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同步
在大多数实际的多线程应用中,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程需要共享对同一数据的存取。多个线程或者进程在读写一个共享数据时结果依赖于它们执行的相对时间的情形,称为竞争条件。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原子性的概念。在Java中,对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的读取和简单赋值操作是原子性操作,即这些操作是不可被中断的,要么执行,要么不执行。
比如下面4条赋值语句:
1)x = 10 2)x = y 3)x++ 4)x = x + 2
只有1)是原子性操作,2)要先读取y的值并放入寄存器,再赋值给内存中的x,3)和4)则都要先读取x的值。
所以一条非原子性的Java语句由多条指令组成,它在执行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可能被其他线程打断。而不同线程操作的又是同一个数据,所以造成了数据更新延迟、更新的数据被覆盖等讹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达到线程同步的目的。我们需要引入锁。多线程的锁,其实本质上就是给一块内存空间的访问添加访问权限,因为Java中是没有办法直接对某一块内存进行操作的,又因为Java是面向对象的语言,一切皆对象,所以具体的表现就是某一个对象承担锁的功能,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是一个锁。现在的Java语言中,提供了两种锁,一种是语言特性提供的内置锁,还有一种是 JDK 提供的显式锁。本文我们来介绍内置锁,即 synchronized 关键字
synchronized 关键字
内置锁是用语言特性实现的锁,即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又叫同步锁、互斥锁,Java的所有对象都有一个同步锁,甚至每个类的class对象也对应一个同步锁。
我们先引入一个临界区的概念,临界区是一个用以访问共享资源的代码块,这个代码块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执行。这种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使用临界区资源排他性执行的情况称为线程互斥。
Java提供了同步机制。当一个线程试图访问一个临界区时,它将使用一种同步机制来查看是不是已有其他线程进入临界区。如果没有其他线程进入临界区,它就可以进入临界区,即获得了该同步锁;如果已有线程进入了临界区,即同步锁被其他线程占用,它就被同步机制挂起,直到进入的线程离开这个临界区并释放锁,JVM允许它持有锁才能进入临界区。如果在等待进入临界区的线程不止一个,JVM会随机选择其中的一个,其余的将继续等待。
使用synchronized内置锁的好处在于,无论线程是执行完临界区代码正常退出还是抛出异常,JVM都会自动释放锁。
synchronized 同步方法
"线程安全"与"非线程安全"是学习多线程技术一定会遇到的经典问题。"非线程安全"其实会在多个线程对同一个对象中的实例变量进行并发访问时发生,产生不符合预期的结果。而"线程安全"获得的实例变量的值是经过同步处理的,总是得到正确结果。
方法内的变量为线程安全
"非线程安全"问题存在于"实例变量"中,如果是方法内部的私有变量,则不存在"非线程安全"问题,所得结果也是"线程安全"的。
HasSelfPrivateNum.java
ThreadA.java
ThreadB.java
Run.java
运行结果
分析
方法中的变量不存在非线程安全的问题,这是方法内部的变量私有的特性造成的。
实例变量非线程安全
如果多个线程对同一个对象中的实例变量进行并发访问,则可能出现非线程安全。
HasSelfPrivateNum.java
ThreadA.java
ThreadB.java
Run.java
运行结果
我们发现出现了非线程安全问题,只要在方法前加synchronized 关键字将方法变为同步方法即可,修改HasSelfPrivateNum.java如下:
HasSelfPrivateNum.java
运行结果
多个对象多把锁
再来看一个实验:
HasSelfPrivateNum.java
ThreadA.java 和 ThreadB.java
Run.java
运行结果
分析
虽然addI方法是同步方法,但两个线程访问的是不同HasSelfPrivateNum实例的addI方法。要注意 synchronized 关键字修饰方法取得的锁是对象锁,锁住的是对象,而不是把一段代码或方法当作锁。所以上面的例子创建了两个对象,也就创建了两把锁,不同线程虽然获得了锁,但锁住的是不同的两个对象,所以打印结果是异步的。
synchronized 方法与锁对象
来看一个例子:
MyObject.java
ThreadA.java
ThreadB.java
Run.java
运行结果
我们看到两个线程能一同进入methodA方法,修改MyObject.java
MyObject.java
运行结果
结论
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声明的同步方法一定是排队运行的。另外,只有共享资源的读写才需要同步化,如果不是共享资源,那么根本没有同步的必要。
注意
由于 synchronized 关键字修饰同步方法锁住的是对象,我们来设想这样两种情况:
假设某对象有一个同步方法A,一个非同步方法B和一个同步方法C。
1)一个线程调用同步方法A,获得了内置锁,另一个线程完全可以调用非同步方法B。
2)一个线程调用同步方法A,获得了内置锁,另一个线程如果调用同步方法C,由于该对象被第一个线程锁定,该线程无法获得锁,会进入同步阻塞,直到第一个线程释放锁才能竞争锁来调用方法C。
数据不一致
虽然在赋值的时候进行了同步,但在取值的时候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即数据不一致。来看下面的例子:
PublicVar.java
ThreadA.java
Test.java
运行结果
分析
出现数据不一致的原因是因为getValue()方法不是同步的,假设setValue()方法在修改完username后出现了线程切换,由于getValue()方法未加锁,另一个线程就可以取得并打印出修改了用户名但尚未修改密码的数据,造成了数据不一致。解决方法还是给getValue()方法加上 synchronized 关键字:
运行结果如下:
