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英雄凭何流芳|记我从琅琊榜中学到的

琅琊英雄凭何流芳|记我从琅琊榜中学到的_第1张图片

2015.11.17

作者/苏小阳Pami

其实两天前就已经看完了《琅琊榜》,但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是落后的。《琅琊榜》9月份一经播出,网上便好评不断。“画面构图精美”,“演员演技一流”,“没有后宫滥斗,而是一部实实在在讲述大梁朝堂上弄权夺势的宫廷正剧”,“以其磅礴大气而又不失诗意的故事主线与画面感,为国内古装剧进行了全新的定义”... ...看到这些评价时,尽管心里会讶异,但都没有去看。因为追电视剧这件事对我来说太费时间了。

但当看到《琅琊榜》将在韩国播出的消息时,我一下子就不淡定了。这些年,韩剧在中国掀起的风潮一波接一波,《来自星星的你》、《继承者》、《可爱的她》等等,就算我极少追韩剧,也能数得出一二,那么《琅琊榜》这部出口韩国的古装剧,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怀揣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心酸的追剧史。

《琅琊榜》共54集,讲述了江湖才子梅长苏,化名苏哲,假借养病之机身入帝都,抛却权势大好的誉王和太子,而选择扶植当时身份卑微的靖王登上帝位的故事。

谁也不知,梅长苏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他本是赤焰军少帅林殊,十三年前随父出征,率七万将士抗击敌军,不料遭奸佞陷害,谎称赤焰军叛变,导致赤焰军七万将士全部含冤而死,埋骨梅岭。林殊侥幸逃生,历经至亲尽失、削骨易容之痛,化身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盟主梅长苏,凭一介白衣之身重返帝都,于看似不经意间,以病弱之躯只手掀起层层血影惊涛,辅佐明君靖王登上皇位,为七万赤焰忠魂洗雪污名。

然而由于梁武帝晚年的昏乱治理,南朝境内纷乱四起,朝中一时竟无人能够领兵。为解国难,梅长苏不顾身体病弱,毅然束甲出征,仅用三个月时间,带领大梁军队一举平定北境狼烟,还大梁以和平安定。而此时的梅长苏,也煎熬尽了自己最后的一点心血,在沙场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以上剧情简介整理自度娘)

当我裹在被窝里看完最后一集的时候,我哭了。

一代才子,可以为君谋策,却绝不颠倒是非。

一代武将,可以为国战死,却决不白白受屈。

忠义之德,不容被污。

将士之冤,必须得以昭雪。

这种情怀,无关儿女私情,而是正守本心的大忠,在《琅琊榜》里,我不仅看到了梅长苏的智慧,更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英雄莫馁,多筹谋,必达大业】

琅琊英雄凭何流芳|记我从琅琊榜中学到的_第2张图片

故事主角梅长苏,从指点战场的英雄到步步诛心的谋士,这其中,又岂是辛苦二字可以概括的。当年,北镜叛乱,林殊作为少帅与父亲率领七万赤焰军在梅岭与大渝血战,用火攻险胜,赤焰军损伤惨重。此时谢玉赶来,本以为是援军,没想到却是致命的一击。“赤焰叛乱,赶尽杀绝”,这天大的冤枉,就这样盖在了浴血奋战的赤焰军将士头上,甚至都来不及反应,赤焰军将士的血便在同胞的刀下溅开。

那时的林殊,才十九岁啊。还没来得及用战争的胜利告慰战死的将士,竟又迎来一场无妄之战。七万赤焰军将士无一幸免,林殊在混战中全身烧伤,火毒攻心,本已无生理,但后恰巧跌入雪窝之中,被梅岭附近才有的寒蚧虫咬噬全身,此虫专食焦肉,同时吐出毒素,以冰寒之气扼住了火毒,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奇毒,那便是火寒之毒。

身中火寒之毒的人,骨骼变形,皮肉肿涨,周身上下会长满白毛,而且舌根僵硬,不能言语。每日毒性发作数次,发作时须吸食血液方能平息,且以人血为佳。虽然此毒可以苟延性命,不发作时体力也如常,但这样的折磨,也许并不比死了更干净。

火寒之毒的解法有两种。一种是彻底地解,须将火毒寒毒碎骨重塑而出,之后至少卧床一年,用于骨肌再生。此种解法的好处是解毒后的容颜与常人无异,舌苔恢复柔软,可以正常说话,不过样貌会与以前大不一样。这样碎骨拔毒,对身体伤害极大,不仅内息全摧,再无半点武力,而且从此多病多伤,时时复发寒疾,不能享常人之寿。而另一种是不彻底地解,这个解法在原理上差不多,只是将毒性保留控制一下,不伤人体根本。解后不须再饮血,身体虽不能恢复到武人体魄,但与常人无异,可享天年。只不过。全身白毛不能尽退,舌苔的僵硬也无法尽解,说不清楚话。

