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趣谈

朋友圈中拾紫女士,极有识见,今日发有关腊八粥小文数则,配精美插图,可爱甚。现连缀成章,留存以广见闻,同时感受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特记。

腊八粥趣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日腊八,从古至今有食腊八粥之风俗。

宋《鸡肋编》:“宁州腊月八日,人家竟作白粥,于上以林栗之类,染以众色,为花鸟象,更相送遗。”

宋《武林旧事》:“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柿栗之类为之作粥,谓之腊八粥。”

明《酌中志》:“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日,加糯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

清《隆庆志》:煮腊八粥“用黍稷稻粱米杂之以豆,并枣、栗、核桃仁等物,煮粥食之”。

清《燕京岁时记》里有一段更为详细的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江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腊八粥趣谈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就提到了腊八粥:“林子洞里原有群耗子精。那一年腊月初七日,老耗子升座议事,因说:‘明日乃是腊八,世上人都熬腊八粥。如今我们洞中果品短少,须得趁此打劫些来方妙。’乃拔令箭一支,遣一能干的小耗前去打听。一时小耗回报:‘各处察访打听已毕,惟有山下庙里果米最多。’老耗问:‘米有几样?果有几品?’小耗道:‘米豆成仓,不可胜计。果品有五种:一红枣,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老耗听了大喜,即时点耗前去。”

腊八粥趣谈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金瓶梅》里的腊八粥。

一进腊月,西门家就开始忙了。

西门庆自己要去拜客,几位姨娘在家里也不闲着,首先是按着老规矩要做衣裳。五娘潘金莲缠着西门庆要做织金杭州料子的长袍,她早就盯上了这件事情。西门庆心里虽然对这位五娘的事事拔尖有点不满意,但是当男人看到潘金莲那张足以迷倒一片的瓜子脸时,还是点头答应了。

大丫鬟春梅,也要做衣裳。但是她不好意思直说,当西门庆问她过年时候可以和娘们一起出去做客拜年的时候,春梅撅了小嘴儿:

人家就那么几件子不新不旧的衣裳,过年了,娘们都穿的花枝招展的,我灰头土脸的在一旁站着,丢不丢人啊。

西门庆立马明白了小姑娘的心思,呵呵呵的笑了,一把将春梅搂在怀中,逗她:

好,赶明个,大姐(西门庆的闺女)做啥衣裳,你也做啥衣裳好不好?你和她一个待遇。

腊八粥趣谈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春梅一听就笑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来回说,客人到了,西门庆赶紧出来迎客人。

到了中午,要吃饭了,按照老规矩,腊八节要喝粥!

西门庆家的腊八节很是讲究,不光要喝粥,而且要摆腊八酒宴,但是由于腊八节来的客人都不是很重要,所以西门家的腊八宴算是个家常小便宴。

几个小厮抬来一张大的八仙桌,这个桌子是硬木的,上面镶嵌螺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

小厮们又用雕漆食盒端来四样小主食,玫瑰馅小花卷,黑芝麻排叉,椒盐金饼,小火烧。

主食做的都很小巧,盘子也不是很大,一水儿的青花瓷,显得清淡素雅。

小厮们又端上十样小咸菜,这些咸菜,有腌制的,比如雪里蕻。颜色翠绿,上面点着一点辣椒油,这个辣椒油是烧热后,泼在洗好细切的雪里蕻上面的,咖啡色的辣椒段点缀在翠绿的青菜中,看着很另类。

也有凉拌的,比如海蜇丝拌豆芽。西门家用的是绿豆芽,海蜇也是上好的海蜇头。海蜇头细细切成了丝,用芝麻油调好,加上点香菜段,豆芽又去掉了头尾,用热水焯好了,堆在椭圆型的大盘中,海蜇丝高高的翘在豆芽中央,宛如玛瑙一般。几粒黑芝麻点缀其中,冰洁玉润。

