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码字的小仙女儿
(昨天3刷这部电影,195分钟,三个小时15分钟,几乎是两部商业片的时长。但是却感觉不到丝毫的拖沓,没有言不达意的情况出现,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我也纠结要不要写,因为感觉自己的拙笔描述不尽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但是不写点什么,心中总归是难受的,不甘的。)
正文
一: 总述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是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在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鸿篇巨制。这是目前为止制作成本最高的黑白电影。这部电影通过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让人们重温50年前的噩梦。影片以悲观阴郁的基调和富于强烈戏剧张力的惊诧元素,以及各种艺术手法的混合应用,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波兰的克拉科夫。
由于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所以电影采用了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给人一种真实的效果。正因为用黑白色表现,使许多血腥的场面也都隐藏在一种单调平板的镜头之内。但这并不等于说这部电影的恐怖就没有了,相反,它在心理上给人的压抑不亚于任何的血腥场面。同时黑白色与彩色色调的强烈反差页构成了影片中死亡与希望的双重寓意。
二: 戏外
其实这部电影一开始并不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筒的。马丁.斯科西斯在19世纪80年代拒绝了导演这部电影的机会,他认为自己并不能像一个犹太籍导演那样把这份工作做好。后来他同意用这部电影和斯皮尔伯格交换,于是他执导了《恐怖角》(1991)
电影上映后,在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坚持下,电影所有报税和追加酬金(原本是属于他的)成立了shoah基金。用于记录和保留在世界范围内有计划的灭种和屠杀中的幸存者的文字和录音证词,包括这次大屠杀。
电影中的那个穿红衣的女孩的名字叫罗玛.利高卡。不想电影中的角色那样,她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并写了一本传记《穿红衣的女孩:一本自传》。
三: 人物
1:☞ 奥斯卡.辛德勒
导演并没有为了塑造一个二战中绝对的英雄形象,而刻意的美化辛德勒。而是以一种客观的角度,去展开对其形象的刻画。开始时,辛德勒衣品不凡,胸前的纳粹党章闪闪发光,身材魁梧,举止大方,风流倜傥。在聚会上,他巧言令色,和各位军官套近乎,拉关系,意图是和他们建立起亲密的友谊,为自己的生意谋求保护伞。他深得多位女性的芳心,身边总是环绕着各色女人,床上也是。他用犹太金主的钱开设工厂,聘用伊扎克.史丹当会计,为他打理工厂一切事物。为了省钱,他才雇佣犹太人,而不是为了救他们。然后他花大量的钱,去贿赂和讨好各位高管。在给妻子的对话中,他这样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以前总是经商失败了,原来我缺少了一个时机,一个重要因素"。妻子问:"是幸运吗"?他答到:"It. is. war"(是战争)。没错,他认为战争是他盈利的重要因素,仿佛战争情况越激烈,他就越有钱。可见开始时他就是典型的资本家形象,靠发战争财来鬼混的阴险狡诈,心机颇深的商人形象。
然而,以后发生的一个个事件,那红衣女孩的死,街上遍地的犹太尸体,天上飘洒的如雪的尸体燃烧后的灰烬……等等一步步唤醒了他心中的良知,人性,善念。他用一箱箱钞票按人头去向阿蒙.葛斯购买犹太人,他亲自说出每个人解救人的名字,成就了"辛德勒的名单"。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的外围是一片可怕的深渊。
他对犹太人的解救可分为四步。 机缘巧合(犹太劳工便宜)————工具理性(犹太人聪明能干)————人性复苏(开始尽可能的收容相关家属)————善意使然(散尽家财拯救更多的犹太人)
最后纳粹战败,犹太人迎来了光明的未来,而辛德勒却要面临着逃亡。在最后时刻,那被他拯救的1100名犹太人,集体写下请愿书,为他解释一切,以及用一个人的金牙融化铸成一个金戒指,上面有希伯来语的一句话"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2:☞ 阿蒙.葛斯
他是影片中邪恶的化身。自从他来到克拉科夫,那个犹太小镇便迎来了腥风血雨。他会随意的射杀犹太人,以当做取乐手段。他杀了那名犹太女建筑师,然后又按照她的话,重盖房子。他带人肃空克拉科夫,最后只剩下空无一人的房间和街道,和肃杀气氛下的死寂。
他听从上级旨意修建集中营,他从刚开始对上级派他来到这个地方的不满,到回来他发现自己拥有决定他人死活的生杀大权的自满,他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然而,他周围出现了一个意外,他无法掌控的意外。他爱上了家里那位犹太女佣海伦.伊尔施,对,就是他最厌恶的犹太人。他的内心是煎熬的,痛苦的,可是这唯一的一点人性,依旧没有战胜心中的邪恶。他在地下室中,语无伦次,紧张兮兮的向她告白,但又在即将亲吻她的时候,猛然翻脸,将她毒打一顿。