(以上火寒毒简介整理自度娘)

林殊为报大仇,选择了第一种解法,碎骨重生,容颜大改。夜夜梦回,都是父亲的那句“活下去”;夜夜惊醒,都是漫眼大火和赤焰将士倒下的尸体;夜夜痛心,都是皇上的那句“赤焰叛乱,赶尽杀绝”的宣判。十九岁的少年,从此心中只剩下昭雪的重担,十三年的运筹帷幄,在江湖树立威信,在朝中安插眼线,凭三寸不烂之舌,诛心谋略之法,一步步助昔日好友靖王登上帝位。

面对过去熟悉的一切,他只能一人默默隐忍。隐瞒身份,埋葬过去,就是不想让昔日的友人对他的感情成为他助靖王夺嫡路上的负担,因为这条路他走得太难了,一旦开始,便不能回头,更是一点差错都不能有。林殊已死,梅长苏的身上背负的不仅是林父的嘱托,更是七万赤焰军的清白。夺嫡背后,阴险重重,因此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不能让任何人抓住一点把柄,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最后,梅长苏做到了,林殊做到了。靖王登位,赤焰昭雪,而林殊也回到了他来时的地方,在战场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当最后一集林殊的死讯传来,《赤血长殷》的歌声响起,我裹在被子里泣不成声。

沙场英雄,终归沙场。他也曾年少轻狂,也曾单纯无忧,官场弄权,奸佞陷害,硬生生逼着他成长为一个谙心知人的谋士,但他的倔强从未变过,为忠良平反的决心也从未改过,英雄莫馁,纵至死地而重生,只要志气不改,初心尤在,便一定能做到心中所求,成就大业。

【英雄莫邪,多施仁,必得人心】

琅琊英雄凭何流芳|记我从琅琊榜中学到的_第3张图片

靖王萧景琰,在我心中,是《琅琊榜》里最不懂得圆滑变通的人,但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他自幼受教于祁王,和林殊是最好的朋友。因为始终不相信祁王和林家叛乱,在此事上与梁帝时时争执,被父皇冷待了十三年,但无论面对再多的不公与薄待,他也不愿改变自己的立场,只是默默地接受一道道的诏命,奔波于各个战场之间,远离皇权中心,甘于不被朝野重视,只为了心中一点孤愤,恨恨难平。

当时的朝廷尔虞我诈,争权之风盛行,像靖王这样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然而,国家若要昌盛,实必须要有这种心有大德,耿直公正,明判是非,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君主。

记得靖王的第一次出场是作战归来,为向父皇上奏,禀报军情,碍于郡王身份却只能守在宫门等皇上召见,却被皇帝忘记,一等便是几个时辰。那个时候我便觉得他的耿直带着点过于执拗的味道。梁帝常说景琰不懂规矩,不会说话,时常顶撞兄长,这习性十分不好,可他就是改不了,也不想改。当时朝中擅于阿谀奉承的人太多了,像景琰这种只论公道,不谈人情的人,自然不被皇帝喜欢,也不受官场待见。

而后梅长苏为他所扶植的户部尚书沈追、刑部尚书蔡荃也都是像景琰这样的“怪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克责尽职,不善于拉帮结派,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在党争中也一直处于中立状态,而这样的忠君大臣,却始终得不到重用,若不是梅长苏施计,恐怕会一辈子地处下品,无法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鲁迅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觉得靖王,沈追,蔡荃等人便是大梁昏暗朝政中的真英雄,他们在佞臣的追名逐利党同伐异中始终不忘本心。靖王战功显赫,才华突出,但凡肯圆滑一点,也不至于十几年来还只是一个郡王,但他就是不愿说有违本心的话,做不忠不义的事。在梅长苏帮助他夺嫡的过程中,他也经常因为误会他的用意而不愿合作,更是被夏江等人利用他宁折不弯的性格来离间他和梅长苏之间的关系,有些人说他太过执拗,执拗到不肯变通,哪怕是为了大业使一点小小的手段。

