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时尚是什么?
打开共享单车app,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解锁,取走让人赏心悦目的小黄、小橘、小蓝、小绿,在街上肆意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宁愿在宝马车上哭泣,不愿在自行车上欢笑的时代好像一去不复返。在这些五颜六色的单车上驰骋是今天北上广人时尚的宣言,别的车子可不作数,因为时尚不是骑自行车,是骑共享单车。
最先带动共享单车骑行生活的群体是一群热爱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他们关注经济,了解风尚。随着骑行大军的数量与日俱增,我们在其中看到了超越年龄和阶层的大融合。当提胯上车的那一刻,我就不是我了。每个人的属性都随着骑行弱化了。
人们自愿模糊了自己的性别,年龄,身份和阶层。也许进城务工的打工者不再是底层的体力劳动者,他们和在CBD金融街上班的白领精英一样都属于这只骑行的队伍,没有人在乎目的,在乎的是自己在这五彩斑斓的过往车辆中找到了归属。
他们彼此不认识,但是都有着一样的“盾牌和盔甲”。满头银丝的大妈也同千万骑行少女一样在单车上散发着青春的荷尔蒙,撑着五颜六色的铁皮时光机回到了豆蔻年华。
每个人都说:“这赤橙黄绿的单车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啊”!
这的确是一条风景线,但也只是城市化的风景线。如同钢筋水泥铸成的摩天大楼,林立在繁华之都。共享单车和他们一样,没有人拥有他们,占有和拥有他们的是这座城市。
于是,没有主人的“铁马”是没有个性可言的。每一个单车上都应该有属于“主人”的气息,共享单车的皮套座椅上遗留的是成千上万人屁股的气味,把手上的汗水以每半小时2人的频率被涂抹洗刷着。
有时候,我甚至以为共享单车其实也不属于这个城市。当我在骑行的过程中找不到一个让自行车容身的道路,当本来应该在机车道上行驶的汽车投机地跑偏到自行车道,甚至人行道上,当送外卖的电动车为了赶时间肆意加速超车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城市混论不堪。没有先见之明的道路规划同当年没有留下私家车停车空间一样,让人嗟叹。
远在西欧的一座城市,却以它高明的预见性成为了一座“自行车之城”--- 它就是荷兰阿姆斯特丹。
据说,阿姆斯特丹有600000辆自行车,平均每人每天骑行1.5公里,有24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穿越阿姆斯特丹,开车需要一个小时,骑车只需要不到一半的时间。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汽车城市到单车王国也用了约一个世纪的时间。
他们用升降障碍物为自行车提供安全于便利,当汽车想通行时,升降障碍先要降到于地面平行的位置。为了保证自行车行车安全,他们想进一切办法降低汽车时速,比如在道路上画出高速行驶时产生不安的标识,又或者在减速弯道处让道路变窄。
完整的街道构成:人行道,两条双方向的自行车车道,两条停车道和两条车行道,两条有轨电车车道和公交站台。
除了完美的道路规划,让我最赏心悦目的是充满个性化的自行车,以及骑在单车上形形色色的人。站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个街道,静静的观察来往的车辆,仿佛自己是拿着巴黎时装周入场券坐在T台廊桥两侧受邀的嘉宾。
黑色老旧的黑色自行车上是一个金发女郎,露出的脚踝配上一双帆布sneaker搭上白色长款风衣,让复古进行到底。
白色的单车像极了橘色的膜拜单车,拥有梵高一样红头发,红色络腮胡子的男子骑着的红色自行车,简约而复古。车筐上的塑料篮子让我不禁猜想他的职业,如果是个贩卖水果的小贩为何穿着休闲西装?不过对于热衷于仪式感的欧洲人来说,也似乎合情合理。
这对老年couple是这场show的最佳modle。老奶奶黑色简约连衣裙搭配罗马鞋,老爷爷的蓝色短裤于帽子交相呼应。搭配有复古车灯的自行车,俨然一个时尚的宠儿。
与自己体型不相匹的自行车竟然也能骑出味道。一双穿旧的布洛克鞋,仿佛与这辆车来自一个时代。
破旧牛仔服别有一番风味,现在的潮人如果骑一辆二八自行车不一定有这样的气场。
白色的自行车已经锈迹斑斑,然而时间赐予的天然痕迹才能散发出属于时光的气场。欧洲人是怀旧的,他们没有那么的喜新厌旧,一辆90年代的保时捷也能快意驰骋于街道,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是时间给予我们的礼物。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恐怕早已将他丢弃。
曾几何时,中国也是一个自行车大国。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去物质的财富时,自行车这个带有隐喻的符号就悄然落幕。爱慕虚荣的人用轿车彰显自己的身份,曾经作为重要陪嫁“三大件”之首的自行车被暴富的国人一脚踢开。
如今,当共享单车出现之后,自行车也许不再是穷酸的代名词,它甚至成为了风尚的坐标。那些一辈子都不准备学习骑自行车的人甚至开始“提跨上马”。此外,骑共享单车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社交的意味,和大家一同骑车意味着合群,谁也不想因为不会骑自行车而被人无意识的孤立起来。同学、同事之间的感情由一个小小的自行车再次巩固。
当共享单车成为一种风尚时,人们才逐渐开始关注它,这是不是返朴归真我说不好,但是,至少它回归了历史的舞台,再次被这个时代记起。只是,这一次他们失去了属于自行车个性的灵魂。
本文已在版权印备案,如需转载请访问版权印。
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