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茶道

文/大肚子猫

上周一群语言控妹子聚会,喝茶聊着聊着说到了茶的词源。霜霜最先说到,根据WALS( The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 Online) 的介绍,茶在全世界范围内根据传入途径不同,有2种主要发音。一种来源于“茶”的汉语发音,比如泰语;另一种来源于闽南语的 te(55音),比如英文Tea。

大家觉得话题有趣,又开始研究起茶是怎么传入荷兰的。原来荷兰人当时是欧洲茶叶进口的主要提供方,交易地点正好是福建,所以借入了闽南语的发音造出了Thee。中国茶就这样以Thee的形式传遍了大半个欧洲以及荷兰过去的殖民地。

直到现在,虽然欧洲人的茶品已经基本被英国人带坏,红茶不加奶和糖就喝不下去,但还是有一小部分非常热爱茶叶的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在品着茶。他们对茶的讲究连我这个中国的喝茶人都自愧不如。欧洲的喝茶人看不上用茶包泡出来的茶,只喝他们偏爱的上好的散茶。好茶和茶包的区别,很难一言蔽之,大概就跟好的手磨咖啡和星巴克的区别差不多吧?


我们的茶道在哪里?

中国人喝茶,可以追溯到神农氏的传说去了,但几千年的茶文化由盛而衰。最近这些年,有茶人开始重新追寻喝茶的意义以及中国茶道的复元。他们先是追到了台湾,了解到台湾的茶文化受日本影响很大,又追到了日本。可日本的茶人却说:

日本的茶道是从规矩到心,要奉行茶道做修行。而中国更多的是从心到规矩。要复元茶文化,还是应该回到中国这个历史的源头来。

茶的源头在哪里?

在普洱茶被炒得昏天暗地那几年,我正好在云南普洱茶区域生活,那是茶马古道经过的地方。因为当地茶厂多,不需要间隔两个人,就能联络上当地某一茶厂的老板。大街上经常会看到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各路来抢茶的茶商,熙熙攘攘。那时,某些年份的普洱茶可以炒到几万一饼,只要编的故事有人买账。一两极品“东方美人”几千块,传闻特供某个族群。我喝了,也没喝出几千块的滋味。



叨叨茶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然而,一大波闻着钱味而来的茶商,爆炒茶叶和茶壶,收藏稀有的茶叶,找一堆美女穿上旗袍表演茶艺等,这些真的是茶道吗?这条弯路,台湾在几十年前也曾经走过。而我们,似乎还在弯路上走着。

说起茶道,日本茶道确实是不可被忽视的一股。《寻访千利休》这部电影,展示出了日本茶道中那简约而纯粹的美,茶道中藏着一个不妥协的魂。千利休剖腹自杀于1591年,那一年,也正是日本茶道确立的年份。日本茶道的仪式感和修为,让人肃然起敬。可日本的茶道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只是被日本人做到了极致而已。

说起日本茶,你会有一幅清晰的画面。而说起中国茶,却难以描述清楚。在国外,“Chinese tea”其实是极其普通廉价又淡而无味的乌龙茶。在中国,又有那个茶种能自称代表着中国茶呢?

中国一直没有一种一统天下的茶道。中国茶如果画族谱,那一定是一幅错综复杂而多元的画。

根据《茶之道》一书所言,茶应该最早起源自云贵高原一带。如果要追溯,根据《茶经》纪录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可以早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去了。茶文化的创立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唐朝,茶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陆羽因《茶经》被尊为茶圣。《茶经》记载了从采茶、制茶、选用茶具至如何泡茶、喝茶等完整过程。正是陆羽,把饮茶这件事从日常生活中升华到了精神的享受。到了宋朝,饮茶不仅仅是一种诗意的消遣和享受,在受到道家思想影响后,甚至转而成了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喝茶之风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在古代,文人雅士们总是希望能风雅一些,希望在家里腾出饮茶的空间,配上花、盆景、雅石和茶果等。很多人还把茶室和书房并在一起,房间里书香混杂着茶香,饮茶人喝着茶读着书,不亦乐乎。可以独饮,也可以邀二三好友对酌。人们品茶啖人生,喝茶成了修心养性的一大乐事。这大抵就是喝茶的精神了吧。


叨叨茶道_第2张图片

喝茶的精神去了哪里?