运行结果数据不一致问题解决了,这是因为getValue()方法加锁之后,getValue()方法必须等setValue()被完整执行后才能被调用,此时username和password都已经被赋值。
synchronized 锁重入
可重入锁:又称递归锁,可重入是指自己可以再次获取自己内部的锁。比如有一个线程获得了某个对象的锁,此时这个对象锁还没有释放,当其再次想要获取这个对象的锁的时候还是可以获取的,如果不可锁重入的话,就会造成死锁。
关键字 synchronized 拥有锁重入的功能,也就是在使用 synchronized 时,当一个线程得到一个对象锁后,再次请求此对象锁时是可以再次得到该对象的锁的。这也证明在一个 synchronized 方法 / 块的内部调用本类的其他 synchronized 方法 / 块时,是永远可以得到锁的。
Service.java
MyThread.java
Run.java
运行结果
应用场景:
1、递归调用一个带锁的方法
2、在一个带锁的方法里嵌套调用另一个需要同一个对象的锁的方法
注意:如果锁是不可重入的,那么线程无法进入内部方法执行,也无法继续执行释放外部方法的锁,于是造成了死锁。
每个锁关联一个线程持有者和一个计数器。当计数器为0时表示该锁没有被任何线程持有,那么任何线程都都可能获得该锁而调用相应方法。当一个线程请求成功后,JVM会记下持有锁的线程,并将计数器加1。此时其他线程请求该锁,则必须等待。而该持有锁的线程如果再次请求这个锁,就可以再次拿到这个锁,同时计数器会递增。当线程退出一个ReentrantLock锁住的方法或synchronized方法/块时,计数器会递减,直到计数器为0才释放该锁。
可重入锁也支持在父子类继承的环境中
Main.java
Sub.java
MyThread.java
Run.java
运行结果
分析
当存在父子类继承关系时,子类是完全可以通过“可重入锁”调用父类的同步方法的。
出现异常,锁自动释放
当一个线程执行的代码出现异常时,其所持有的锁会自动释放。
同步不具有继承性
同步不能继承,父类的方法使用了同步,还得在子类方法上添加 synchronized 关键字。
synchronized 同步代码块
用关键字 synchrozied 声明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弊端的,比如A线程调用同步方法执行一个长时间的任务,那么B线程必须等待比较长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synchronized 同步语句块缩小临界区范围来解决。
被修饰的代码块称为同步代码块,其作用的范围(临界区)是大括号{}括起来的代码,锁住的对象是括号里的obj对象,如果是this,就表示锁住当前对象。
例如:
synchronized(obj) /*obj是同步锁锁住的对象,如果是this,
就表示锁住当前对象*/
{
System.out.println("我是同步代码块");
try
{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如果同步代码块的临界区包括某个方法体全部的代码,锁住的对象是调用这个方法的对象,那么这种同步代码块的写法就等价于同步方法。
public void Method()
{
synchronized(this){
System.out.println("我是同步方法1");
try
{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等价于
synchronized public void Method()
{
System.out.println("我是同步方法2");
try
{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我们一般使用同步代码块包括对象非静态方法的一部分代码(一般是处理公共实例变量或资源的代码),这样代码一部分是异步的,另一部分是同步的,既实现了并发,又避免了非线程安全的问题。
synchronized 代码块间的同步性
在使用同步 synchronized(this) 代码块时需要注意的是,当一个线程访问object的一个synchronized(this)同步代码块时,其他线程对同一个object中所有其他synchronized(this)同步代码块的访问将被阻塞,这说明 synchronized 使用的"对象监视器"是一个。
将任意对象作为对象监视器
三个结论
synchronized(class) 代码块
其临界区是synchronized后面大括号括起来的部分,对该类的class对象加锁,锁住的是这个类的所有对象。 例如下面的代码锁住的是Test类的所有实例:
synchronized(Test.class){
System.out.println("我修饰Test类");
try
{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静态同步 synchronized 方法
其临界区是整个静态方法,是对该类的class对象加锁,锁住的是这个类的所有对象。
例如:
public class Test{
synchronized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
System.out.println("我修饰静态方法");
try
{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下面使用同步代码块的写法是等价的,临界区是整个静态方法,锁住的对象也是这个类的所有对象。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
{
synchronized (Test.class)
{
System.out.println("我修饰静态方法");
try
{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当然静态同步代码块也可以用于非静态方法,只不过锁住的不只是某个对象,而是整个类的所有实例:
public void Method()
{
synchronized (Test.class)
{
System.out.println("我修饰非静态方法");
try
{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对象锁和类锁
根据锁住的是对象还是类,我们把同步锁分为对象锁和类锁。
对象锁是用于非静态方法或者一个对象实例上的(即 synchronized 同步方法和 synchronized 同步代码块);类锁是用于类的静态方法或者一个类的class对象上的(即 synchronized 静态同步方法和 synchronized 静态同步代码块)。我们知道,类的对象实例可以有很多个,即每个实例有一个对象锁,不同对象实例的对象锁是互不干扰的;但是每个类只有一个class对象,每个类只有一个类锁。
