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一月,冷的不只是天气,“金九银十”的校招旺季也随之进入尾声。
好消息是功底比较扎实和幸运的同学应该已经得到实习的机会了,那么在这里先恭喜大家。
坏消息是你已开始新一轮的“取经之路”,路上的“妖魔鬼怪”已经开始对你虎视眈眈,你做好准备了吗?
作为目前相对而言比较火的岗位:产品经理,相信不少同学有所了解,甚至已经入坑了。
那么“产品经理的打野之路”该怎么走,如何快速升级成Carry全场的MVP呢?玩过英雄联盟游戏的人都知道,一局游戏可以大致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由于本篇文章是写给产品新坑的,所以咱们先说“打野之路”的前期怎么走。
“打野”之所以是“打野”,就是因为在前期的时候,各个兵线上多你一个碍事,少你一个也没什么,你需要的是“野蛮生长”,这就是产品的前期阶段——功能型产品经理阶段。
首先了解什么是功能型产品经理
说到产品,产品人和大部分其他岗位的人的叫法是“打杂的”。没错,在功能型产品经理这个阶段上的产品人,说是为产品打杂也不为过。
在这个阶段,你的一天通常就是这么过的:拿到需求,做框架,做布局,做原型,写简单的产品说明文档。然后在需求评审和研发阶段,被“程序猿”问的哑口无言,面红耳赤甚至开始争吵。这一阶段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情况,其实是我们还没有对产品建立起整体的概念。
功能型产品经理大部分的需求都是来自领导、运营和销售等内部需求,这些需求本身可能很少设计产品业务和逻辑,甚至大部分需求都不知道为什么(比如来自“领导干爹”的需求),而这个时候,你又不得不接,所以就难免在跟技术爸爸们对接的时候出现以上情况。
那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坎宁汉姆定律说:“在互联网上得到正确答案的最好方式不是问问题,而是发布一个错误答案。”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这一句话阐明这个阶段考验产品经理的三个基本能力:
一、执行能力
功能型产品经理阶段最主要的能力就是执行能力,而进步最快的捷径之一就是用最快的方式将需求提炼、具象化为原型,并用最快的速度跟需求方确认是否符合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细致的打磨。因为当领导或者运营部门讲一个需求放到你面前的时候,就已经表明,这个需求至少已经经过了领导和运营部门领导的审核,无需再探讨做不做的问题,而是要思考怎么做。所以你要用你强大的执行力(没有的话,借也要借来)去完成前期的构思,这个时候执行力就是岗位的生命力。这个节点你需要做三点:
1、分解需求
在拿到需求后,你需要对需求进行分解,分解前需要问几个问题:
需求是谁提出的?
原有使用场景是什么?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分解的维度可以简单的分为:前端、后台;也可以按照需求涉及的业务部门、角色等进行分解。拆分完成后,需求原本的操作流程和业务逻辑也就呈现出来。
2、重组需求
重新组合需求的时候,并不是将原有需求列出来而已。而是拆分后的需求,按照产品呈现出来的操作流程和业务逻辑加以优化处理,不管是交互,还是UI,都要有一个大致的轮廓,这样在讲解需求的时候能够更有理论依据。
3、重新审视流程上下游
这一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前一步的强化,让你能够站在全局视野下,看到该需求对整个流程的影响,看是否会影响现有流程的顺利进行?是否对转化有益处?对以后的需求是否有借鉴意义?其实也是提前对需求的一个复盘。
二、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一项软实力,可能会有人人格魅力大,没有需求文档程序媛都帮你研发出来,(这种人请出门右拐,谢谢)。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程序员并不为你的原型买单,因为原型上展示的内容并不是全部的程序逻辑。比如下文的登陆页面。
我们在一般情况下只会考虑正常流程,而程序需要考虑什么呢?
判断手机号数位、超过规定数位怎样显示?
判断手机号号段(18、17、15...),号段不存在怎么显示?
点击获取验证码正常显示什么?错误显示什么?错误如何提示?
验证码显示几位、超过规定数位怎么显示?
验证码不正确如何提示?
点击提交后正确怎么提示?错误怎么提示?......
大概的流程可能就像是下图展示的:
对于计算机而言,它没有情感,不理解人类的这一系统语言环境,生活习惯,生活常识。它只严格按照它的语言规则,编译原理一步一步,老老实实,丝毫不露地往下执行,就不要指望程序自己帮你改正了。在跟技术小伙伴提需求的时候,如果我们还要让他们边写,边考虑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何处理,会大大降低技术小伙伴的效率。
所以,这里页要提到需求文档的重要性。不只是用来防撕,更重要的还是提高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三、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其实就是有脉络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如何化繁为简,用最快的时间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这里有一些基本的方法用以提高我们这方面的能力:
1、提问题
就像前文沟通能力里提到的那些问题,我们不妨站在程序员的立场上,多想自己提几个问题,通常的5W1H方式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日常需求了
2、逆向思维
我们可以先从想要的结果出发,倒推出我们现在需要做些什么。这个方法是跟上图中的思维刚好是相反的,通常是我们在做项目管理的时候,在规划和管理某些既定目标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帮我们确定时间节点。
3、研究前辈和调研
哈哈...这一点可能是大多数产品人入坑的时候都有做过的,可能是研究前辈留下的遗产(该前辈可能已被程序员在产品上线时宰了祭天了QAQ),也可能进行一些产品调研。建议这两种方法结合一下,将所有的产品逻辑能够熟记,并能够排演,因为这些逻辑是经过前辈排演过得,甚至有些坑已经填过了,所以这样就可以建立扎实有正确的逻辑观念,再通过研究其他产品增加阅历,相信会有较大提升的。
“产品经理的打野之路”的前期理论还有很多,再往后还有“出装”“路线”“Gank”等等没讲到呢,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