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呢?

图片发自App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呢?王晓春老师编写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从七个章节来阐述。我将书中的内容从三方面进行总结,现与各位教育同仁一起分享。

一、班主任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怀疑自己做法的正确性,才有可能去学习新东西,这正是真正的学习者的思维特点之一——批判性。”可见,做为一名班主任,在学习的时候不是“拿来主义”就可以的,而且边学边思考,我哪里做的对,哪里做得还不够好,应该如何去改,这样他的思想才可以更进一步,慢慢的,这样的老师才会越积累越多,才会成为开放型的、科研型的教师、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

二、了解并灵活运用影响学生的手段。

1.定规矩。“效果最好的班规应该是班主任意见和各类学生意见互相妥协的产物,看起来似乎谁都对班规不满意,但绝大多数人又都可接受这些规定。”假如,我们所定的班规,所有的孩子都能遵守,那说明这条班级没有存在的必要;又如,我们所定的班规,只有少数的孩子能够达到,那说明这样的班规需要进行调整。

2.评比。“评比很少才是正常的、健康的。”“用评比的方法是无法实现心录碰撞的,恰恰相反,评比造成的是人与人的疏离,甚至是矛盾和仇恨。”为何在考核班级的时候,要采用那么多的评比呢?为何非常对都很努力的班主任评出一二三和倒一、倒二的结果呢?这种评比,淹没了班主任的创造性,假如学校的评比少之又少,而班主任的工作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做得风生水起,我想,这才是学校管理进步的表现。

3.批评。“批评对于被批评者来说,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改变他的外部行为,另一种是改变他的想法。”而在我们平时的管理中,有时会这两者作用都达不到,也就是我们并未分清楚批评的根本目 的。“

老师批评学生的话,贵在打中十环,而不是滔滔不绝。”若是比口才,班主任倒是可以批评学生一天一夜,不停止。但是这样的批评真的是达到你要的目的了吗?学生的思想产生变化了吗?若是没有,这种行为不是批评,只是制止,不是教育,只是呵斥,这种教育是失败的。

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要善于控制我们的脾气。当我们因为某个学生在上课做动作想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眼神或是某个小动作提醒他,而不要随意在课堂上失态。

假如学生真的有错,我们要帮他分析错在哪里,该如何去改正,下次该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我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必须给学生提供新信息,必须让学生明白一点原来不明白的东西,而不是陈辞滥调,那样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4. 惩罚。“教育惩罚根本就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更不是存在不存在的问题,而是一个规范化、具体化、情境化的问题。”教育可以采用一些适当的惩罚,如取消发言权、不准进教室、请出教室、回家取东西、停课、调座位、没收物品等,但是惩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过度,如讽刺贬损、打骂、侮辱性惩罚、公布隐私、孤立犯错者、不平等惩罚、学生“连坐”、家长“连坐”等。

5.说服。在说服学生的时候,往往很多班主任总是用一些名人名言,但铁的事实告诉我们,问题主要不在于学生“听说过什么名言”,而在于他“经历过什么事情”,问题不在于他“记住了什么名言”,而在于他“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也就是让学生有真切的体验,仅仅是口头说教,起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有说服学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组织一些活动,从活动之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对于他来说记忆会比较深刻。

6.表扬。我们要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恰如其分的进行表扬,而不是盲目吹嘘,并且表扬的形式要多样化,让学生感觉到你很真诚,富有新意。在表扬的时候还要注意动机问题。如果表扬仅仅是为了哄孩子高兴,以便他听我们指挥,那是比较庸俗的。表扬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增强自信心。

7.榜样。老师们可以推荐榜样,而不是命令学生学习某个榜样,切忌把榜样放在学生的对立面来宣传。如刚介绍完正面的人物事迹之后,就把马上举了身边的反面典型,这样的榜样作用就失去了。

8.集体舆论。班主任切不可利用眼泪来换取学生的好感,更不可利用此种方式去管理班级,这样的行为王老师称之为“精神乞丐”,也就是在学生面前做可怜产状,以博得学生的同情。这完全没有专业技术含量。这样做了以后,班主任的业务能力并没有任何提高。

9.师爱。有的事情可以用“爱”来感化学生,但有些事情却不可以。如一个学生有偷窥的行为,你用“爱”的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这种属于认知问题,还是要采用认知手段去解决。