也就是说,对象锁只是锁住了一个对象的代码段,防止多个线程同时执行同一对象的同一代码段,但多个线程访问不同对象的这一代码段不受干扰。而类锁则可以锁住同一个类的所有实例对象,它起到了全局锁的作用,真正锁住了代码段。
特别注意:对于同一个类A,如果线程1争夺A对象实例的对象锁,线程2争夺类A的类锁,这两者不存在竞争关系。只有多个线程同时请求同一个对象的对象锁或同一个类的类锁才会发生竞争。
例子见大牛博客:synchronized锁住的是代码还是对象
注意: 我们在用synchronized关键字的时候,能缩小代码段的范围就尽量缩小,能在代码段上加同步就不要再整个方法上加同步。这叫减小锁的粒度,使代码更大程度的并发。原因是基于以上的思想,锁的代码段过长,其他线程等待进入临界区的时间会很长。
学习了synchronized关键字,我们就可以解决银行转账的讹误了!只要用给setAccount()和drawAccount()加锁即可。
String 的常量池特性
在 JVM 中具有 String 常量池缓存的功能。如图:
将 synchronized(string) 同步块与 String 联合使用的时,要注意常量池带来的一些例外。
Service.java
ThreadA.java和ThreadB.java
Run.java
运行结果
分析
我们发现结果出现了死循环,即线程A一直运行而不释放锁,这是因为两个线程持有相同的锁,都锁住了 String 对象 "AA",这就是字符串常量池所带来的问题。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步 synchronized 代码块都不使用 String 作为锁对象,而改用其他,比如 new Object() 一个 Object 对象,它并不放入缓存中。
同步 synchronized 方法的无限等待与解决
同步方法容易造成死循环。
Service.java
ThreadA.java 和 ThreadB.java
Run.java
运行结果
线程A进入了死循环,线程B永远得不到运行。
修改Service.java
死循环问题解决
多线程的死锁
死锁是多线程编程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如果所有的线程都在互相等待不可能被释放的锁,那么程序就发生了死锁。来看下面的例子:
DealThread.java
Run.java
运行结果
分析
线程 a 持有了 lock1,线程 b 持有了 lock2。a 释放 lock1 需要先得到 lock2,b 释放 lock2 需要先得到 lock1。于是造成了死锁。
使用内置锁的缺点:内置锁在采取的是无限等待的策略,一旦开始等待,就既不能中断也不能取消,容易产生饥饿与死锁的问题。在线程调用notify方法时,会随机选择相应对象的等待队列的一个线程将其唤醒,而不是按照FIFO(先入先出)的方式,如果有强烈的公平性要求,就无法满足。
可见性
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值的修改,能够及时地被其他线程看到。
共享变量
如果一个变量在多个线程的工作内存中都存在副本,那么这个变量就是这几个线程的共享变量。
可见性引发的问题
在深入讨论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RunThread.java
Run.java
运行结果
分析
我们发现虽然主线程main已经把 isRunning 变量赋值为 false,线程 thread 仍然陷入死循环无法停止,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Java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型(JMM)
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描述了Java程序中各种变量(线程共享变量)的访问规则,以及在JVM中将变量存储到内存和从内存中读取中变量这样的底层细节。
Java内存模型试图屏蔽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内存访问差异,以实现让 Java 程序在各种平台下都能达到一致的内存访问效果。
关键点:
1)所有的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中。
2)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内存,里面保存该线程使用到的变量的副本(主内存中该变量的一份拷贝)。
注意:这里的主内存、工作内存与Java内存区域的Java堆、栈、方法区不是同一层次内存划分,这两者基本上没有关系。
如图所示:
规定
1)线程对共享变量的所有操作都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进行,不能直接从主内存读写。
2)不同线程之间无法直接访问其他线程工作内存中的变量,线程间变量值的传递需要通过主内存来完成。
所以我们知道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主线程main修改 isRunning 的值为 false,但这个修改对于 thread 线程不可见,即 thread 线程取到的 isRunning 变量值仍然为 true。因为主线程把 isRunning 的值更新到主内存,而 thread 线程一直从自己的工作内存中取值,工作内存和主内存的变量存在不一致,所以 thread 取到的 isRunning 一直为 true
在setRunning()方法前加 synchronized 或在 isRunning 变量之前加 volatile,再次运行
thread 线程停止了,说明 isRunning 变量对于它可见。
JMM属于语言级的内存模型,它确保在不同的编译器和不同的处理器平台之上,通过禁止特定类型的编译器重排序和处理器重排序,为程序员提供一致的内存可见性保证。
对于编译器,JMM的编译器重排序规则会禁止特定类型的编译器重排序(不是所有的编译器重排序都要禁止)。对于处理器重排序,JMM的处理器重排序规则会要求Java编译器在生成指令序列时,插入特定类型的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s,Intel称之为Memory Fence)指令,通过内存屏障指令来禁止特定类型的处理器重排序。
内存交互操作
由上面的交互关系可知,关于主内存与工作内存之间的具体交互协议,即一个变量如何从主内存拷贝到工作内存、如何从工作内存同步到主内存之间的实现细节,Java内存模型定义了以下八种操作来完成:
- lock(锁定):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把一个变量标识为一条线程独占状态。
- unlock(解锁):作用于主内存变量,把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变量释放出来,释放后的变量才可以被其他线程锁定。
- read(读取):作用于主内存变量,把一个变量值从主内存传输到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以便随后的load动作使用
- load(载入):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read操作从主内存中得到的变量值放入工作内存的变量副本中。
- use(使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把工作内存中的一个变量值传递给执行引擎,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需要使用变量的值的字节码指令时将会执行这个操作。
- assign(赋值):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从执行引擎接收到的值赋值给工作内存的变量,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给变量赋值的字节码指令时执行这个操作。
- store(存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把工作内存中的一个变量的值传送到主内存中,以便随后的write的操作。
- write(写入):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store操作从工作内存中一个变量的值传送到主内存的变量中。
如果要把一个变量从主内存中复制到工作内存,就需要按顺序执行read和load操作,如果把变量从工作内存中同步回主内存中,就要按顺序地执行store和write操作。Java内存模型只要求上述两个操作必须按顺序执行,而没有保证必须是连续执行。也就是read和load之间,store和write之间是可以插入其他指令的,如对主内存中的变量a、b进行访问时,可能的顺序是read a,read b,load b, load a。
Java内存模型还规定了在执行上述八种基本操作时,必须满足如下规则:
- 不允许read和load、store和write操作之一单独出现
- 不允许一个线程丢弃它的最近assign的操作,即变量在工作内存中改变了之后必须同步到主内存中。
- 不允许一个线程无原因地(没有发生过任何assign操作)把数据从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中。
- 一个新的变量只能在主内存中诞生,不允许在工作内存中直接使用一个未被初始化(load或assign)的变量。即就是对一个变量实施use和store操作之前,必须先执行过了assign和load操作。
- 一个变量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条线程对其进行lock操作,lock和unlock必须成对出现
- 如果对一个变量执行lock操作,将会清空工作内存中此变量的值,在执行引擎使用这个变量前需要重新执行load或assign操作初始化变量的值
- 如果一个变量事先没有被lock操作锁定,则不允许对它执行unlock操作;也不允许去unlock一个被其他线程锁定的变量。
- 对一个变量执行unlock操作之前,必须先把此变量同步到主内存中(执行store和write操作)。
JMM的三大特性
1. 原子性
Java 内存模型保证了 read、load、use、assign、store、write、lock 和 unlock 操作具有原子性,例如对一个 int 类型的变量执行 assign 赋值操作,这个操作就是原子性的。但是 Java 内存模型允许虚拟机将没有被 volatile 修饰的 64 位数据(long,double)的读写操作划分为两次 32 位的操作来进行,即 load、store、read 和 write 操作可以不具备原子性。
有一个错误认识就是,int 等原子性的类型在多线程环境中不会出现线程安全问题。前面的线程不安全示例代码中,cnt 属于 int 类型变量,1000 个线程对它进行自增操作之后,得到的值为 997 而不是 1000。
为了方便讨论,将内存间的交互操作简化为 3 个:load、assign、store。
下图演示了两个线程同时对 cnt 进行操作,load、assign、store 这一系列操作整体上看不具备原子性,那么在 T1 修改 cnt 并且还没有将修改后的值写入主内存,T2 依然可以读入旧值。可以看出,这两个线程虽然执行了两次自增运算,但是主内存中 cnt 的值最后为 1 而不是 2。因此对 int 类型读写操作满足原子性只是说明 load、assign、store 这些单个操作具备原子性。
Java中主要有三种实现原子性的方式:
- synchronized(悲观锁)
- ReentrantLock(悲观锁)
- AtomicInteger(乐观锁)
2. 可见性
可见性指当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其它线程能够立即得知这个修改。Java 内存模型是通过在变量修改后将新值同步回主内存,在变量读取前从主内存刷新变量值来实现可见性的。
Java中主要有三种实现可见性的方式:
- synchronized
- volatile
- final,被 final 关键字修饰的字段在构造器中一旦初始化完成,并且没有发生 this 逃逸(其它线程通过 this 引用访问到初始化了一半的对象),那么其它线程就能看见 final 字段的值。
看下面的this引用逃逸代码:
public class FinalExample{
final int i;
static FinalExample obj;
public FinalExample(){
i=1;//(1)
obj=this;//(2)
//(1),(2)可能被重排序
}
//线程1
public static void writer(){
new FinalExample();
}
//线程2
public static void reader(){
if(obj !=null){
int temp =obj.i;
}
}
}
由于 (1),(2) 可能被重排序,当线程1开始执行,被构造的对象的引用会在构造函数内逸出,然后线程2开始执行就访问到了还未赋值的final 变量 i, 最后线程1才在构造函数内部给 i 赋值。这就无法保证对象被其他线程正确的查看。
