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草原10

科尔沁草原的白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制作方法类似,所不同的是,由于科尔沁草原的农耕比较发达,当地人蔬菜的食用量很大,我们在科尔沁时常用淡奶油做菜,特别是烧土豆和炖豆角别有风味,其味道和西餐用黄油做菜的味道极其相似。后来我返城,有一年我的老师和喜叶乐图先生从内蒙给我带来两大罐头瓶黄油,我用黄油烙饼吃,几十年过去了,我的两个妹妹至今难忘黄油饼的滋味。

科尔沁草原的有一种野生的稗子,脱壳后米粒雪白口感滑润吃后唇齿生香,前年在成都是作为高档饭店的高级食物被介绍给我,可见人们对美食的感觉是一样的,可惜至今科尔沁的人们还没认识到此物的商品价值,如大量种植定会获利颇丰。

科尔沁草原的牛肉名声在外,当年这里的牛肉专供香港为此国家在旗(相当于汉族地区的县)所在地修建了一座冷库专为储存牛肉出口,在那个每人每月只供应几两肉的年代,我们那牛肉的月供量是非常高的,特别是牛小肉,每人每月供给20斤,我和我太太两个人根本就吃不了,再加上牛奶只有5分钱一斤,鸡蛋一买就是一大脸盆,生活富足,你要知道那是在全民食品限量的时代,那时我们那的工资也高每个月基本工资49.5元、5元的奖金、25元的边疆补助还有科协等单位请我讲课的讲课费,我们俩人的月工资近两百元。我母亲是二级教师每月才78元,我父亲和我叔叔都是大学教师每月才56元。后来返城,工资才30多元,肉就更没有了,着实过了几年苦日子。

科尔沁的红食和呼伦贝尔的也不太一样,科尔沁的红食做法和汉族相似,有一种牛肉馅饼是当地的特色不知现在还有吗,科尔沁的酸菜雏鸡饺子也好吃,在牧民家吃过可惜雏鸡是连骨头一起剁的,边吃边吐核(骨头渣)有些耽误事。还有一种粘食,是粘豆包,当地人过年时要蒸一大缸(每只缸有一米多高)粘豆包。放在零下几十度的院子里,吃时拿进来用油煎透放糖好吃。再有就是一种叫“黏糊勺”的(不知为什么这么叫)粘食,其做法是将黄黏米面发酵摊成碗口大的薄饼,此类做法是从辽宁省铁岭地区的康平县传来的,现在康平还在出售。说到康平县还有一段囧事,那年我和另一个知青在康平县的饭店吃饭,那年头人们饥不择食,我们俩要了六个菜,还要了四斤通化山葡萄酒(那年当地的白酒使用红薯做的,喝了胃难受,头痛)那时年轻很快就吃了几盘菜(那时的菜量非常小)由于卓子小,就把空盘子放在别的桌上,那天人特别多,厨师是一位新来的第一天上厨,服务员只有一位大妈,人多声音吵杂,大妈根据我们桌上的盘子来判定菜是否上齐,因此,大妈给我们上了十个菜后(桌上只能摆四盘),看到我们桌上只有四盘菜,一个劲的着急:“这败家的厨子,俩大兄弟的菜咋还没做出来,我催催去。”我俩没想到葡萄酒有后劲,那时我们白酒可喝一斤,喝点红酒头有些晕。我们借着酒劲赶忙拦住大妈,:那俩菜您代价去吧,我们走啦。于是溜之乎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梦的草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