在看天吃饭的茶农那儿,在茶叶商人那儿,在那些营业的茶室和拙劣的茶艺表演上,还是散落在了其它地方?抑或是,根本就没有丢失过?

在中国文化中,茶象征着长寿,如古代文人将108岁的老人成为“茶寿老人”。茶还代表着回归自然。将茶字拆解,就是草字头,加上“人”和“木”,人就在草之下,木之上,深有回归自然的意味。茶来自自然,喝茶之人也该回归自然罢。

喝茶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可修身养性。你很少会遇到真正喝茶的人,会暴躁急性子。喝茶能喝出静和寂。如果继续说茶的好处,茶还可以健身。那几年炒普洱茶的噱头之一,就是消脂降压。绿茶可以降脂肪,红茶可以养颜养胃等等。

如果这些都还说明不了中国茶之魂,那么有机会到云南最偏远的山村,骑个自行车就可以到缅甸边境的地方,你会看到很多老旧的木屋。大白天走进去,也是黑漆漆的。在房子中央,常常有个生着小火的火塘,火塘上架着一口小锅,锅里就噗呲噗呲地滚着大叶茶。60几岁的佤族老汉,边拨弄着火边悠悠地笑着跟你“况白”(云南话的侃大山),时不时给你的大碗里添上带着一丝火烟味的大叶茶水,说:“来,吃点茶。”那茶水苦苦的,又带着些回甘,你听着笑着,不小心就会喝多。而喝多了人就会醉,忘了身在何处,谁能说这不是茶道?

随便到一个海南土著人家,你会发现家家户户都有茶桌,几乎每家人都有一套功夫茶具。一进屋,主人就会热情地招呼你入茶座。或红茶,或绿茶,配上茶点,边喝边聊,几壶茶可以消磨大半天,直到饭点。这茶味伴着欢声笑语,喝了会上瘾。而老头儿们,每天起床到了点,就要相约去喝“老爸茶”,一侃会侃到老太婆打电话来催他们回家吃饭。谁又能说这不是茶道?

走遍中国东南西北,西到西藏你会有酥油茶喝,东南到福建会有极好的大红袍、白鸡冠等好茶,南到海南的白沙绿茶,北到黑龙江有各种养生茶,到哪里都有茶,只是此茶非彼茶而已。



叨叨茶道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茶的时光也是满满的回忆。我是爱喝茶的,跟茶的缘分也从小时跟爸爸喝乌龙茶就已经开始,一把老茶壶,一家人围坐,一人一杯,边喝边聊。那时的日子都很慢,但很值得回味。关于茶的记忆,都是温暖的。

在云南生活时,探亲访友必定是少不了几包红茶或普洱茶。朋友来家里做客,煮个茶饭,炖个鸡汤,再加上一盆新鲜翠绿的青菜汤,就可以吃得很满足。朋友聚会,也是先铺上一茶席,再悠悠地聊开来。有时兴起,三两朋友约起开车去走一段茶马古道,看看古茶树,步行去寻村寨里好吃的菌子和果子。如果乐意,还可以约起去茶山挑选喜欢的茶叶,压专属的茶饼。记得某年回海南,给老爸的见面礼就是一大筒自己压的7饼生普洱,我爸都看呆了。那些茶,直到今年还剩下一饼,放在书房里,一直留有淡淡茶香。这些回忆,跟想象中的茶道,还更接近一些。

中国茶散落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跟日本一样,轻易可以画一道清晰的中国茶族谱,或许也并不必要。中国茶也并不局限于某个族群,它多元而滋味万千,可精致也可生活化。中国茶,不知从何时起,早已悄悄地随着历史的年月,深入到千万人家中。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如果非要追问什么茶道,还不如追一追问为人之道。茶,爱喝的悠悠地喝着。闻着茶香时,能将你带回遥远的美好回忆。三两知己,举杯对斟,一口下去,舌尖盈着的,是挥之不去的甘甜。足矣。



叨叨茶道_第4张图片
如果你想看看我的小说散文集。目前仅支持微信支付。

你可能感兴趣的:(叨叨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