3. 有序性
有序性是指:在本线程内观察,所有操作都是有序的。在一个线程观察另一个线程,所有操作都是无序的,无序是因为发生了指令重排序。在 Java 内存模型中,允许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指令进行重排序,重排序过程不会影响到单线程程序的执行,却会影响到多线程并发执行的正确性。
volatile 关键字通过添加内存屏障的方式来禁止指令重排,即重排序时不能把后面的指令放到内存屏障之前。
也可以通过 synchronized 来保证有序性,它保证每个时刻只有一个线程执行同步代码,相当于是让线程顺序执行同步代码。
happens-before原则
happens-before是指对于两个操作A和B,这两个操作可以在不同的线程中执行。如果A happens-before B,那么可以保证,当A操作执行完后,A操作的执行结果对B操作是可见的。
1. 单一线程原则
在一个线程内,在程序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的操作。
2. 管程锁定规则
一个 unlock 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同一个锁的 lock 操作。
3. volatile 变量规则
对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
4. 线程启动规则
Thread 对象的 start() 方法调用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一个动作
5. 线程加入规则
加入的线程的join方法先行发生于当前线程的后续动作
6. 线程中断规则
对线程 interrupt() 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可以通过 interrupted() 方法检测到是否有中断发生。
7. 对象终结规则
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构造函数执行结束)先行发生于它的 finalize() 方法的开始。
8. 传递原则
如果操作 A 先行发生于操作 B,操作 B 先行发生于操作 C,那么操作 A 先行发生于操作 C。
Java语言层面支持的可见性实现方式
- synchronized
- volatile
- final,被 final 关键字修饰的字段在构造器中一旦初始化完成,并且没有发生 this 逃逸(其它线程通过 this 引用访问到初始化了一半的对象),那么其它线程就能看见 final 字段的值。
synchronized 实现可见性
synchronized 能够实现原子性(同步)和可见性。
所以,加锁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互斥行为!还包括内存可见性!为了确保所有线程都能看到共享变量的最新值,所有执行读操作或写操作的线程都必须在同一个锁上同步。
JMM关于 synchronized 的两条规定
线程执行互斥代码的过程
重排序
重排序是指代码实际执行顺序和书写的顺序不同,是编译器或处理器为了提高程序性能而做的优化。
重排序分3种类型:
1)编译器优化的重排序。编译器在不改变单线程程序语义的前提下,可以重新安排语句的执行顺序。
2)指令级并行的重排序。现代处理器采用了指令级并行技术(Instruction-Level
Parallelism,ILP)来将多条指令重叠执行。如果不存在数据依赖性,处理器可以改变语句对应机器指令的执行顺序。
3)内存系统的重排序。由于处理器使用缓存和读/写缓冲区,这使得加载和存储操作看上去可能是在乱序执行。
从Java源代码到最终实际执行的指令序列,会分别经历下面3种重排序:
上述的1属于编译器重排序,2和3属于处理器重排序。 在没有同步的情况下,这些重排序可能会导致多线程程序出现内存可见性问题。比如重排序可能导致下面的情况:
as-if-serial
示例
我们来分析一段代码:
package mkw.demo.syn;
public class SynchronizedDemo {
//共享变量
private boolean ready = false;
private int result = 0;
private int number = 1;
//写操作
public void write(){
ready = true; //1.1
number = 2; //1.2
}
//读操作
public void read(){
if(ready){ //2.1
result = number*3; //2.2
}
System.out.println("result的值为:" + result);
}
//内部线程类
private class ReadWriteThread extends Thread {
//根据构造方法中传入的flag参数,确定线程执行读操作还是写操作
private boolean flag;
public ReadWriteThread(boolean flag){
this.flag = flag;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f(flag){
//构造方法中传入true,执行写操作
write();
}else{
//构造方法中传入false,执行读操作
read();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nchronizedDemo synDemo = new SynchronizedDemo();
//启动线程执行写操作
synDemo .new ReadWriteThread(true).start();
//启动线程执行读操作
synDemo.new ReadWriteThread(false).start();
}
}
提取核心代码
如果两个线程分别执行 read() 和 write() 操作,那么有很多种结果
比如:
也可能是
甚至2.1和2.2都可以重排序
导致共享变量在线程间不可见的原因
安全的代码
volatile 实现可见性
Java语言还提供了一种稍弱的同步机制,即volatile变量,用来确保将变量的更新操作通知到其他线程。volatile 能够保证变量的可见性,但不能保证变量上复合操作的原子性。
volatile 关键字的两大作用
- 保证变量的可见性
- 禁止指令重排序
volatile 如何实现内存的可见性
volatile 通过添加内存屏障来禁止指令重排序,使得对 volatile 变量的读写操作满足 happens-before 原则:对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
什么是内存屏障?
