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三个月,我来日本的生活就满整整五年。独在异乡为异客,多多少少有些唏嘘感叹。
五岁那年,认识了第一个日本人—流川枫。当然,我并不愚蠢地认为他和我是同一世界的人。但至少当我走在湘南的海边,闻着海腥味被海风抚慰着的时候,我幻想过自己进入到他所在的空间,我们感受着同样的街景呼吸着同样的空气。
无论何时前往镰仓高校前的车站,那里总是有游客在拍照纪念。我想,试图进入异次元的人或许不止我一个。
来日本之前,我和少数“日饭”一样,对这个国家充满了迷恋与向往。事实上,这个国家也确实没让我失望。
说得更直白一点,让我“失望”的反而是日本人,而不是日本。这句话用在中国,或许可以反着说。
不得不说的是,日本真的是世界上最有规矩与秩序的国家。这跟日本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有关。学校教育要求孩子们从小守规矩讲秩序,所以日本人很喜欢按规章制度办事,中国式的“人情”在日本几乎行不通;在公共场合,也很难看到中国式的插队、抢座、大声喧哗。家庭教育在一个孩子成年后就可以算作结束了,作为个体,日本人从小被要求独立自律,上大学后几乎都是自己在外租房,打工赚取生活费;成家后很少有人会和父母一起生活,若父母愿意帮忙带带孩子是情分,不愿帮忙也是天经地义的,甚至很多家庭有了小孩后,更倾向女性辞掉工作照料家庭。当然,随着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为了减轻生活负担,现在有一部分女性会在生完孩子后回到工作岗位。
论治安安全,日本敢称第二,恐无其他国家敢说自己第一。安全到什么程度呢,举两个例子。
我在读书时代,每周三天都要在便利店打晚工。一般到晚上十一点才结束,收拾一下跟前辈聊聊天然后赶电车回家基本都快一点了。我住的地方离最近的车站要走十三分钟,其中有很长一段路是住宅小巷,来过日本的朋友们应该知道,那种小巷非常窄,七拐八绕,路灯昏暗,虽不至于不见五指,但也是老长一段路才有一些光亮。就这样的路,几乎每天凌晨才回家的我走了两年。要放在国内,恐怕没有女性敢独自步行。
另一件事,是听我朋友说的。她的一个男性同学,无论在家睡觉还是外出,从不锁门。日本大部分住房的门,在没有锁的情况下都是可以从外面打开的。问他不锁门的理由,他说一是没啥偷的,二是日本安全,不会有人随便进来的。要知道,他说的都是实话。真的有很多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很少锁门,甚至连“万一”这个概率都忘记了。
再来说说日本的整洁干净。我做地陪服务最尴尬的便是有些中国客人走在大街上突然想丢垃圾而放眼望去大街小巷都没有一个垃圾桶的时候。是的,即使像东京大阪这样的人流量大的大都市,公共地方也是很少设置垃圾桶的。不光没有垃圾桶,连城市清洁工也是极少的。一般我们都习惯了随身带个塑料袋,当天的垃圾带回家扔掉。养成这个习惯需要花点时间,我当初也是各种不习惯,埋怨不方便。现在想想,这种公众的约束力,确实是让城市变得美丽干净的原因之一。这里我们先不谈国民素质的差距,毕竟很多在国内喜欢随地随丢的游客在日本这种大环境的束缚下,也会不好意思随手扔垃圾(当然即使真的当众丢了,可能日本人也不会立马出来指责你,除了让他们多一个私下嚼中国人舌根的话题,几乎没有其他影响)。由此可见,其实我们中国人不一定是素质低,而是生在一个没有公约力的大环境中。
为什么要说日本人很让我“失望”呢?在这尚不足五年的时间里,从同学老师到打工的前辈,再到公司里的日本同事,我所接触到的日本人,长年生活在一个有规则的社会里,这样的环境带给他们的快乐远比不上他们被约束的压力多。
一个社会的成熟规范,必定有与其相适应的社会规则来制约人的行动,但凡事都需讲求一个度,日本社会的规则显然已超过这个度。由此造成的,不是一代代日本人的垮掉,而是表面恭谦客套,实则内心淡漠虚伪。
在日本,莫说外国人与日本人,就连许多日本人也表明,很难有交心的朋友,因为人与人之间总是保持着一段距离。与我们中国人相反,只要投缘,那自然是要当做朋友对待。
中国正是太讲“人情”,于是现今社会才有了“靠关系”的套路。中国也正是太无社会规矩,以及社会约束力太小,所以才有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我常想,若是中国和日本互相折中一下该多好,人情与规则两不误。然而天下却没有这等美事,所以依旧是日本有日本的好,中国有中国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