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完了社群营销这本书。在内容上,与去年看过的黎万强写的《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参与感》有很多不谋而合的之处,都是在讲如何创建管理经营一个社群。但遗憾的是之前并没有做详细的读书笔记所以这次为了避免记忆错落发生的记录偏差,这篇笔记也就不再讨论那本书了。
这本书一共分6个章节:
第一章,社群的构成与价值;
第二章,社群的生命周期;
第三章,社群依托的平台;
第四章,从无到有建社群;
第五章,借助社群做传播;
第六章,社群的未来畅想;
第一章节,开篇先抛出了问题,什么是社群社群?
社群的出现,是满足了人类当下需求层次里的社交需求这个重要需求。尤其是在社交通讯媒介如此普遍大众化的现在。
之后,整体系统的分析了,社群的五大要素:
1.同好,它决定了社群的成立。
2.结构,是否稳定的结构决定了社群的存活时间。
3.输出。能否为群员提供稳定的服务输出决定了社群的价值。
4.运营,(仪式,参与,组织,归属)决定了社群的寿命。
5.复制。 可复制性决定了社群的规模。(是否有核心群是否形成亚文化)。
之后举例了现在比较成功的几大社群,罗辑思维,小米,大熊会,秋叶ppt。
简述了社群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社群经济的自运行生态,并不是粉丝经济的中心人物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建立起来的,社群经济的结构是多点之间的相互连接,缺失一个并不能瓦解整个结构。还是一个可以自行运转的生态。
第二个好处,是在群体氛围下大家更容易形成相互感染的冲动购买效应。“只要构成了一个群体他们的感觉思考行为方式都会和他们处于独立状态是有很大不同。”
第三个好处。是群体可以通过直接分享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营销机会。比如大熊会,就是通过建立社群,对接资源,分享资源来达到粉丝间的共赢。
第二章节 阐述如何让社群长寿
我们在创建社群之初就要去思考一个问题,对于群员而言,加入一个群会得到怎样的回报?
一个群的存在,既能够满足成员的某种价值需求,并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又能够给运营人,带来一定的回报,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心化身就可以形成自运行的生态。
而导致一个社群短命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社群短命的七宗罪:
失焦,缺乏一个明确而长久的定位。没有定位,就是说一个群里既有大牛也有菜鸟,但是却没有一个准确的共同目标。最终牛人只能被骚扰走。
无首,也就是缺乏有影响力或热心的群主或群管。定位再准的群没有人主动管理,维护也无法持续运营,不可能完全自组织。
暴政,群主个性过于强势。在这方面我有一些。失败的教训。 过度渴望群里,应该有的是干货和一些高级幽默而不希望有闲聊扯淡,最后群反而走向衰败。其实,群里可以轻松活泼一些的,但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很难把握,需要在操作中单独去感受并调整。
骚扰。即,如何面对垃圾广告和闲扯灌水。在这方面秋叶ppt群管理做的非常好,学习的榜样,该禁言是就禁言。
无聊。缺乏固定的活动形式。要有群内的分享互动,这方面秋叶ppt的分享模式就很好,每周五晚上定期分享。
蒸发,这是一个死结,放低门槛的开放会使新成员不断涌入,但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群的价值。当群中最有价值的成员发现群成员平均价值水平已经降低到让自己呆在这里没有任何意义时,他们就会选择离开。越来越多的高价值成员选择离开。直到有一天。这个群彻底沦陷成一个平庸的聊天群。如果把门槛抬到极高呢,又会导致社群小众而封闭。无法进行推广。
陈旧,成员总是那么几个人失去了新鲜感。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有两个建议。一是抬高筛选进群的门槛,必须收费才能加入,这样加入后反而流失率更低,加入的群员更愿意遵守规则维护学习秩序。第二个建议,经常加入一些美女和萌妹子,好吧。。。。
作者还总结道,一共有两种社区管理模式。一种是基于社交圈的环形结构一种是基于学习群的金字塔结构。并且总结了,群规模在扩大的过程中,将损失率降到最低的几个建议。
第一,加人有节奏,不要一股脑引入太多,第二,加人也有门槛,得来不易才懂得珍惜第三,加入要守群规,无视规则不成社群,第四,老人要带新人,将社群文化进行传承。
第三章节 社群依托的平台。
对比了QQ群QQ讨论组微信群。也提到了,YY、阿里旺旺、红点直播。
第四章节 从无到有建社区
思考问题,
建设群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营销,成长还是传播?
可以给群成员带来哪些价值?
社群的各个角色作用定位
必须要明确定出群内规则。 ,明确在沟通和交流规范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同时也为仪式感做好基础,在视觉上做到统一规范,入群后,群名统一,群资料,群公告统一,成员名统一,聊天字体统一。
分享之前提前准备,反复通知强调规则,提前暖场,有效互动,收尾总结,提供福利。(合理利用红包可以有效提高,群内活跃度)
如何体现社群组织感?协作起来做一个人做不了的事儿。
例:某团队管理经验
奖励及时反馈,
跨群分享,
鼓励高调,树立榜样
第五章节 借助社群做传播的方法(或者说战术)
头狼战术 有一个精神领袖来组织激发社群
蚂蚁战术 每个人的力量不大,但是数量巨大聚合起来是一股很强的力量。
利用社群的力量,必要的时候可以造势。需要内容传播时可以在该领域内制造刷屏效应,引导别人看。必要时集体去一些app点很多的赞,可以把内容给顶上去。
攻城战术 参考成功案例:群殴ppt
悬赏战术 规定一个目标。
原因:这是一次群体活动,如果不订目标,大家在参与的时候会感觉目标不明确,缺少积极性目标过低交易达到,大家会觉得很容易没有挑战性。这一篇的案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因为它可以说是这几个战术的结合。 时间安排上,细节掌控上,整体布局上,拿捏的都是恰到好处。在一个时间点上,引导社群成员,集体刷屏。并且告诉社群成员,大胆购买粉丝头条,在活动结束后红包大大滴。在这个过程中,联系到一些能给小伙伴派发红包的慕名而来的社群营销学习者。整个过程,成本不足到千元,却营造出了巨大的营销效果,成为成功案例范本。
诱饵战术 通过有价值的载体在社区内引起关注,进而诱导购买的方法。
定点战术 这里我直接引用原文的段落了。“比如秋叶老师有个朋友是卖T恤衫和纪念品的,开始做的时候每个月销量没多少,可又没钱打广告做推广,后来他突发奇想,开始通过论坛和线下活动,加入了某明星的粉丝群,其实他根本不追星,但是他头脑灵活,在每一个群里都很活跃,一会儿在这个群谈论明星最新的综艺节目,过一会儿又在那个群就某个新闻明星鸣不平。加上他幽默风趣又很能侃平时在各个群里刷足了存在感,然后他的T恤和纪念品里有大量跟明星相关的定制元素或纪念品,经常还更新明星的同款服饰,生意好得不得了。
所以定点战术主要是针对没有影响力自己建社群的人,你没有自己的群,就瞄准特定目标客户社群,作战前摸清社群散布图,找到据点深入打入,刷存在感,顺势完成营销。如何搜索目标社群的办法就不用我说了吧?
降维战术 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所谓的,互联网+
第六章节 社群的未来畅想
从强关系到弱关系
内部活动到共同价值
从粉丝到产品代言人
内部自嗨到跨界连接
口碑营销到用户主权
社群不是U盘,而是一群人的路由器
社群不是趋势,而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