当辛德勒将海伦.伊尔施放到解救名单中的时候,他是如何也不同意的。他想带她回到故乡奥地利,想和她生活在一起。可是,他又转口说:"他做不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她带到一个林子里,在背后给她一枪,免得她受罪"。可悲,可叹的一个人。就像辛德勒评论他的那样"他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坏人,只是战争将他邪恶的一面彻底激发出来了,如果没有战争,他也就是个小恶魔"。
3:☞ 伊扎克.史丹
他是辛德勒的会计,又是一步步引导辛德勒走向解救犹太人道路的灵魂导师。他有傲气,刚开始拒绝为辛德勒工作,后来发现这有利于解救犹太人,他便从了。他利用自己的职业之便,尽可能得为这个遭受磨难的民族留下文化的火种。他伪造职业证明,将那些没有技能的文化人聘请到工厂中。他明白,战争时需要的技工,战争结束后民族复兴需要的是音乐家和老师。
他被阿蒙拘禁后,还是偷跑出来与辛德勒见面,告诉他不要忘了定期去拿着礼品贿赂德国军官。他与辛德勒的友谊的发展可以以一个事物来体现,那就是酒。从刚开始的不举杯到举杯不沾口但最后的一饮而尽,这个过程体现了他情感的变化,以及他对辛德勒改造过程的进展。
影片快要结束时,他和那许多的犹太人送别辛德勒后,席地而睡,当早晨的阳光升起,一个苏联士兵骑着马过来,他端坐在那里,询问着波兰是否还有犹太人?以及他们应该往哪里去?此时的他就是一位犹太智者,一个从始至终都大无畏的犹太人。是啊,是辛德勒解救了这 1100名犹太人,可是这中间也少不了他的斡旋与努力。
四: 情节手法分析
【一片段】♀
阿蒙葛斯嫌弃那位铰链工人工作慢,便将他拉到外面枪决,可是却一个劲的打不动,最后只能用壳子打了他一下头,发泄一下。
【二片段】♀
那位犹太女工程师向阿蒙葛斯报告房子地基有问题,需要拆除重建。阿蒙看了一下房子,便让手下把她枪毙。枪毙后又让士兵按她说的做。
【三片段】♀
史丹因为没拿工作证,而被抓到列车上,运往集中营。辛德勒跑去解救他,可是管理的士兵拒绝了,说名单不能更改。辛德勒只好说,那你们也等着处罚吧。然后便出现了,那两个管理的人跟着辛德勒呼喊寻找史丹。
【四片段】♀
本来运往辛德勒故乡的女人和孩子却由于火车作业错误,被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她们被勒令减去长发,并且全都被关入一个房间。她们十分惊恐,哀嚎声不断,因为她们以为上面喷放的是毒气。可是当花洒中的热水留下时,她们激动不已,仿佛劫后重生。
等等这些片段实际上都是用了黑色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看似荒诞无稽,搞笑不已,实则让人笑不出来。那份紧张,揪心,并没有随着那份荒诞的表现有所减少,反而揪心程度更上一层楼。
【五片段】♀
影片开头出现的,一个个登记台被罗列在街道上,放上纸和笔,打印机,印章。随着一声"name",镜头立马切换,里面是很多犹太人依次抱着自己的姓名。
【六片段】♀
主角奥斯卡.辛德勒出来之前并没有直接给正脸,而是通过衣着,带纳粹徽章等等动作,来突出人物形象。
【七】片段♀
影片中有一段是几个场景共同进行的,通过剪辑,然后在同一个画面表现出来。在集中营里一对犹太男女正在举行婚礼,辛德勒的生日宴上,众多人载歌载舞,阿蒙家的地下室里,阿蒙向女佣海伦表白。
等等这些都是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创作,通过各种平行剪辑,将几个看则无关,实则有联系的片段放在一起展开描述。既使表达的内容更具体,又不至于显得拖沓冗长。
五: 特别之处
☞ 红衣女孩
这位红衣女孩是象征意义的效果陪衬。辛德勒每一次注视她,就更加坚定自己拯救犹太人的心。
她并不显眼,那不是耀眼的红,即使红,也红的深沉。但是,那暗淡无光的红色却让整个画面被阳光罩住一般,让人们的内心生腾出暖意。
她象征无辜而脆弱的生命,象征战胜邪恶的勇气与力量。它承载的实在太多,对历史的控诉,对民族的忠诚,对命运的挣扎,对生命的向往,还有很多无法言喻的情感。
这一抹红,也让人看到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位导演,他艺术的造诣:作为一名犹太人,他对犹太民族发自内心的热爱:作为一个人,对人道的追求与向往。
斯皮尔伯格说:"这次我大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了。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留下热泪。"
☞ 色彩转换
第一个图是被解放后,那些犹太人朝着朝阳,朝着光明奔去。第二图是那些被解救的辛德勒犹太人和他们的后代,迎着朝阳,来到辛德勒的墓前,祭奠。
那色彩的转换让人眼前一亮,也叫人热泪盈眶。如此突然,镜头里只是一瞬间,镜头外却用了50年。辛德勒离去了,那些辛德勒犹太人却在一代代繁衍,为犹太这个多苦多难的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截止到1993年,波兰境内有4000名犹太人,而辛德勒犹太人达到了6000人。没错,他们是"辛德勒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