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要追溯到三十年前,我还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英俊少年-------这描述没任何毛病,谁也不要撇嘴。而且,还是一位头脑清楚、思维敏捷、狡猾多端的少年。
比如说,我就在那个冬天的清晨很敏感得在第一时间洞悉了姐姐和三哥的密谋,更在我一番“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努力之后,成功地坐到姐姐同事的后车架上,踏上了出发到县城的路途。
我们要去看电影。去坐在电影院里看一场具有很好音响设备的电影。而不是搬着小凳子在街上等上几个小时,等得眼皮打架困意蒙蒙,才会等来一场毫无营养毫无趣味的电影。
好电影不会第一时间拿到乡下来的。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跋涉四十多里道路赶过去看的【高山下的花环】。
听三哥说,这部电影出于谢晋导演之手。谢晋,知道不?上海电影厂的灵魂,原著作者李存葆死活不肯将改编权交于,却在听说是谢晋导演执导此片的时候,欣然改变初衷的大师级的人物。
所以我们都很兴奋。全然不顾刚刚下过雪的天气,是如此的寒冷,就一路诗词背诵接力着骑完了这几十里的路程。
只有到了目的地跳下自行车的时候,出了一点点小变故。由于天气太冷,我的双腿都冻僵了,竟然是站立不稳,摔倒了地上。姐姐和三哥关心的扶起我来问我,我急切之间用了一个很不恰当的词汇:我想我已经麻木不仁了。却又逗得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恍惚之间记得那天阳光很好,电影院的积雪都被清理了,却也有一些残留在渐渐的融化,地上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是一种很清新的感觉。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城市的模样,高楼,遍处的柏油路,我都觉得很新奇,整个一刘姥姥踏入大观园的感觉。
电影院的售票口,反复播放着程琳演唱的【风雨兼程】,由于旋律优美,我便听得很用心,几遍过去,就学会了。这也是我学会的程琳的第一首歌曲。从那时候起,我也在心里认定了电影院是一座城市最时尚的一个所在,以后我在或者不在城市的日子里,它都在无时不刻的传递给我潮流和新奇。
整排的木椅,红色的幕布,宽大的主席台,密密麻麻的人头躜动,甚至严肃的检票口,豁亮的厕所,瓜子糖块的零售点,都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是多么想吃上一串晶晶亮的冰糖葫芦啊,可是大姐的冷冰冰一句话迅速打消了我的不正当想法:吃了冰糖葫芦,你就不能去看电影了。
哼。瓜子诚可贵,糖枝儿价更高。若为电影故,二者皆可抛。
于是开启我有生以来第一场神奇的电影之旅。开始认识谢晋大师精心塑造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个真实存在的灵魂。忠诚无畏的梁三喜,直率勇猛的靳开来,智慧灵聪的小北京,浴火重生的赵蒙生,凛然无私的雷军长,像大地一样富有承担精神的梁三喜的母亲,看着瘦小孱弱的肩头却能扛起山一样重的苦难的梁三喜的老婆。。。。
于是开启我第一次如此哭得稀里哗啦的泪水之旅。所以从此感受到电影的无穷魅力,原来它可以轻易得令人开怀大笑,心有所悟的沉默感恩,酣畅淋漓的振奋精神,无所顾忌的放声大哭。每一个人物塑造得都是血肉兼备。当我已经熟悉了他们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感受到他们真实的呼吸,却又看到他们在枪林弹雨中血肉模糊的倒了下去,那种感觉,真的是痛如心绞。
这部电影我哭得最伤心的时候有这么几处:一个是梁三喜死的时候,一个是小北京死的时候,一个是靳开来死后竟然不能评为功臣、而他的老婆拒绝赵蒙生的功勋章的时候,一个是梁三喜的母亲和雷军长碰杯时说那几句感人肺腑话语的时候,再有就是梁三喜的老婆一直没有哭泣,却偷偷摸摸的跑到梁三喜的坟上,终于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的时候。。。
看完电影,我感觉我小小的身体似乎已经掏空了,整个人已经被这部电影彻彻底底得洗礼。实话实说,电影中所歌颂的这些平凡人们的崇高伟大的灵魂,当时我是一知半解的,但是它给与我震撼力却也同样非常的强大。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了解到这个世界上,我生存的这个国家里,生活着千姿百态的人们,他们并不像其他电影所描述的那样,美就是美,丑就是丑,美丑之间有着很好的划分。事实是,我们就像山上的石头一样有着自己迥然不同的棱角和姿态形状,却能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下,某一个重要的背景之前,某一个共鸣到来之际,触动我们心中共同的暖。
我在电影院看过的第一场电影,可以说完全得奠定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态度。
那就是热爱。
这个世界,这个国家,只能生存着这样的可爱的人。值得我去一点点的去熟悉,去交往,去交融。
一场电影,锻炼出了一个迄今为止依旧纯洁简单美好的心灵,这恐怕是谢晋导演的在天之灵所不能想到的吧?
亲爱的你,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影片,就搜索一下点来看看吧,和我一样,去认识这些平凡却又伟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