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到达布鲁塞尔城市中心,已是傍晚,因为是古商业街的缘故,我们一行人需要在附近的停车场下来,然后步行一段路。走下巴士,大理石砖紧凑的街面还有些潮浸的感觉,很显然在我们到来不久这里还沐浴在一场柔润的雨里。也正因为如此,没人去抱怨当时天空上的些许阴翳。

       就这样我们一路走,一路欣赏着两旁的异国情调,漫步的快感显然是与在隔着车窗的机器罐子所里无法企及的,欧洲的古建筑多而丰富这到不让我感到有什么惊奇,但这里确是和其他地方不同。错落的建筑,说不上整齐但用密集这个词确是非常准确,几乎没有“胡同”这种存在,一座座小楼宽不过三五米,确是一个紧贴着一个,最后连成一片组成一个楼宇“排”到真像是士兵们的队列,只是这些“兵”的个头可是参差的很,噢,“巴洛克”!我一个激灵,以往对着书本对这种建筑风格的无穷无尽的遐想这时方已显得不堪了,遂笑道,要不怎会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等轶语。这世上之事多要亲身临近方之妙处所在。

       我们的目的地是三四条街之后的古中心街区,途间经过了一个古巧的公园,园中立着一尊一人多高塑像,好像没人知道其它的来历,一只鸽子端坐在其上,仿佛与雕像一同看着对面不远处商区街路的繁忙,而它们自身却透出了一股股的闲适与安宁。想象一下,雨后黄昏,古城清静处,伴清风微许,赏世间百态,真是好不自在。

       由于要在夜晚到来之前结束此地的游览,我们不得不把脚步调的匆忙起来,此时的我开始憎恨这“匆忙”,即便大多数时候它正是自己的代名词,转念一想万万不能让任何负面情绪影响到赏游的心情,遂把此“匆忙”化为一种对前路的向往与敦促。

       几分钟之后,我们进入了中央街区,可能因为是周末,街区外围有个很热闹的集市,其间交杂着数种口音的叫卖声,拉芒语,法语,阿拉伯语,我想这在欧洲应该并不罕见,对我也平添了点亲切。走到这里人群开始变的密集,看穿着大多数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者,就这样一个个旅群相遇在略显狭窄的街道上,虽然当时的天气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没有人是不包含热情,也没有人会吝啬赐予这座古城以欢心的微笑。

       在路过了“丁丁”的专卖书店,历史悠久的手工亚麻店,和无数家比利时巧克力店之后,我们终于进入了此行的目的地,布鲁塞尔大广场,grande place。

       走进这个曾被雨果誉为 “世界上最美的广场”,第一反应是准备迎接着某种震撼,但在过了半分钟左右,发觉好像哪里有些不对劲,想象中的强大的冲击性的美感并没有到来,不光是我,身边的人也放佛有规律似的开始逐一表达失望的情绪。的确,阴沉的天加之四周的古建筑上因时日已久而附有一层深重的黑尘,也许还要加上之前所有人对其“最美”的预期,倒是不能怪人们如此快的叹气。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喜欢奢华精饰的人,但生长在中国,难免会对雄伟壮阔这一类的事物更有好感,想较之下此处也略显“紧凑”。就在此时一种最让我讨厌的情绪悠然而生,一种嫌弃自己的情绪,嫌弃自己对一种美好的事物竟没有欣赏的能力,难道这几百年一直流传的古迹仅是如此?难道此等地方也是徒有虚名?我不信。

       我面对着正在进行修缮的市政厅大楼,在过滤掉脚手架之后,开始从下往上一点点的品察这座已经有六百年历史的哥特式建筑,细细的琢磨矗立其上的每一尊雕塑。。慢慢的,我转身,回头,仰视,周围十数座行会大楼,皇帝的行宫,马克思居住过的寓所,还有那著名的白天鹅咖啡馆。我闭上双眼,进入了无限的遐想,想到了十二世纪起人们兴建这里的情景,想到了西班牙统治时期的战火,想到路易十四再建这座广场,想到了行会的兴起,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进程,想到了马克思在这撰写的《共产主义宣言》,想到了德国纳粹军队的开进。。。我尽量快速的过掉这一切,试图在其中寻找我要的那种“美”的影子。终于,我明白了。当我再一次睁开眼,观察四周之时,一切都改变了,建筑都包裹上了一层悠雅的古老气韵,伸手触及这些几百年的墙体,感受着他们所经历的实时变迁。惟妙惟肖的宗教雕塑,穷尽思索而成的屋顶,哥特,巴洛克,路易十四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这些伟大的建筑风格交织着,在争相表达自身底蕴的同时相撞与此,迸发出和谐安详厚重的美感。

       天色变暗,对我来说这放佛更有一种内敛的浑厚气质荡漾其中,我为此种气场动容,更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袭满胸中,此时若是配上莫扎特的小夜曲,那岂不完美?哈哈,自嘲于自己的附庸风雅,也许下次再来时,也许没有下次,但那又怎样,这段记忆早已被封存入灵魂的安逸寓所,谁知道哪天就会重游此地,哪怕是,在梦里。

       自感流水旅记毫无下笔必要,景观描述更不如去讨教搜索引擎,此文发乎于心,粹身临其境之感,留文作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盛名之下,其实难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