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
这是米可米朵的妈妈很喜欢的一首歌,写意的歌词、欢快的旋律,配上罗大佑低沉的嗓音,童年时光的种种经历似乎就在耳边回荡、在眼前铺开。歌词里写的那些经历,就是她们妈妈度过的童年时光。
米可在幼儿园时学过这首歌,也常听妈妈哼起,她也喜欢,只是不能体会歌词的含义,只单纯的觉得好听。
有时她会问:“妈妈,知了是什么样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是什么意思?……”
她们住的小区种了不少树。夏天,总能听到从树上传来一阵阵“知…了…知…了”叫个不停的蝉鸣声,几乎从早上叫到晚上,把炎热的夏天叫得更加令人烦闷、更加大汗淋漓。
米可的童年和她的妈妈一样也有知了声,有老师的粉笔,有考试时才发现该念的书没念。不过她的童年,没有池塘边的榕树,没有诸葛四郎和魔鬼党,也没有绿油油的稻田。
上小学后,时间就不再像幼儿园那样能随心所欲的玩耍了,要学的功课多了,要写的作业也多了,每天放学后回来,休息一会就该写作业了。其实一年级的作业并不算多,但米可拖拉磨蹭的性子,加上旁边还有一个捣乱的米朵,那作业就能从傍晚五六点写到晚上八九点甚至十点。
妈妈的催促声、米朵的捣蛋声、米可的喊叫声,此起彼伏,充斥着整个屋子,好不热闹。
只要姐妹俩呆在一起,是没有安静的时候的,偶尔有那么片刻的宁静,那一定是开了电视机,精力被动画片吸引过去而忘记了打闹。
不得不承认,电视机也有它的可爱之处。
她们的童年除了读书,更多的是与电视机、游戏机、游乐场为伍。米可经常问她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的?都玩些什么?
妈妈回忆,她的童年是与泥土、与河水、与山林共度的。田野里拾稻穗、河水里捞鱼、山林里摘野果。整天都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疯跑,很少呆在屋里。
“妈妈,你小时候不喜欢看电视吗?”
“喜欢呀!可家里没有电视。”
米可的童年生活跟妈妈的童年生活真的很不一样。到底谁的童年会更有趣更令人向往一些呢?
2
在北京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住着许多人家。
米可正沿着胡同的城墙往里走,迎面走来一老一少两个人。那小女孩穿着花棉袄棉裤,留着齐耳的短发,年龄看着似乎比米可小一点。
那正是六岁的英子和她家的奶妈宋妈。英子喜欢跟着宋妈去买菜,因为买菜需要经过胡同里的那个“惠安馆”,而惠安馆门口经常站着一个漂亮的疯女人,英子对这个疯女人充满了好奇。
别的孩子都害怕这个疯子,包括英子的好伙伴妞儿。
米可也害怕,她和英子站在井窝子旁等妞儿,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妞儿的身影出现。两人觉得没意思,往家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惠安馆门口。
“嘿!”疯子站在门口笑着朝她们打招呼。
就这样,她们与疯子秀贞认识了。后来,秀贞经常带她们去她的屋里,给她们扎头发、讲小桂子和小桂子她爹的故事,还用指甲花给她们染指甲。
米可和英子都觉得,秀贞除了说的话有些她们听不懂,看着并不像疯子,还有那么点有趣呢!
一大早,米可、英子、妞儿躲在英子家的西厢房里看小油鸡。
她们摸着小油鸡软软的羽毛,都没说话。而妞儿的眼泪滴答滴答的落在藤箱里,被小油鸡和着小米吃下去了。
妞儿撩开袖口,撩起裤角,给她们看她身上的伤痕,那是她爸爸打的。
米可和英子都难以想象妞儿的爸爸为什么对她这么狠。虽然她们自己的爸爸也很严厉,但从来没打过她们呀!
妞儿悄悄的说:她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是他们从齐化门城墙下捡回来的。爸爸想要她每天练习吊嗓子,然后出去唱曲赚钱给他花。
多么可怜的妞儿。英子决定帮她找亲生父母。
最终,她们帮妞儿找到了她的亲生母亲,那就是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原来秀贞嘴里一直念叨的小桂子就是妞儿,那个刚生下来就被扔到齐化门城墙的婴儿就是秀贞的小桂子。
秀贞拉上刚相认的小桂子就要连夜赶火车去找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的小桂子的亲生父亲。却不料在雨夜里双双被火车轧死,永远离她们而去了。
“你知道吗?我的童年充满了离别,从日本到台湾再到北京。我喜欢的人都一个个离我而去。先是秀贞和妞儿,然后是我分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偷,再后来是在我家生活了好几年的宋妈,最后是我亲爱的爸爸,他们都一个个离开了我。”13岁的英子对着米可说。
“我的童年也有很多离别,我跟着爸爸妈妈在好几个城市生活过,每在一个城市我都结交了玩得很要好的朋友,可当我离开那个城市后,我也就慢慢的失去了那些好朋友。不过,在新的城市,我又会认识新的好朋友。你也是我最好的朋友。”14岁的米可握着英子的双手真诚说道。
童年就这样在成长中渐行渐远,直到消失。虽然童年最终会消失,却是每个人一生都无法忘怀的一段时光。
接下来米可和米朵姐妹俩又会遇到什么有趣好玩的事呢?敬请期待!
【参考资料】
书名:《城南旧事》
作者:【中】林海音
读者: 6-12岁
内容简介:《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集。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该作品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读起来非常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