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V越野刚子™(微信号:dingshequ)
大家晚上好,我是V越野刚子,今天北京这雨有点不够意思啊。说好的要下个昏天暗地,水漫京城的,怎么不到早8点就歇息了,直到下午龙王午睡后才又去尿了一壶...
此公号码文专此一人!
这几天日了狗般的忙,还特么自认为这种忙不是一般的越野跑渣能承受的,依次享受的也算是神一般的跑渣。、
今儿原计划想码码UTWT第四篇的,看来又要拖后了。
为何呢?
因为有人和我说,有点高,不接地气。
看完后也无感!
甚是惭愧。
@V越野某好心人:刚子老师,你们V越野又被吃瓜群众议论了,你怎么不站出来写一篇软稿搞臭他啊。
@V越野刚子:淡定淡定...根本没有时间顾忌那么多评论,无力撕。
其实面对一直挑战自己忍耐度的人是该反击还是视而不见?
我有个原则就是“控制”,这可能与在北京打拼多年有关.
和一位喜欢跑步的朋友聊天,他说:跑步最舒服的状态是你人放松、呼吸与步伐协调、眼望前方、风在耳边呼啸,身体与自然最好的交融,一点不累。
我能感受到他描述跑步时的快乐心境。
所以,要想真正的快乐,还要回归生命的实相,要从认识自己开始。
那要不今儿就码一篇“举办越野赛的自我思考”缪想可好,我相信你会看的兴奋,看的高潮迭起欲罢不能...看了还想看...
一、关键词:环境
可能你在2017年看过很多的越野赛,他们都陆续在做100公里的。
当然了V越野今年也感受到了越野赛事举办的艰辛。
在举办赛事初期的各种故事,相信也挺励志的,这中间让我们看到了越野跑行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举办越野赛事或承办一些品牌的推送赛是也算是早期越野赛事公司的统一打法,一直沿用至今。
因此,也注定了越野跑赛事这个行业市场较低的起点。
我个人认为,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在初期会有较高的举办水平,社会发展与越野赛在中国的大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只不过,越野赛事作为新兴的体育行业中极为细小的分支,经过短短几年发展我个人认为并无明显的创新变化。
这也许是体育行业的通病。
互联网的出现,也仅仅是帮助越野赛事品牌的营销社会化,建立了以微信公众号等为主的自媒体平台。
相较于对其他某些行业摧枯拉朽的影响来说,互联网在越野跑这个领域却几无建树。
作为基于强体验群众参与性运动项目,越野跑的体验式业务还需要继续深挖。
对于绝大多数越野跑爱好者而言,无论是早期的刚刚接触到现在越野赛事信息不透明等都难以做出正确选择。
一场中国化的保姆越野赛,仍然是赢取初级越野跑爱好者,为赛事创办好口碑的前提。
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越野参赛者仍会被“保姆化”所影响,体验的模式没有根本上的改变。
这种强线下体验的户外运动项目,可以说这是当下中国特色的赛事主办的产物,跟国外越野赛事没有任何关系。
二、关键词:病症?
在这种环境下,越野赛事举办方的意识容易被温水煮青蛙,尤其是身处一线的赛事举办公司。
当他们热衷于打造一场口碑极好的越野赛事时,通过保姆化的赛道设计、畸形的报名导流。
前几天,一位大咖说要办越野赛。
然后让我从头到尾灌了一盆凉水,湿湿的!
大咖说,当前越野赛的市场形势多好啊,大大小小的赛事举办机构遍地起,弯腰就能捡钱。
随着中青年一代及老板小资一代更注重健康身心的情况下,确实这几年喜欢山野户外运动的人数开始出现增幅,大大小小的旅游或体育加旅游的机构在资源还不够的怪圈下就已经开始在打拼尝试,更不要说让他们在站高一点看世界了。
当前国内几乎没有以做越野赛为主营业务,并声称自家业绩很好,业内领先或者举办几场越野赛就衣食无忧的。
如果有,那人家必然有过人之处。
不过,做越野赛一般都嘴软,他们清楚的知道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
为追求业绩和生存,他们各地请神拜佛。
赛事最怕的就是保障出现问题,一旦遇到人命关天的事,几乎也就贫血倒闭了。
不过对于越野跑者而言,大家还是了解的较少,一方面相关这方面的报道较少。
大家习惯的选择性忽视,他们更喜欢看生机勃勃的这一面。
几乎同时,又有数家赛事举办者露出头来,打着各种招牌,新瓶装旧酒,旧人扮新娘。
三、关键词:难
中国越野跑行业这个样,你适合创业吗(上)?文中,我预测越野跑行业今年会进入变革年,各家赛事举办者应打磨好自己的优势服务根基,迎接更为惨烈的市场竞争。
或许,机会也就在这里。
这个趋势该怎么解读呢?需要从赛事举办者营收和客户需求的角度来思考。
1、越野跑行业发展初期,跑步参与者需求单一,赛事举办者简单粗暴的提供初级赛事服务就可以实现快速扩张。
随着山野户外运动人口红利的增长,越野跑人数增速加快,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赛事举办者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的收割空间,个性化、高净价值的服务才是希望。
在务实的运营者看来,利润比规模更重要。
2、当市场份额、团队建设、产品线、获客能力等等都已近峰值时,在下半场竞争中服务才是通关产品。
李善友说,如果商业竞争只剩下一个纬度的话,那一定是产品。
如果说一场越野赛就是一个产品的话,那这个产品需要具备核心的商业价值!
