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出自己的心理阴影面积后,又该怎么办?

求出自己的心理阴影面积后,又该怎么办?_第1张图片

01

每每受到伤害时,我们常常苦中作乐含泪说出:“ 求心理阴影面积”,这句刷爆网络的调侃,其实是有出处的。

最早提出阴影这一心理术语的其实是荣格,特指我们的人格中遭受刻意压抑的部分。这个部分有可能是因为恐惧、无知、羞愧的消极情绪持续作怪,也可能是因为爱的缺乏所致。

荣格将其定义为“心理阴影就是你所不愿意成为的那种人。”

换句话讲,其实就是我们内心非常排斥的那种人。但更大的可能在于,我们身上也存在这种人格却自知或不自知的藏匿,所以才会特别在意别人在这个方面的表现。

人往往都是对自己关注的事情才会特别的敏感。不管你是否承认,如果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中就会发现,你最讨厌的特质,真的可能会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投射在自己心里。

而你会以存在这样的感受深深不安,当别人的行为一旦和你发生这种深层次的触碰,厌恶和反感的情绪,那一刻就像湖中突然投入的石子,泛起的涟漪在你心湖中扩散。

我生活中有一个朋友,属于那种特别有涵养、说话轻声细语的女生,从小到大良好的家教,让她的人生字典里根本就没有进攻性词汇。

直到面对自己前男友的劈腿,她也是步步后退,除了哭泣,别无他法。以至于对方肆无忌惮,一次次触犯她心里的安全底线。

然而她却因为过度压抑自己,大病了一场结束了这段感情,很长一段时间将自我封闭起来,并常常伴着重度失眠。

她的情况好转,是她的父亲去世后对她打击过于沉重,她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在医生的要求下,她连续好多天捶打家中的羽绒枕头,一边大声咆哮着,说着一些过去她不曾想象自己能说出口的话。

也许就是这样的发泄举动,让她将自己心理阴影的底盖彻底掀开,脱掉铠甲后,看到那个柔软无助的自己。

她突然第一次清晰意识到,她平时对那些没有教养、甚至有点泼妇相的人群的厌恶,其实是自己内在有着从小要做乖乖女的压抑,她最讨厌的特质,其实形成了某块心理阴影,在她的体内与之共生。

心理阴影里,往往隐藏着我们内心的真实需求,但好消息是,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发生改变的部分。

没有心理阴影面积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除非心已经变成了厚厚的井盖,心理阴影完整的覆盖了自己的所有。这样的人生,未免太过悲观,如一潭死水。

我希望自己心里的阴影面积能够被自我勇敢、真实的触碰,希望它没有变成完整井盖前,还能够透过光, 用另一种新生重现。

02

可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们用一生的气力去隐藏自己内心的这种真实需求,不敢去直面。不断地压制自己的真实愿望,一次次跟内心中那个讨厌的特征作斗争。

就像那个疯狂老鼠的游戏,不停的拿锤子去敲击不同位置探出的脑袋,可总是压制了这边那边又突起。

于是自己一生的气力,全都耗在了这里。这种过度消耗元气的心理控制游戏,危害是相当惊人的。

美国有一位女性心理治疗师黛比.福特,正在积极的推行心理阴影疗法,她曾告诉患者,如果想要改变为自己的生活带来变化,去除困扰自身体内的某种特质,最好是勇敢的直面它。

她建议在纸上列下自己最讨厌的几个人物,仔细分析这些人物身上的特质,就会发现这些特征,究竟是自己所缺少的还是隐藏在自己内在的。

很多时候,当人们发现其实是隐藏在自己内在时,再来想这个缺点是否曾经帮助过自己解决过问题?

当发现这个缺点也曾为自己带来过积极影响时,就会突然没有那么憎恨这个特质,慢慢地对自己和别人能更加宽容,也能更加友善的处理各种关系。

她曾有一个男性患者,通过这样的反思,找到了自己最憎恨的特质是“胆怯”。但这么多年来,这个特质其实一直伴随着他。

这位男性患者家中女性比较多,母亲和姐姐从小教育他,男子汉就要勇敢。

于是他刻意隐藏了自己其实并不勇敢的真实感受,很多时候故作坚强,至于成年后,看到其他男性胆怯时,内心就会非常的厌恶。

但这个心理阴影绝非一无是处。

有一次,他跟朋友在酒吧喝酒后,另外三个人选择酒后驾车,他却因为胆怯自己找了一个借口先离开,最后幸运躲过那场三个坚持酒驾朋友全都受伤的车祸。

从这个角度来讲,他最憎恨却已经拥有的特质,在关键时候救了他的命。

荣格对于解决心理阴影的方式与这种方法不谋而合:如果我们敢于承认和接纳自己人格中的阴影,就会对精神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荣格强调指出:“要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直面阴影,让它成为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没有其他的办法。”

03

直面承认心里阴影后,人往往会有两种常见的表现。

第一种是容易过度自责,会把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一股脑地揽在自己身上。

脸书的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在丈夫突发意外离开人世后,曾长时间的陷入自责,认为突然倒在健身房里的丈夫死于冠心病,是自己没做好的原因。

她甚至想如果自己阻止了丈夫去健身、或者平时的时候更加注意家庭营养均衡等等,丈夫也许就不会离开她。

直到心理医生告诉她:“你丈夫的这个病,连他的医生都没有发现,他自己也不知道,你一个学经济的,又怎么可能知道?”

这种做法无异于直接敲碎她的心理阴影, 让她慢慢打开困扰在自己这个地方的心结。

最后她把这种人生的重大打击化作重生的力量,写成了《B选项》这本书,鼓励更多的女性和处在逆境中的人,在人生失去了自己原有的A选项后,怎样重新规划自己的B选项,给了无数人超级强大的能量。

第二种表现,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我们会看到一些遭受伤害的人,走出困境后,会积极勇敢的帮助更多和自己一样正在受伤的人。

这是一种特别美好的重生。

曾经有一个建筑师爸爸,在痛失自己的孩子后,天天在家把儿子玩过的积木,伤感的一次次搭建,然后又一次次推倒,反反复复。

直到某天,他看到新闻里讲,还有很多家境贫困的孩子,得了他孩子曾经得过的病,却无法获得医疗和救助,他再也不无所事事地摆弄那些无用的积木了,最终自己多方筹集资金,建起了一所公益性质的儿童医院。

每次他看到那所医院时,就会在心里与儿子对话:“孩子,这样我们搭建的积木建筑,真的不会倒塌了。”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积极感知并直面自己的心理阴影,会让自己更容易接受不同特质并存的自己。

只有感知自己身体内同时存在着恶魔与天使,才有可能真正摘除用来掩饰自己人性的面具,直面自己的心理阴影,最终重新找回那个真正的自我。

每一次面对的心理阴影,都将成为自己的重生契机。

大雨过后,晴空还会远吗?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1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选自优美图,谢谢原图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求出自己的心理阴影面积后,又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