内存屏障也称为内存栅栏或栅栏指令,是一种屏障指令,它使CPU或编译器对屏障指令之前和之后发出的内存操作执行一个排序约束。 这通常意味着在屏障之前发布的操作被保证在屏障之后发布的操作之前执行。
内存屏障共分为四种类型:
LoadLoad屏障:
抽象场景:Load1; LoadLoad; Load2
Load1 和 Load2 代表两条读取指令。在Load2要读取的数据被访问前,保证Load1要读取的数据被读取完毕。
StoreStore屏障:
抽象场景:Store1; StoreStore; Store2
Store1 和 Store2代表两条写入指令。在Store2写入执行前,保证Store1的写入操作对其它处理器可见
LoadStore屏障:
抽象场景:Load1; LoadStore; Store2
在Store2被写入前,保证Load1要读取的数据被读取完毕。
StoreLoad屏障:
抽象场景:Store1; StoreLoad; Load2
在Load2读取操作执行前,保证Store1的写入对所有处理器可见。StoreLoad屏障的开销是四种屏障中最大的。
在一个变量被volatile修饰后,JVM会为我们做两件事:
1.在每个volatile写操作前插入StoreStore屏障,在写操作后插入StoreLoad屏障。
2.在每个volatile读操作前插入LoadLoad屏障,在读操作后插入LoadStore屏障。
从而成功阻止了指令重排序,保证了变量可见性。
volatile 不能保证 volatile 变量复合操作的原子性
关键字 volatile 虽然实现了实例变量在多个线程间的可见性,但不能保证同步性和原子性。下面是一个例子:
package mkw.demo.vol;
public class VolatileDemo {
volatile private int number = 0;
public int getNumber(){
return this.number;
}
public void increase(){
try {
Thread.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this.number++;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局部内部类只能访问外部final修饰的局部变量
final VolatileDemo volDemo = new VolatileDemo();
for(int i = 0 ; i < 500 ; i++){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volDemo.increase();
}
}).start();
}
//如果还有子线程在运行,主线程就让出CPU资源,
//直到所有的子线程都运行完了,主线程再继续往下执行
while(Thread.activeCount() > 1){
Thread.yield();
}
System.out.println("number : " + volDemo.getNumber());
}
}
运行结果
分析
我们发现number值小于500,这是因为number++不是原子性的,可以分解为三个步骤:
1)从内存中取number的值
2)计算number的值
3)将number写到内存中
假设A线程读取number值为5,当它刚读取完number的值,B线程获取了CPU的使用权,它读取number值,加1并写入主内存,主内存中的值为6。而此时A线程又获取了CPU的使用权,它将number加1后写入主内存,最终主内存中number值为6。即执行了两次increase()方法,number的值只增加了1,所以会造成number值小于500
保证操作原子性的方案
使用 synchronized 保证原子性
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保证原子性,由于 synchronized 也可以保证可见性,我们就不必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了,修改代码如下:
package mkw.demo.vol;
public class VolatileDemo {
private int number = 0;
public int getNumber(){
return this.number;
}
public void increase(){
try {
Thread.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synchronized(this){
this.number++;
}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局部内部类只能访问外部final修饰的局部变量
final VolatileDemo volDemo = new VolatileDemo();
for(int i = 0 ; i < 500 ; i++){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volDemo.increase();
}
}).start();
}
//如果还有子线程在运行,主线程就让出CPU资源,
//直到所有的子线程都运行完了,主线程再继续往下执行
while(Thread.activeCount() > 1){
Thread.yield();
}
System.out.println("number : " + volDemo.getNumber());
}
}
多次运行,结果都是500
使用 ReentrantLock 保证原子性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可以保证原子性和可见性。
修改代码如下:
package mkw.demo.vol;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public class VolatileDemo {
private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rivate int number = 0;
public int getNumber(){
return this.number;
}
public void increase(){
try {
Thread.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lock.lock();
// 用 try ... finally 块包括,保证抛出异常时锁也能被正常释放
try {
this.number++;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final VolatileDemo volDemo = new VolatileDemo();
for(int i = 0 ; i < 500 ; i++){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volDemo.increase();