腊八粥趣谈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家还在欣赏着小菜世界,热菜已经端上了桌。红烧肘子,浓油赤酱。香酥乳鸽,金黄酥脆。雪菜乳饼,青白滑腻。馄饨鸡,异彩缤纷。

最后,腊八节的主角隆重登场了,腊八粥用镶嵌银边的五彩花卉小瓷钟盛着,由两个盛装的丫鬟端着,一路飘摇,玲珑献上。

客人们先不看粥,要先看看人。两个丫鬟一个是五娘潘金莲的丫鬟春梅,一个是三娘孟玉楼的丫鬟兰香,两个小姑娘都是豆蔻年华,人自芬芳。

客人们看到这样的腊八宴,这样的花样年华,已经是赞不绝口了。

唉,谁能像大官人这样有福啊,养出这样水葱似的好姐姐。

西门庆笑了,他是真的得意。

好了,赶紧吃粥吧,今天是腊八。西门庆赶紧炫耀自己的腊八粥。

揭开五彩花卉的小瓷盖子,一股玫瑰的浓香立刻弥漫了客房。

这是一钟十分讲究的腊八粥,用的是上好的大米,熬很是粘腻。客人用红杏叶型的小勺,搅了一搅,里面露出了椭圆的榛子仁,半圆的栗子,乳白的落花生,甜脆的杏仁,外加五颜六色的果脯蜜饯,使得这小碗腊八粥五颜六色。

西门庆用手翘起小银勺细细的抿了一口,说:

这里面加了玫瑰糖了,大家多吃点。

这是主人的炫耀。

主人发话,客人们就是吃的份了。当然是赞不绝口,西门庆坐在主位上,听着满嘴的阿谀奉承,几乎醉了。

这桌腊八宴的确很是浮华。其实原料倒也不贵,关键是彰显出一种花开富贵的荣耀。

腊八粥趣谈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可知,北宋时,腊月八日,各个佛寺煮“七宝五味粥”,民间则家家“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可见粥内加果料乃是自古的传统。到了清代,这些加在腊八粥内的干果、蜜饯与果仁还有了个统一的专称,叫“粥果”。不过,如何把粥果与米粥结合得又香美可口又缤纷悦目,却大有讲究。据金寄水、周沙尘《王府生活实录》所言,在过去,“豆、枣相掺,米、果同煮”,是“粗粥”。今天很多人家煮腊八粥,不都是如此的把枣啊豆啊莲子等等连同各种米一锅煮嘛,原来只算是不上档次的粗粥啊。

与粗粥相对,便有一等“细粥”,也叫“全粥”,在清代的北京,宫廷、王府乃至高门大户均是熬全粥,熬成品是粥色纯红,却不见一粒豆、半颗枣。至于具体方法,明代太监刘若愚《酌中志》中提到,“先期数日,将红枣搥破泡汤”——提前几天就把红枣一个个捶烂,泡在水中,形成枣汤,到初八日的早上再以这种枣汤煮粥。清人富蔡敦崇《燕京岁时记》则说是将滤去皮的红枣泥与杂米一起煮。《王府生活实录》里介绍的方式最为细致:将红豆在清水中熬汤,红枣也在清水中熬汤,熬成绛红色的豆汤、枣汤,然后将豆、枣都滤去,再以两种清汤合在一起,小火煮熬“粥米”。

粥米就是腊八粥所用的杂米。细粥仅粥米就要包括十种,大致为莲子、茨实、菱角、薏仁米、白米、糯米、大麦米、黄米、小米、高粱米。这些配米当中,要将不易烂的先下在枣汤与豆汤内熬,然后再把容易熟的粥料也放入。如此的程序,让最后熬成的粥中不见任何豆、枣,当然更不会有枣子烂化之后的枣核,只是红润澄净的一锅杂米粥。

