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时间管理课的思考

周末应朋友之约,去听了启明商学的公开课,讲时间管理的课程。我把课程的内容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做个简单分享。课程主要分三部分展开:

一、时间管理的方法

主要讲了当前使用比较多的四种工具:便签、要事优先、日程表、效率迭代(Gtd等工具),启明比较推荐适合自己的工具,Gtd等复杂,酷炫的工具一般人比较难掌握,分享的案例中使用的工具是要事优先。通过四象限来安排工作。

二、时间管理的本质(演讲的导师用的战略)

主要分享了时间管理的方法论,即从表象-本质-根源-解决问题。举例说明:场景-某高管:中层都很能干,基层总不给力,动作老走样怎么办?

表象:基层动作老走样。

本质:基层执行(子目标+环节)跟战略(目标+路径)不匹配。

根源:中层拆解时出问题。

解决方案:中层解决自己目标拆解问题。

三、启明提出的时间三浪理论

第一浪:做正确的事。不要理解老板说的表面意思,需要理解背后的原因,如果不明白可以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和疑问与老板进行沟通确认。例如:我是去上海好了还是武汉好?我们很容易从字面意思提出解决方案。但是这个问题的背景(我要去广州)是什么?我们大部分时候会忽略。

第二浪:用正确的人。很多时候部门招人都是因为有指标,为招人而招人。往往是觉得面试的时候聊的好,有逻辑,有想法就录用了。并不会去分析这人是否跟该岗位要求是否匹配,以及该人未来规划与公司未来发展的匹配度。

第三浪:把事做正确。不要急匆匆的根据字面意思去找解决方案。而是要进一步去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并确认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最后才去采取行动。

我听了分享后取得收货如下:

1、理解演讲者的逻辑思路,每一部分讲完都做小结。我觉得这种写ppt思路比较清晰,已经用到我自己的ppt写作中。

2、我以前处理工作上领导安排的事情,很多时候也是从字面意思去做。现在改为把理解的意思简短的完成后发给领导确认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上面提到的从表象-本质-根源-解决问题四个步骤还是蛮不错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3、我现在听演讲会去思考演讲者的逻辑以及他的目的。以前会觉得都分享的很有用,听了后像打了鸡血一样,但是过后就忘了。听的东西没有真正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这种听课是无效的。借用老子的一句话: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我现在对听课和看书比较大的改观是会停下来思考,能不能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没用上就是无效的。

    查理芒格说我们高中学完的知识就已经够用了,但我们还在不断的追求很多人分享的知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做知识的收集者,而没有真正的让知识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以前觉得学习概率,排列组合等知识都没啥用,但看完吴军老师的数学之美后觉得知识都是可以服务于生活的。只是自己没有完全理解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时间管理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