}
}).start();
}
//如果还有子线程在运行,主线程就让出CPU资源,
//直到所有的子线程都运行完了,主线程再继续往下执行
while(Thread.activeCount() > 1){
Thread.yield();
}
System.out.println("number : " + volDemo.getNumber());
}
}
使用 AtomicInteger 保证原子性
还可以使用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Integer来保证原子性。
修改代码如下:
package mkw.demo.vol;
public class VolatileDemo {
private AtomicInteger number = new AtomicInteger(0);
public AtomicInteger getAtomicInteger(){
return this.number;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局部内部类只能访问外部final修饰的局部变量
final VolatileDemo volDemo = new VolatileDemo();
for(int i = 0 ; i < 500 ; i++){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自增1并返回结果,相当于++number,与之对应的
getAndIncrement()是返回结果并自增1,相当于number++*/
volDemo.getAtomicInteger().incrementAndGet();
}
}).start();
}
//如果还有子线程在运行,主线程就让出CPU资源,
//直到所有的子线程都运行完了,主线程再继续往下执行
while(Thread.activeCount() > 1){
Thread.yield();
}
System.out.println("number : " + volDemo.getAtomicInteger());
}
}
volatile 适用场合
1.运行结果并不依赖变量的当前值,或者能够确保只有单一的线程修改变量的值。
2.变量不需要与其他的状态变量共同参与不变约束。
第一条很好理解,就是上面的代码例子。第二条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看看下面这个场景:
volatile static int start = 3;
volatile static int end = 6;
线程A执行如下代码:
while (start < end){
//do something
}
线程B执行如下代码:
start+=3;
end+=3;
这种情况下,一旦在线程A的循环中执行了线程B,start有可能先更新成6,造成了一瞬间 start == end,从而跳出while循环的可能性。
synchronized 和 volatile 比较
非原子的64位操作
当线程在没有同步的情况下读取变量时,可能会得到一个失效值,但至少这个值是由之前某个线程设置的值,而不是一个随机值。这种安全性保证也被称为最低安全性(out-of-thin-air-safety)。
最低安全性适用于绝大多数变量,但是存在一个例外:非 volatile类型的64位数值变量(double和long)。Java内存模型要求,变量的读取操作和写入操作都必须是原子操作,但对于非volatile类型的long和double变量,JVM允许将64位的读操作或写操作分解为两个32位的操作。当读取一个非volatile类型的long变量时,如果对该变量的读操作和写操作在不同的线程中执行,那么很可能会读取到某个值的高32位和另一个值的低32位。因此,即使不考虑失效数据问题,在多线程程序中使用共享且可变的long和double等类型的变量也是不安全的,除非用关键字volatile来声明它们,或者用锁保护起来。
拾遗增补
补充博客: 并发编程之原子性、可见性、有序性的简单理解
线程封闭
当访问共享的可变数据时,通常需要使用同步。一种避免使用同步的方式就是不共享数据。如果仅在单线程内访问数据,就不需要同步。这种技术被称为线程封闭( ThreadConfinement),它是实现线程安全性的最简单方式之ー。当某个对象封闭在一个线程中时,这种用法将自动实现线程安全性,即使被封闭的对象本身不是线程安全的。
Ad-hoc线程封闭
Ad-hoc线程封闭是指,维护线程封闭性的职责完全由程序实现来承担。Ad-hoc线程封闭是非常脆弱的,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语言特性,例如可见性修饰符或局部变量,能将对象封闭到目标线程上。
当决定使用线程封闭技术时,通常是因为要将某个特定的子系统实现为一个单线程子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单线程子系统提供的简便性要胜过Ad-hoc线程封闭技术的脆弱性。
由于Ad-hoc线程封闭技术的脆弱性,因此在程序中尽量少用它,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使用更强的线程封闭技术(例如,栈封闭或 Threadlocal类)。
栈封闭
栈封闭是线程封闭的一种特例,在栈封闭中,只能通过局部变量才能访问对象。正如封装能使得代码更容易维持不变性条件那样,同步变量也能使对象更易于封闭在线程中。局部变量的固有属性之一就是封闭在执行线程中。它们位于执行线程的栈中,其他线程无法访问这个栈。栈封闭(也被称为线程内部使用或者线程局部使用,不要与核心类库中的 Threadlocal混淆)比Ad-hoc线程封闭更易于维护,也更加健壮。
TreadLocal类
维持线程封闭性的一种更规范方法是使用 Threadlocal,这个类能使线程中的某个值与保存值的对象关联起来。 Threadlocal提供了get与set等访问接口或方法,这些方法为每个使用该变量的线程都存有一份独立的副本,因此get总是返回由当前执行线程在调用set时设置的最新值。
ThreadLocal类接口很简单,只有4个方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对于以下代码,thread1 中设置 threadLocal 为 1,而 thread2 设置 threadLocal 为 2。过了一段时间之后,thread1 读取 threadLocal 依然是 1,不受 thread2 的影响。
public class ThreadLocal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Local threadLocal = new ThreadLocal();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 {