3、随着中国越野跑人群消费升级,参赛者需求正变得个性化、多元化,愈发注重个人服务,赛事参与体验,而不再那么的唯竞技论。
当一些赛事举办者有了这种意识,服务升级参与体验的意识后,越野赛服务的整个战线开始拉长,拓展出了更大的溢价空间。
四、服务
那么,究竟怎么才算是做越野赛的服务?
首先,我认为越野赛和服务是分开的,赛事举办的专业度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
其次就是沉下心来做服务,而不是喊口号来说赛事服务能力的不足。
越野赛事的服务无非就是吃住行,周边服务。其实和旅游还有点相似,算是旅游服务里面的定制化服务。
比如,赛事报名选择的问题
究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能跑的越野赛”,潜台词其实也就是赛事组织者有无能力让我体验到一场很牛逼的赛事(体验),所以期望用“合适”降低参赛者预期;
举例来说:我现在刚刚跑过一个半马,但是不知道为何跟着V越野在户外拉练之后,自此就认为跑越野真的好有意思啊,知道2017年9月2日要第二届津门盘山国际越野赛,我想跑35公里组体验下,是否可以!
这个问题问我的时候,我没有给予他回答,因为我怕伤害他!
因为稍微了解点V越野的越野跑爱好者,都知道第一届津门盘山国际越野赛,口碑特别棒,无论从赛事线路设置,沿途服务补给,赛事保障...都获得了较高的美誉度。
当然这种美誉度,可能像极了的“保姆式”越野赛。但又怎样呢!
再比如,“在比赛前一定要认真科学的参加训练”是V越野一直倡导的,他们不一定真的具备上来参赛的能力;
再再比如,“V越野是用心在中国做越野跑宣传推广”,我认为这个仅仅用心是不够的,传播教育让更多的山野运动的人了解越野跑真谛才是核心。
我也一直认为高端服务品牌商,普通的赛事组织方就是拿不下来,这不仅在于自身服务的承接能力。
提起服务,可能很多人需要重新建立赛事认知。
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从参赛选手报名流程到服务层次的角度来看,服务又分为时间和深度两方面。
时间:赛事选择时间,训练规划时间、赛前吃住行时间方案。
深度:赛事体验、赛事获益...
真的把赛事举办当成服务旅游来做时,你才会发现自己做的刚刚开始。
我有点理想化,但是我又认为这才是中国越野跑发展行业的未来。
我们不能吆喝着自嗨式精英参赛者寥寥几人比赛,我们必须以全民健身,大众体育旅游的方式来对待这些赛事参与者。
他们也不应该为了符合赛事胃口,被中国越野赛培养成只懂得自我狂嗨的一疯子。
越野跑行业始于训练规划,不能止于赛事。
2017.6.23 北京 21:47V越野刚子™(微信号:dingshequ)
立个Flag,以后每周更新1篇,不能再偷懒了。
其他推荐阅读:
写给自己及朋友的:致奔跑的这几年(上)!致奔跑的这几年(朋友)去拼,去博,去远航!世界那么小,我不希望把你弄丢。
写个女儿的信:『2017.3.30始于爱』写给丫宝的信!
读懂UTWT中国篇(1)(2)(3)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以各自的形态,自由生活。
而不是千方百计把自己塞进方方正正的模具,压缩成同样形状的罐头。
我希望当我年老之后,不会在深夜入睡时,枕头里装满了发霉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