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时间花费。每做一件事之前都会衡量一下,是不是对自己重要的事,是不是自己想做的事。
这个春节是在娘家度过的,没有工作,没有家事。也没有花很多时间在不喜欢的事上,比如:无意义的应酬,在交通上浪费时间,在超市排队采买,整晚的抢金额微小的红包.....
因此,我过了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春节。基本按照计划,完成甚至部分超越了大数据学习的阶段目标。
父母是老人家,习惯白天看电视,我家对面正好有家漫咖啡。我就直接流窜到那里,看个半天书。
本来挺喜欢漫咖啡的,但来的太频繁,都有点喝腻了...没办法,虽然走20分钟就可以到另外几家咖啡店,但北方天气太冷了...
大过节的学习也不是我一个人,咖啡馆大年初一也开门,人不多也不算很少。有人用手提电脑,处理一些看上去比较复杂的表格,或者有人在学雅思什么的,大概准备申请出国。看,你并不孤单,你并不是个异类。
回想过去n年,自己是怎么度过的:
整晚的看春晚,从开头看到落幕;
看了春晚,第二天第三天又看其他台的新春晚会,相声小品(其实好多是咯吱你都不会笑的那种);
整个假期都在玩;
在某些网站灌水无数.....
如果有时光隧道,真想回去找到当时的自己,把那时蒙昧无知的自己狠狠的摇晃醒。
看现在很多十几二十岁的小朋友都很会想,自己想做什么专业,学习什么方向,都很有目标,而当年的自己,就是一个番薯,一个心眼儿都没有。
现在虽然时间远没有那么充裕,但毕竟人还是有成长的,懂得制定计划,以及给予动力。
动力方面,因为开工后就只能用碎片时间学习了,时间和精力都不能保证。而现在呢,是辛苦工作了一年才有这几天有薪假期,自然不想乱用。不用为了钱卖命,反而一边有钱拿一边还可以有大块的时间学习,真是太爽了有没有。
按照进度计划做了表格,大致分为早中晚三部分。每完成一项就由灰色转黑。见下图
正好这段时间,李笑来老师分享了一个讲座,提到“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他说,“如果感受细微变化能力差的话,那么他在学习任何技能的时候,他相对更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或者退步,所以,进步的时候少些快乐,退步的时候少些痛苦......
因此,在任何可能的时候,都要自己想办法找到一定的方式,或用工具,或用自己刻意找到的方法,放大那细微的变化,让自己感受到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变化……”
我这样不厌其烦地,看完每一段视频,读完每几页书,都milestone般的记载下来,也算是异曲同工,用细微的变化来大大的鼓励自己。
毕竟放假有一整天的时间,每天看10页书,一两段视频,再打打程序,只要刻意的安排时间,还是坚持的下来的。蚂蚁搬家,日积月累,再回头也能发现自己还是有进了一大步。
(当然,这一大步只是相对于我这种编程小白而言)
这三周左右完成了:
看完了《深入浅出数据分析》,这本书比较浅显,可以看看作为基础积累;
看了大半本《深入浅出统计学》,前300页比较好理解,后面离散分布开始抓瞎,需要复习。
看完一个15节的视频课程(虽然后面比较囫囵吞枣,也是对各种统计模型搞不清)
开始了一个编程课程的尝试,后事如何,且待分晓
实践了一下,把过程写了两篇特别浅的笔记。获得首页推荐及关注。
这段时间过得很幸福。毕竟这种进度,比起考研生那种早中晚都泡在图书馆的schedule,还是轻松多了。
每天都幸福的8点以后起床,
陪父母吃了n家好吃的馆子(都是附近吃的,所以沒在路上耽誤了時间)
見了一次朋友(花费半天)
看了夏洛克第四季,模仿遊戏和精絕古城
其实也很无聊的看了春晚
做了三次keep(這点做的不好,也没有户外跑步)
最后,说一下李笑来老师提到的另一个题目:对平行世界的感知。
我的一个朋友在2015年放弃她本专业的博士,一边工作一边修了统计硕士,转行为data scientist。我在她的博客里看到她提到转行,但当时这些就是一个与我无干的世界,什么sql,什么r语言。现在开始自学数据分析,这些记忆突然跑回来,我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什么。还好,现在我也多少踏入了那个平行世界,我的视野可以更加宽广了,认识和面对这个世界的工具也更加完备。也许日后我会渐渐发现,自己曾经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平行世界,但即使那样,我觉得也比永远懵懂无知,一直到死都不知道要好得多得多。
错过虽然可惜,但自己已经成年,更懂得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和注意力,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步,走出更适合自己的努力路径。这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春节,但希望日后更有效率的人生片段,能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