夏江为扳倒靖王,劫持了前赤羽营副将卫峥,以引靖王前去营救,设计陷害其与前赤焰军乱党仍有勾结。一旦靖王出手相救,就一定会被抓住把柄,而当时的靖王,在梅长苏的扶植下地位已可和誉王抗衡,但一旦营救卫峥失败,所有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前功尽弃。而他几乎想都没想就说:“卫峥一定要救!”因为他确信卫峥无罪,不能让忠义之人白受不白之冤。梅长苏雪中力劝,也没能改变他的决定,最后只好设计帮助靖王救出卫峥。

其实梅长苏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凶险,但他还是决定帮助靖王。确实有时候,权衡利弊太累了,遵从本心才爽快。靖王他就像一头倔强的水牛,执着地坚持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最后靖王赢得的天下,也必定是国泰民安的天下。

英雄莫邪,坚持道义,必于正道长立。存仁心,方能得人心,得人心者,方能得天下。

【英雄莫傲,多猜忌,必失本心】

琅琊英雄凭何流芳|记我从琅琊榜中学到的_第4张图片

梅长苏初入京城之时,朝中大势皆由太子和誉王所分。江湖传言:“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梅长苏在誉王和太子的争相拉拢中,假意选择了誉王,于是便和太子形成了对立之势。宁国侯府谢玉,官属一品军侯,表面不涉党争,深得皇上信任,实则效力于太子。其人办事心狠手辣,得知梅长苏择党誉王之后,立即建议“麒麟才子,不能得之,便要毁之”。

十三年前的赤焰惨案,正是由于谢玉与“悬镜司”首尊夏江的联手陷害导致的。近十几年来更是作恶不断,凭借与天泉山庄庄主卓鼎风交好,借其之手为自己铲除了不少政敌及阻碍。

梅长苏先借谢玉之手铲除了誉王手下所握的刑部和吏部,再借誉王之手扳倒谢玉和太子,最后推到誉王和夏江,之所以每次都能一击即中,就在于他明白这些人贪婪且多疑的心。

为了名利政途,他们无视忠良,草菅人命,一心只想打垮政敌,却又怕被对方抓住自己的把柄,所以日日诛心,层层猜忌,最终输掉了自己的性命,更输掉了“入庙堂,为百姓福祉”的本心。

但我并不觉得他们是最可悲的,《琅琊榜》中因为猜忌失去最多的,是梁帝。

从最开始不允许任何人在他面前重提赤焰旧案,到后来对静妃说自己夜夜梦见宸妃(祁王之母),无一不透露着梁帝对赤焰一案的悔意。其实他心中何尝不知赤焰军叛变之假,当年谢玉造假证,指控祁王指使林家造反,大半的文武百官为祁王辩护,请皇上圣裁。可他还是选择了判祁王死罪,为什么?就是因为梁帝的骄傲。

当年,因为祁王在朝中名望太盛,他怕百官心中“只有祁王,不见梁帝”,尽管他心中知道祁王不会反,但他更知道祁王“一旦反,则必成”。他害怕如此下去,自己的威望会被祁王盖住,他太骄傲了,帝位来之不易,他要保证自己九五之尊的威严,怎么能容忍祁王在百官中的威信在他之上?

后来,靖王封为太子,梁帝生辰,莅阳长公主上陈谢玉手书自陈罪孽,要求重审赤焰旧案,梁帝大怒,头冠掉落,百官附议,梁帝头发散落,神情凄凉地穿过百官走回内宫,口中大喊“乱臣贼子”,就是不愿当朝宣布重审,为什么?还是因为梁帝的骄傲。他何尝不知道自己自己错了,可是他不愿意承认。他是天子,是皇帝,他做的一切决定都应该是对的,杀忠臣,冤忠军,这种事怎么会是他做出来的呢?何况被杀的人中还有他曾最疼爱的皇长子啊!

看到这一幕时,我不禁湿了眼眶。我看到的不禁是一个落寞的皇帝,更是一个失落的父亲。因为猜忌,他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年迈回首,他不仅要面对自己内心的不安,更有百官来告诉他他的错误。一代帝王的骄傲跌落至此,他的内心该是何等落寞。

人的骄傲,是不能通过压低或毁灭别人的才华来保有的。英雄若傲,应正其身,守本心,听贤良之言,交德才之友,方是正道。

看完《琅琊榜》,估计我今年不会再看别的电视剧了,因为看电视剧真的很浪费时间。但是我真的很庆幸,《琅琊榜》中所表现的不仅是宫廷争斗,更有人性中的阴暗面和闪光点,让我受益良多。

良心之作,值得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的:(琅琊英雄凭何流芳|记我从琅琊榜中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