所以,今日腊八粥往往以枣大、豆多自夸,其实却不是往昔高档粥的特色。那么腊八粥内一定要有杂果,却又如何而来呢?原来,粥果要另配,花色很多,包括白葡萄干、熟栗子、青梅、糖渍樱桃以及制熟的大杏仁、榛子仁、松子仁、核桃仁、瓜子仁、花生仁等。其中也有密云小枣,但要去掉外皮,一剖为二,除掉枣核,以便其口感细腻。同时,杏仁等果仁中的一部分利用红麯或胭脂染成红色。馈送亲友时,是将红粥盛在罐内,各色果仁分别装在大攒盒的一个个小格里,配套送出。临到食用,才将红粥分别舀至一只只碗中,再添加粥果。

传统生活于每一个细节都追求美感,因此添加粥果也不会随随便便,而是发展得宛如一门民间艺术。最普遍的做法,是由手巧的人把红、白两色的果仁在粥面上洒成一个方形的图案,其间点缀栗、枣、青梅、樱桃,缤纷多彩。但是,还有一种艺术态度广为流行,那就是利用粥果做成各种造型的小工艺品,而且这还是惊人漫长的传统风俗。宋人庄绰《鸡肋编》里已经记录:“宁州腊月八日,人家竞作白粥,于上以柿、栗之类染为众色,为花鸟像,更相遗送。”早在宋代,民间就有此般聪巧风气,把柿饼、栗子等干果染成五颜六色,在粥面上聚合成花草鸟兽之类的物象,家家还竞相把自己创作的飘浮着彩花彩鸟的粥碗馈送亲戚邻居,你来我往,看谁家的作品最为精彩。

腊八粥趣谈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一风俗一直延续到清代,据孔子七十七代孙女孔德懋回忆,当年曲阜孔府内,厨师们制作粥果便“很费功夫”,例如山里红会雕成小小的镂空花篮,令其浮立在粥面上。每年腊八,孔德懋与其姐、弟都舍不得把这些玲珑精致的粥果马上吃掉,要好好的赏玩一会。民间则流行用粥果拼塑成小狮子,叫“果狮”,清人蔡省吾《北京岁时记》即云:“果狮,以焦枣象身,胡桃半整仁象首,松仁象足,杏仁象尾,以糖粘成狮形,待碗中粥凝,置其上以供。又有制小儿诸状,类如此也。”是以多颗干枣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为狮子头、若干松仁作足、若干杏仁作尾,拼成一只狮子的大致形象,并用糖粘合固定。此外也用类似方法粘成袖珍小娃娃的形象,或者进行自由发挥,拼出其他任何带有吉祥含义或富有情趣的图案。等到浓稠的腊八粥在碗中晾到半凝固状态时,把如此的果狮、小童像或其他糖粘小品轻轻放到粥面上,宛如彩色浮雕的效果。

这样的一碗粥,大概最能引发孩子的欢乐吧。关键是,如此精心采用多个步骤制成的腊八粥,粥米粘软,但后加的、浮在粥面上的干果仁却清脆爽口,想来,与掺着烂乎乎的枣、豆的粗粥一定有着不同的口感。

不管粥多么香美可口,在讲究人家,也不是单喝一碗粥就了事,而是要预备几色主食性质的糕点,以及多种的下粥小菜,组成规模不大但暖胃又暖心的一顿“简餐”。清代睿王府里是以四样点心、四样粥菜来配腊八粥。四样点心分两咸两甜,为干菠菜猪肉馅的提折包子、火腿烧饼、枣泥方脯、玫瑰黄糕,粥菜则是两荤两素,其中最有趣的是山鸡丁炒粥果,也就是将核桃仁、杏仁、松子仁、花生仁、白葡萄干与山鸡的肉丁一起炒成热菜。如此细粥小菜的搭配,听起来真是好滋味的感觉。

腊八粥趣谈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宋·苏轼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腊八粥趣谈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文均选自拾紫微信,本人编辑,再致谢忱!)

你可能感兴趣的:(腊八粥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