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最初的新鲜感和积极性慢慢褪去,每天面对着熟悉的工作,熟悉的步骤,有时候甚至觉得凭着本能都能够工作。明明没做什么都觉得挺累,但想要做什么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总觉得麻烦。日子就在这种机械重复中快速刷过,等到年末你才猛然惊醒,这一年竟然就这么过去了!?
去年年底,我就遭遇了这种尴尬状态。望着“容颜惨淡”的年终总结,我仔细的回顾了一下,除了“懒癌”作祟,也反应过来自己怕是早就陷入了“职场倦怠期”而不自知,以下是我自己采取的一些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主动出击,没事找事
工作太熟悉了,没激情?领导没布置任务给我,我有什么办法?其实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一个方法解决:主动出击,去找那些没尝试过或者不怎么熟悉事情去做,当然这件事情一定要能够给你带来较大的收益。
我的工作除了完成一些日常的工作任务,每个人都可以自愿写一些论文向报刊杂志或是学术论坛投稿。去年年底刚好有个论坛征稿,我见机会难得就潜心准备,最后顺利完成上交。今年得知论文不仅被选入论坛文集,还从全国100多篇文章中被选中,要在论坛中以演讲的形式分享。
4月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在几百人面前脱稿演讲。我对演讲一窍不通,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做好PPT,然后反复预演,不断的去讲,不断的听取意见,不断的改进。虽然在正式上台前和过程中还是紧张的全身发抖,但我努力的调整,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内容和听众的反应上去,尽量让专业化的内容生动有趣,后来下场时我的同事和领导说我的表现还不错,可见之前的练习还是很有作用的。
通过这次论文撰写和演讲分享,我不仅锻炼自己的写作和演讲的能力,也保证了自己在年终总结和考评上能有挺漂亮的一笔,同时也算给我们这个大集体挣了光,总收益很高。其实我对无论是论文撰写还是演讲都并不擅长,特别是演讲,让我这个内向不善言辞的人很是尴尬,可是没有办法。
职场和学校不同,领导没有义务像老师那样教你,给你布置作业,给你答疑,帮助你成长,你必须学会化被动成长为主动出击,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做一些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事情,否则就只能原地踏步,眼睁睁的看着同事升值加薪。特别是在职场初期,没有事情做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没人叫你做事,你就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找事!
2.需求整合,技能提升
你有多久没有更新自己原有的工作技能或者说学习一门新的技能了?
其实从一开始工作,我就有想去提升技能的想法,可一直都没有付出行动。这里面固然有行动力不足的原因,也有不知道该从哪个技能开始学起的尴尬。从大学到工作,我的技能一直在走全而不精的路线,没想到工作以后这个路线非但没有得到修正,反而越走越“广阔”。
赵昂老师曾提出过可以给自己的技能打分,满分是10分,当你的其中一个技能达到6分以后,你就可以选择开启新的技能,而不必等到技能满分了再去学。
我所面临的问题就在于我有好几个6分的技能,那我到底是该选择把他们提升到10分,还是再另开一个技能升级到6分?这其中其实就牵扯到需求的问题。之前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在职场上,你除了考虑自己的需求,还要考虑客户的需求,这个客户也包括了你的领导。所以接下来我做了几件事:
(1)我把自己目前会的技能都罗列出来,然后依次打分
(2)从中选择我想要提升的技能,还不会的就加进去,分数标为0
(3)标出客户想要我提升的技能,同样不会的就加,分数为0
(4)着重查看被多次标出的技能,这些技能就是最为迫切,最需要提升的技能,同时因为做好了打分,数字化的形式让我清晰的明白了这项技能目前所处于的状态,是要从0开始,还是拔高提升,让我能够更加针对性的做好提升学习的计划。
最后就按照需求一样一样的做过来,我先选择的是PPT,所以我去网上买了秋叶大神的课程,也关注了三顿、北纬等达人的文章和公号,最后再加上每天30分钟的书籍阅读和30分钟的练习。之前因为自己在写作的原因,我留给ppt学习的时间确实不够多。我现在把整个8月都定成“ppt学习月”,如果有必要我还会继续延长时间,所以之后的文章里也会出现和ppt学习有关的内容,毕竟有输入就要有输出。
3.提前死线,留有余量
死线(deadline)实在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爱当然是因为到了死线已上交就代表这项工作已经完结,又可以轻松了;恨则是因为临近死线前的日子实在太难熬,若你不幸和我一样身患“懒癌”,那不赖到最后一刻,简直就像对不起自己似的。再反复经历了无数次压着死线赶工完成,黑眼圈堪比国宝,整个人软成烂泥,严重影响工作和身体健康之后,我忍无可忍的想了个“绝招”——提前死线!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开始鄙视我了,这算是什么鬼绝招。其实我也没辙,不论是“懒癌”还是“职场倦怠期”哪个都不好对付,所以我能做的不是把它们一次性都解决,而是让它们先变好一点点。我先将所有的任务的死线都往前提前了一天,那天无论如何都必须把事情解决,哪怕熬夜也得做。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慢慢的享受到了这样做的2个好处:
(1)它给我充足的时间让我能够检查。之前那些压线完成的工作,我只来得及把它们完成上交了,根本没时间检查。后来才发现有很多低级错误存在,只好反复的再改再发,不仅浪费时间,也容易惹得客户心烦。
(2)它给我较长的时间修改。这个修改不是前面提到的对低级错误的修改,而是上交之后客户给你的反馈。职场和学校有很大一点不同。在学校里你做作业也好,考试也好,都是一锤定音,交上去就没你的事了,可职场不同。在职场里,你交上去的任务百分之九十以上都需要再修改。很多时候这都和你的能力无关,而是和客户的理念和审美有关。别人的想法怎么可能和你一样呢?所以肯定要改。
