是那种等待着缘分的信息。这缘分来自于同样有着相同目的的其他人,然后和乔纳森·怀特一起,或作为他的翻译或作为他的向导,带领他去看一个未知的世界。

在《潮汐》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钱塘江的银龙。而在翻译向导黄莺的带领下,乔纳森·怀特不但领略了钱塘江潮汐的浪潮,还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河岸研究所所长陈吉余博士会面,一同探讨关于潮汐的问题。

在这里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关于钱塘江的一个传说——伍子胥被杀害于钱塘江,他的冤魂怒不可歇,便掀起了滔天巨浪,淹没当时的都城杭州。我想到了屈原的结局。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不过,两者逝去的方式不同,只是结局都是在水里,于是人们就根据这些故事演变出一个又一个听上去很古老的传说。

除了钱塘江,乔纳森·怀特还去了其他的地方观察潮汐并且做记录。

在圣米歇尔山,他与修道士们会面,一起品尝来自大自然恩赐的美食,然后探讨关于潮汐的问题。

“这是个谜团,真的,为什么不计其数的人来到这里,只是这里,好像着魔一样,我们知道自己为何在此——我们将生命献给上帝,但其他人呢?他们许多人是冲着欧洲最大的潮汐而来。大潮期间,旅馆挤满了人;低潮时却几乎空无一人。游客们跟着潮汐来回——就像潮汐一样。”

而在昂加瓦湾乔纳森·怀特跟随着卢卡斯,体验了一把潮汐空余期在冰下采贻贝的生活。这是在普通生活中无法获得的一种体验:洞内外的温差不同,洞内满是贻贝,每个洞内也都不一样。当然,最需要掌握的是涨潮时候的离开时间,否则也许一辈子就留在了这个冰洞里,永远的和这些贻贝作“朋友”了。

虽然我把《潮汐》这本书当做了一本旅行笔记来看——毕竟为了观察各种潮汐,乔纳森·怀特去了各种地方,然后做记录拍照片总结在这本书里。可实际上这确是一本科普书籍,并且可以在书的尾页看到上架建议:文化、科普。

这本书的科普知识里,让我觉得最冷门的一个知识点是牛顿。大多数人知道牛顿是因为苹果落地引起他发现的万有引力,那么潮汐和牛顿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读《潮汐》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思考过,或者说我从来不曾关注过。

牛顿写的一千页《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关于潮汐的理论不过3页,可是却也被乔纳森·怀特认真的参考了一番。通过牛顿,乔纳森·怀特还读了开普勒的理论,同时还看了很多同时期其他科学家的著作。不论是日心说,还是地心说,总体的思路大概就像伽利略说的那样,“海洋一定和缸里的水一样,随着地球不稳定的旋转而来回晃荡。”

伽利略的潮汐理论,是他日心说观点的核心,所以伽利略给自己的书开始取名为《潮汐的涨退》。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改为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宇宙体系的对话》。

但是总的来说,如果不是他们的一些理论已经对当时时代的对抗,这些知识点或者说观点何年何月才能被大家认知,可能就真的是个未知数了。

潮汐,和太阳月亮以及地球相关联,属于大自然的赠与之物。换句话说,是属于自然能源。那么在地球能源开发越来越多的时代,潮汐能够作为多少的自然能源给我们带来生活的便利,就需要我们这一代继续努力继续研究了。毕竟,以潮汐作为能源的磨坊,曾经还是红极一时的时代代表啊。

这并非一本“关于”潮汐的书,尽管潮汐是其主角。本书探讨了生命的跌宕起伏,包括神秘隐形的作用力;是韵律,是搏动,是四级,是席卷海岸、横跨深海、无边无涯亦生机勃勃的涌动来回。在阅读过程中,你将了解许多关于真实潮汐的知识——那些令人震惊的、让你大开眼界的知识。引人入胜,诚挚推荐。

——卡尔·沙芬纳

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相爱相杀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相爱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