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好人的奏鸣曲——致电影《Life of ohters/窃听风暴》

昨天下午看完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甚至还在疑惑魏思乐究竟为什么会“反水”,今早又看到他清澈的眼神的剧照,立马想了个通透。

给好人的奏鸣曲——致电影《Life of ohters/窃听风暴》_第1张图片
片尾的眼神

这是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好电影,它或许不仅讲述了一个有温度的故事。以下仅以自己拙劣的文笔分享对这部影片的感想,同时也以此致意已然谢世的男主扮演者乌尔里希·穆埃。
故事讲述了是东德共产主义政府执政期间,对人民实施高压政策,通过“秘密警察”监测他们的言行,以此保持对人民和整个国家的控制。主人公既是警察学校的教授,也是“秘密警察”体制中的一员。在一次外出活动中看见了作家,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认为他可能并不如表现的那样没有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属于潜在的对党的有害分子,于是申请对其进行监视,起初这项动议还被他的上司嗤笑,之后其上司却出于自己的政治需要支持了这项名为“勇者行动”的监听活动,故事由此开始。
给好人的奏鸣曲——致电影《Life of ohters/窃听风暴》_第2张图片
作家&演员couple

起初,魏思乐的信念是非常淳朴的,即所谓他的入党誓言“我们是党的剑和盾”(奈何我找不到这张看起来很嘲讽的图了);而后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见识了这个体制对一位导演的剥夺与迫害,致其自杀身亡,在作家弹奏的导演送其作为生日礼物的乐谱中默默流泪;
给好人的奏鸣曲——致电影《Life of ohters/窃听风暴》_第3张图片
在奏鸣曲中哭泣
;之后甚至还出面劝阻了要走向被潜深渊的女主,此处我起初以为他仅仅是出于对女主的爱慕,而后的这个夜晚他却以买春度过,那他可能为之动容的,应当是爱情吧。他在这个体制之中所尚未品尝的美好的爱情。之后他的心理便一马平川地倒戈了阵营,之后的阴差阳错想放豪斯过境却躲过了暴露的危机,以及最后冒着生命危险转移了打字机,挽救了作家的命运。这部电影中有太多出色的双关,进而也有太多的解读。 引用一位朋友的话:“我一直觉得欣赏这种文艺作品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从一定程度上 受众对于这部作品的解释 相较于作者 表现出了更多受众本人性格的特点。我也一直坚信 尽可能把作品的解释权交还给观众的文艺作品 是更高层次的作品。”
这部电影的经典,也成就于它那些个第一遍观影中根本琢磨不出的细节。( 下文有严重剧透
此处的解读真的可谓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更愿意相信的解释是女主认出了这位曾经拯救过险些再次失足的自己的秘密警察,故选择相信这位“自己的观众”,坦白了物证的藏匿地点。
给好人的奏鸣曲——致电影《Life of ohters/窃听风暴》_第4张图片
言下之意“我是你的观众”

给好人的奏鸣曲——致电影《Life of ohters/窃听风暴》_第5张图片
别忘了,我是你的观众

之后女主回到家中,目睹警方上门搜查,不忍面对也不敢想象可能发生的后果,更无法再面对心爱的人,夺门而出却最终死于非命。
女主的悲剧命运,在那个时代之下是注定的。因为她不是作家,是个演员,所以她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表演,而她如果再也不能登台演出,那她这一生的确就是毁掉了,审问的时候魏思乐说:“想想你的观众”,这个点直接击溃了她。她和自杀的那个导演比男二那个作家更为需要,甚至的确是脱离不了这个体制,所以她无力反抗那些罪恶。
给好人的奏鸣曲——致电影《Life of ohters/窃听风暴》_第6张图片
无力的辩白和抗争

再进一步来说,又是一个对比,前文所提及的作家的好友导演是选择死亡来抗争,表明自己的立场;女主就是屈服了,泄密,沦为情妇,所以她最后说的是请原谅我,我太软弱了,因为她已经没有勇气面对被自己背叛的作家了,她选择招供的时候,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她大概都是不会原谅自己了的。接着我又想到的是,她这样委曲求全换来的,追求来的,就是真正的艺术了吗,还是说她所渴望的就是登台演出渴望观众的欢呼和致意?这种畸形的压力之下,她还能够追寻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吗?我觉得是不能够的。同时这两个人也是高压体制之下两种人性的反映吧。
给好人的奏鸣曲——致电影《Life of ohters/窃听风暴》_第7张图片
痛苦或许由此终结

本以为魏思乐暴露了援助作家cp的马脚,沦为拆信封的20年后,到两德统一故事就将落下帷幕。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年之后又四年。
德国统一之后东德秘密警察档案馆公开,男主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安全,完全是仰仗这位HGWXX/7的特务的牺牲自我。他决意找到他,却没想到出人意料的顺利。可所看到的却是一位平凡的辛劳的邮差
给好人的奏鸣曲——致电影《Life of ohters/窃听风暴》_第8张图片
作家在档案馆中亲手揭开了自己被监听却未遭牢狱之灾的秘密

给好人的奏鸣曲——致电影《Life of ohters/窃听风暴》_第9张图片
魏思乐带着笑默默穿行在大街小巷

于是又有两年,来到了这部电影的普遍泪点,作家出版了小说,路过书店的魏思乐进门,翻开了那本名为《献给好人的奏鸣曲》的书,如下扉页映入眼帘:
给好人的奏鸣曲——致电影《Life of ohters/窃听风暴》_第10张图片
致意

当店员问他是否要打包送人的时候,全场最佳的双关令无数观众潸然泪下
给好人的奏鸣曲——致电影《Life of ohters/窃听风暴》_第11张图片
This is for me.

“我尤其喜欢最后结尾的处理 很妙 就觉得从一个有时代距离的 感人的 被讲述的故事 变成一个能有强烈共鸣的 有温度的 共同见证的事”
我想,一部电影于个人而言好坏与否,就看它有多少情节多少点值得我们细说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好人的奏鸣曲——致电影《Life of ohters/窃听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