threadLocal.set(1);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Local.get());
threadLocal.remove();
});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 -> {
threadLocal.set(2);
threadLocal.remove();
});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
}
结果
1
为了理解 ThreadLocal,先看以下代码:
public class ThreadLocalExample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Local threadLocal1 = new ThreadLocal();
ThreadLocal threadLocal2 = new ThreadLocal();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 {
threadLocal1.set(1);
threadLocal2.set(1);
});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 -> {
threadLocal1.set(2);
threadLocal2.set(2);
});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
}
它所对应的底层结构图为:
到底ThreadLocal类是如何实现这种“为每个线程提供不同的变量拷贝”的呢?先来看一下ThreadLocal的set()方法的源码是如何实现的:
public void set(T value) {
Thread t = Thread.currentThread();
ThreadLocalMap map = getMap(t);
if (map != null)
map.set(this, value);
else
createMap(t, value);
}
在这个方法内部我们看到,首先通过getMap(Thread t)方法获取一个和当前线程相关的ThreadLocalMap,然后将变量的值设置到这个ThreadLocalMap对象中,当然如果获取到的ThreadLocalMap对象为空,就通过createMap方法创建。
线程隔离的秘密,就在于ThreadLocalMap这个类。ThreadLocalMap是ThreadLocal类的一个静态内部类,它实现了键值对的设置和获取(对比Map对象来理解),每个线程中都有一个独立的ThreadLocalMap副本,它所存储的值,只能被当前线程读取和修改。ThreadLocal类通过操作每一个线程特有的ThreadLocalMap副本,从而实现了变量访问在不同线程中的隔离。因为每个线程的变量都是自己特有的,完全不会有并发错误。还有一点就是,ThreadLocalMap存储的键值对中的键是this对象指向的ThreadLocal对象,而值就是你所设置的对象了。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接着看上面代码中出现的getMap和createMap方法的实现:
ThreadLocalMap getMap(Thread t) {
return t.threadLocals;
}
void createMap(Thread t, T firstValue) {
t.threadLocals = new ThreadLocalMap(this, firstValue);
}
代码已经说的非常直白,就是获取和设置Thread内的一个叫threadLocals的变量,而这个变量的类型就是ThreadLocalMap,这样进一步验证了上文中的观点: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ThreadLocalMap对象。打开java.lang.Thread类的源代码,我们能得到更直观的证明:
ThreadLocal.ThreadLocalMap threadLocals = null;
接下来再看一下ThreadLocal类中的get()方法,代码是这么说的:
public T get() {
Thread t = Thread.currentThread();
ThreadLocalMap map = getMap(t);
if (map != null) {
ThreadLocalMap.Entry e = map.getEntry(this);
if (e != null)
return (T)e.value;
}
return setInitialValue();
}
再来看setInitialValue()方法:
private T setInitialValue() {
T value = initialValue();
Thread t = Thread.currentThread();
ThreadLocalMap map = getMap(t);
if (map != null)
map.set(this, value);
else
createMap(t, value);
return value;
}
这两个方法的代码告诉我们,在获取和当前线程绑定的值时,ThreadLocalMap对象是以this指向的ThreadLocal对象为键进行查找的,这当然和前面set()方法的代码是相呼应的。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创建不同的ThreadLocal实例来实现多个变量在不同线程间的访问隔离,为什么可以这么做?因为不同的ThreadLocal对象作为不同键,当然也可以在线程的ThreadLocalMap对象中设置不同的值了。通过ThreadLocal对象,在多线程中共享一个值和多个值的区别,就像你在一个HashMap对象中存储一个键值对和多个键值对一样,仅此而已。
参考博客:Java并发编程--理解ThreadLocal
面试题:ThreadLocal的内存泄漏问题?为什么每次使用完ThreadLocal,都要调用它的remove()方法,清除数据?
见 ThreadLocal会发生内存泄露吗?如何解决?
SimpleDateFormat类是非线程安全的,要在多线程的环境下使用,有下列几种方式:
1、每次使用创建一个SimpleDateFormat对象,缺点是太耗费空间资源
2、给方法加synchronized锁,缺点是会影响性能
3、使用ThreadLocal保存SimpleDateFormat,是较为合适的方法
第三种方式详见:SimpleDateFormat 的线程安全问题与 ThreadLocal
不变性
如果某个对象在被创建后其状态就不能被修改,那么这个对象就称为不可变对象。线程安全性是不可变对象的固有属性之一,它们的不变性条件是由构造函数创建的,只要它们的状态不改变,那么这些不变性条件就能得以维持。
如何写一个不可变类?
如何写一个不可变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