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学期我们在上海图乐园的试验,效果出奇的好,孩子们常常因为一个半小时的教学时间太短而自动延长课堂时间,迷恋玩游戏的男孩子们也都能够自觉放下游戏,沉浸在编程的乐趣当中。每节课都能够完成一到三个作品的孩子们满满的成就感。
这次泰国游学,深圳图乐园的三个孩子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编程,三天时间,孩子们从打字练习,计算机基础操作,scratch安装和编程,他们从最初的紧张,慌乱,变得安静,沉浸,甚至开始喜欢和享受其中。
仅仅三天的时间,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孩子爱上很多成年人也望而却步的艰涩计算机语言。
除了孩子们天生的电子土著,他们一出生,这个世界就充满了电子产品以外,还有什么让一个人自动自发地爱上艰难的学习呢?
学会提问
学习编程,我教的第一课是正确提问。孩子们在面对计算机时一无所知,这时候我跟孩子们讲的话好像是外语,很多术语听不懂“文件夹”,“保存到桌面”,“搜索”,“访问网址”……孩子们心中有无数的疑问,所以他们会习惯性问老师,“这是什么?”,“我该怎么做?”,“老师,我找不到?”……
如果我要做一个很nice的老师,那么课堂就会一片混乱。即使是1,2个孩子,我也应付不过来。
因此,我会先教会孩子们去问百度。有任何问题,先问百度。
但是问百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正确提问,百度才能提供更贴切的答案,而且最后还需要在很多条答案中筛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求助百度,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甚至很多成年人都不善于此。可是我却希望孩子们的起点高一些,学会了这一项技能,就能够为日后的学习节省数倍时间,因此在这里所花费的时间都是值得的。
刻意练习
相对于学校里的知识学习,编程无疑是更困难的,为何孩子们却能在编程中产生心流?
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说, 想要达到心流状态,需要学习的难度和技能正好配得上。 技能低学习难,就会焦虑;技能高学习简单,就会无聊。心流是学习难度稍微比你的技能高一点点,你历经一番忘我的挣扎把它完成。这样不但做事做得有意思、感到时间过得特别快,而且还能不断提高水平。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注意力高度集中。
这也是为什么学校教育不吸引人的原因。
学校教育围绕统一的教学大纲,是一套标准化考试的知识要点。我们的教学都是填鸭式,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这种教学的最大问题不是知识太难 —— 而是知识给的太容易。学生还没问,老师就已经给了。学生坐在教室里只是被动接受,没有一个疑问、挑战、挣扎、反馈的过程。
因此学生们很难在学校教育的学习中产生心流。
而编程课恰恰符合心流产生的条件。计算机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是全新的,有一定难度,而我也不打算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孩子们需要一上来就要说计算机的语言,和计算机对话,而不是求助我。
这样他们必须通过一番疑问,挑战,挣扎和反馈的过程,才能摸索着找到进入计算机世界的大门。
心流时刻的学习才更为扎实,有效。
浪费时间?
关于学习,家长们似乎过于焦虑时间。我常常听到家长们指责孩子太浪费时间。而我恰恰认为一开始的学习必须要舍得浪费时间。
我总是从犯错中学习,这是我学习的一个法门。
做研究生课题时,我当时需要在linux操作系统下安装oracle8i,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每次安装都失败,实验室里的数据库大拿都帮我解决过各种各样的问题。
后来,有位田师弟找到了我总是犯错的原因,他说我是必须要测试过所有的问题,才能够放心按照正确步骤安装成功的人。
从我那些年犯过的无数错误中,我学习到的就是,犯错没啥了不起,犯的错多了,我就知道总有个正确的方案在某个地方等着我。我需要做的就是把它找出来。
因此,在编程课上,我很喜欢看孩子们犯错,喜欢看他们在那些角落里兜兜转转,一边犯错一边突围。
任何时候,自主选择,跌倒了爬起来,认真反思,然后进步,这样的学习看似浪费很多时间,但是学习的效果却是多维度的。这个过程孩子们除了知识,技能的学习,他们还需要摸索学习方法,觉察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自信和成就感。
从而让孩子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这次游学才刚刚开始,20天的时间里,我期待着你们的蜕变,希望你们在充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随身携带着最重要的学习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