在职场,完成远比完美更重要,完成才有结果,有结果才能修改,才有完美的可能,否则光有完美的过程而无结果,那就是一纸空文,毫无用处。
我把死线提前一天以后,反应快的客户当天就会给我修改意见,我就可以边改边和他交流,很多时候当天就能把任务结束,而不需要再拖上几天才能搞定。
提前死线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倒逼,通过人为强行提前的方式,为自己的任务留下足够多的余量进行核查和修改。这个余量不仅是时间上的,也有精神上,甚至身体状态上的。时间上的余量相信大家都好理解,精神上因为你把事情提前做完了,自然而然就不会那么紧张焦虑了;身体状态上在你坚持提前死线一段时间后,你的工作效率会在不自觉中得以提升,熬夜黑眼圈的频率会下降,身体状况也会逐渐转好。
实行提前1天以后,我慢慢开始尝试提前2天,现在偶尔能做到提前3天。我觉得3天基本上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提前的太多也并没有好处,毕竟事情永远是做不完的。我的目的是提升工作效率和完成质量,不是让自己没完没了的干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就提个1天左右,诸位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而定。
4.思考总结,流程整理
我一直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日常工作中我都会把工作的内容,具体的操作步骤详细的记下来,同事们看过笑称这是说明书。不过之前的笔记在几次的业务调整之后已经变得杂乱零散,很多内容都发生了改变,有时候想要翻笔记查点东西都要找上一会儿。以前我我觉得这不过是件小事,反正内容都被记在笔记了,总归能够找到的,却从没想过我付出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今年6月的时候,我买了新的笔记本,对原本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这次整理相当于我将已经掌握的“工作知识”进行了一次迭代,去除了冗余陈旧的内容,留下的都是精华。原本整整一本的笔记,最后留下来的不过10页纸。平时我们不管是使用手机还是电脑,都懂得时不时的给它清理加速一下,以防它卡机或者运行变慢,却忘了最应该及时清理更新的应该是我们的大脑,是我们所掌握的知识。
都说读书是一个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读书如此,知识更是如此。在职场上,不妨给自己定一个时间,比如说每月,用文字的形式为自己这一个月的工作做一次梳理总结,去芜存菁。我自己的做法是用excel简单的做了一个表格,领导布置的任务用橙色,我给自己布置的任务用黑色,记录每个任务的名称,起止时间,进程和总结,然后每个月再做个月总结。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样做不仅进一步促进了我的思考,还让我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有更清晰地认识,从而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有更明确的规划。
5.极限挑战,激发潜能
今年上半年我一边被外派交流学习,一边也有其他的工作要做。其中有一周时间,我本来已经有1个PPT,1篇分析报告要交,这2个任务的交期都是周五,然后在周三的时候领导一个电话打过来又有1个新的任务,同样也是周五交。当时我的情况是PPT还没做到一半,报告只写了几个要点,这个任务还缺乏资料,但我知道这个任务接下来肯定能锻炼我,能让我学到东西,于是我一咬牙,直接应下了。
从周三开始除了日常的学习和工作,我开始连夜赶任务,吃饭全靠饼干面包解决,平均每天休息时间3小时,终于在周五下班前把所有的任务都完成了。这途中一直都在忧心和焦虑,既担心自己完不成又担心最后的成果不够好,又累又困,非常想要放弃,甚至忍不住的去玩了几盘小游戏,最后都硬生生的被我掰回来,继续去做任务。
我把这一次的经历称之为极限挑战,事实上它相当的伤身,这点大家千万别学。不过通过这次经历,不仅彻底治好了我过度的完美主义,也让我意识到人的潜能其实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那句著名的广告词,Impossible is nothing 原来真的不是空喊的口号,拼上一把,原来我也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次以后,再困难再不熟悉的工作,只要我觉得对我是有利的,我可以学到东西的,我就敢接敢做。不会就去学,不熟悉就去练,没怕的!
后记:
这篇文章算是我之前的那篇《7个月,我用这5个方法“治”好了“懒癌”》的职场姐妹篇,两篇合在一起是我对今年这过去7个月从工作,到学习,到日常成长的全面总结。
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们可能知道,我之前到底有多菜多懒多没用,但现如今愚钝浅薄如我,也都能写出一篇职场经验文了。这事搁以前,有人来和我说,我都不会信,可现如今你所看到的每一个字都是我做到了的证明。
这大半年来的改变和成长让我明白了,每个人其实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份独特由你的经历,你的学识,你的成长所供养。如果你不持续的为它提供充足的养分,那么就算它原本再好也会枯萎。而对于那些不善于发掘自己,感知自己的人来说,可能终其一生都未必能确认它的存在,更别提供养它。
我原先就是这样一个不懂自己,不善于发掘自己的人,其实至今我也绝不敢说我懂了自己。我只是开始学习去接纳这样一个不完美的自己,一个会因无知而羞愧,因失败而痛苦,因挫折而焦虑的自己。
之前的那篇文章有读者评论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接近阳光,这话一点没错。我所做的一切就为了让自己能够在不远的未来成长为一个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心胸,有更多选择权,也更自由的自己。
“懒癌”也好,“职场倦怠”也罢,用佛家的说法,这些都是“劫难”。人这一生其实就是在不断的“渡劫”,我尝试“渡劫”的方法就是每天给自己多一点信任,多一点机会去尝试。失败了允许自己受伤难过,然后包起伤口,继续前行。
最后,愿我们最终都能“渡劫”成功,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