10.威信。班主任的威信,主要有三个来源:人格魅力,职务权力,专业能力。

班主任首先是一个人,他的个人魅力,是作为班主任有没有威信的人格背景。如果他作为一个人不能讨人喜欢,不能让人有所钦佩,那么他作为班主任也难有威信。

班主任的第二个威信来源是职务权力,也就是他的教师身份、班主任身份带来的某种“威慑力”。

班主任的第三个威信来源是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有专业能力才有专业尊严,才有真正的职业威信。什么是专业呢?当外行人不懂的你却懂,外行人不会做的事情你会做,外行人没有办法的时候,你有办法,这才叫专业人员。

三、抓好班主任工作的“三大块”——两“面”,一“点”

第一块,班风建设。

什么是班风呢?班风是一个班级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有特色的氛围、行为方式、习惯等等。班风的核心是价值观。好的价值观的班级,班风就好。班风内涵可以分为舆论方向、纪律、学习气氛、人际关系、环境、代表人物、“行为品牌”。

1.舆论方向。

2.纪律。守纪律是每个人生存的需要,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对于班级之中难管的学生,班主任要负起责任亲自管,而不应该交给班干部。一个纪律不好的班级,我们可以从中间的那部分学生入手,也就是“沉默的多数”,使他们成为“基本群众”。那些吵闹的学生没有这些“基本群众”,他想闹也闹不起来。所以,抓两头,属于管理;抓中间,更富有引导色彩。

在引导学生遵守的纪律的时候,可以通过学生的体验变成学生自己的纪律需要。如果遵守纪律不是发自学生的内心的需要,即使你明白,不等于学生明白,口头上明白不等于心里真明白。“外在的要求如果不能启动内在的自我教育,就只是目中无人的机械管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有体验才有自愿,有自愿才有自觉。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孩子们做游戏时的情景,就会发现,他们差不多总能很好地遵守游戏规则,也就是游戏纪律。”“尽量与学生商量,尽量使纪律变成一个动态的、发自学生内心的要求,而不是静态的,老师塞给他们的禁令。正是在这动态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发生着变化,而不只是外表的屈从,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苏霍姆林斯基说:“造成教育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在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按其本性来说, 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所在,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最隐蔽的,总摆出一副教育人的架势,其实是最不懂教育的。

读到这里,突然间我意识到,教育不是要求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吗?

3.学风。学风是班风的重要方面,一个班纪律再好,人际关系再和谐,没有好的学风,不能说是一个好班。一位网友说,学生的暑假作业没有完成,在开学初就批评学生。王老师在答复时说,“开学就剑拔弩张,那是很煞风景的。或许有些较差的学生本来还想有一个新的开头,兜对一盆冷水,可能就泄气了。而这种做法对班级的基本群众打击可能更大:教师用批评做新学年的开场白,无论如何不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可见,一个班集体面临新学期,士气可鼓不可泄,这是涉及班风的战略性问题。对于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们可以单独聊,不用在班级中大面积的批评。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朋大局意识,千万莫被不顺心的事情牵着鼻子走,不要闹情绪。

4.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要注意平等和互相尊重,不可片面要求学生与班主任的个人看法、个人情感保持一致;引导生生关系,班主任在各个小群体之间要保持中立,尽量秉公办事,不要固定站在某些小群体的立场上,不要代表少数学生的利益。

第二块,班级日常管理。

教育是慢功,着眼于孩子的真实成长,管理则是急活,要求立竿见影。

“一个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方面的精力越小,说明他能力越强。班主任离开,班级日常管理能照常运转,才说明班主任是‘帅才’‘将才’。他一定是把班风引导得井然有序,成为一人稳定的、能够自我更新的系统,一定是把问题生教育得至少不在班里捣乱,才能‘遥控’此班。”可见,抓好班风建设,抓好问题生诊疗,班级日常管理才能顺利。

能干的班主任总是花很少的精力在班级管理之中,那班些的事情都由谁干呢?可以交给学生干。小组能干的事,不交给常务组长干;常务组长能干的事,不交给班长干;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坚决不干。另外,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不管;情况不明的事,可以暂时缓一缓。所以,班主任应该将手中的权利下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

在这之中,可以分成四个组,一组一周,进行评比,做的好的进行奖励。

班主任应该将省下的时间,省下的精力用于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班级管理好。

第三块,问题学生诊疗。

什么是问题生呢?

"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问题生。”

对待问题生,我们要将他们进行分类,从横向看,可分为不良行为习惯型、厌学型 、心理障碍型、品德型;从纵向看,可分着轻度、中度、重度。只有区别对待,积极与家长沟通,才能做好问题学生的诊疗工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就要“好之”并“乐之”,这样才能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