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第三模块学习之前,我们插播一堂小课。
因为很多人认为国内财报不可信,造假可能性高,所以大部分散户宁可相信小道消息,也不愿意研究财报。
财报造假确实存在,今天我们就讲讲如何识别,也算是前两个模块的总体应用。
先看知识整体导图:
财报造假,我们可以从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看出,下面逐一和大家分享。
一、“利润表”造假1
很多投资者不看财报,即使看,也只看利润表。看到企业营业收入创新高,就认为是好企业,但事实并非如此。
1、造假套路:心术不正的上市公司老板,为了增加营业收入(销售额),来美化利润表的获利状况,他们常常会透过开设子公司、甚至在海外开设分公司,来进行塞货的假交易。
这样,“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会创新高,进而引起“净利”的不断上升,见上图“利润表”。
2、识别方法:他做的是假交易,出去的货款是无法真正变成现金收回来的。
因此,“资产负债表”的现金是不会大幅的增加的!
为了符合借贷平衡的会计规则,这部分钱只能在“应收账款”中体现,继而,会引起“应收账款”项大幅增加。
相对应的“平均收现天数”就会越拖越长,比如从原先的90天慢慢增加到100天、120天、180天……360天!
如果一家公司的“平均收现天数”呈现的是这种趋势,很有可能它就是在做假生意、做假账!
3、重点重申:
1⃣️“平均收现天数”这个指标,是评估一家公司的股票值不值得投资时,一定要看的数据。
2⃣️“净利”是预估的概念,如果只看利润表,我们会觉得上述那家公司值得投资,因为它营业收入和净利指标都非常漂亮!
3⃣️巴菲特要求看财报时,会要求看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报表放在一起看,还要三张结合起来立体的看。
4、防骗总结:
做假交易企业的财报特征如下:
1⃣️营业收入大幅增加。
2⃣️净利大幅增加。
3⃣️现金不会等比例的增长,因为销售额都是假的。
4⃣️应收账款大幅增加。
5⃣️平均收现天数越来越长。
二、“利润表”造假2
除了虚增收入,还有什么办法让利润表变好看呢,当然有,那就是改变资产折旧年限。
1、造假套路:某公司有商务车车20辆,每辆是50wRMB,全部加进来就是1000w。
折旧费用原本是使用3年,每年的折旧费用为333.3万(1000w÷ 3)。
公司为了美化利润表,把商务车的使用年限改为5年,即每年的折旧费用为200万(1000w÷5),这样总费用就省了133.3万(333.3万 - 200万),只靠在折旧费用上动手脚,公司当年净利润就增加了133.3万。
当然,真实的折旧不是这么算的,这里为了说明问题和大家理解方便,简化了。
2、识别方法:更改折旧年限会涉及上市报表审计时的披露,能通过报表附注看出。
3、重点重申:“利润表”只是一个预估的概念,因为利润并不是100%的确定,它不能等于现金流!
4、防骗小结:一定要三张报表结合看!
三、“资产负债表”造假
除了在利润表上作假外,有些公司还会在资产负债表上作假。
如果说利润表是给公司的盈利状况录了一段视频的话(一段时间),那资产负债表就是给公司的财务状况拍了一张照片(具体某一天)。具体某一天,就给了造假可乘之机!
先看“总资产周转率”概念:
1、造假套路:如果一家公司的“营业收入”是10亿元,总资产是12亿元,那么其“总资产周转率”为0.83,小于1,从财报上判断,这是一家是资本密集型企业。
可问题是,公司经营的业务恰恰就不是烧钱的行业。
Q: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A:简单,想让比率大于1,减小分母,减到比分子小就行了。
Q:那怎么做呢?
A:卖设备呀,3个亿的设备卖出去,报表做完了,再买回来。
这里在“资产负债表”上做假账的关键在于利用了“资产负债表”表现的是具体一天的状况。
比如年报,表现的是12月31日这天公司的余额,所以,如果你从隔壁老王那边1月份重新买回这3亿资产的话,公司的总资产并没有变化,但从报表上表现出来的“总资产周转率”是不符合实际的。
当然,具体公司运营中,不会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2、识别方法:大额资产的转让及后期购回,年报上也会有一定披露,涉及大额资产出售,按证监会的要求也一定要公告。
3、重点重申:看财报不能只看一张或只看特定的科目,而是需要将三张报表摆在一起才能看出报表的真实性与完整的关联性。
4、防骗小结:三张报表中,最重要的是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最不易造假,因为现金造假成本更高,也不排除非对方配合。
四、总结
MJ老师提醒:财报体现的是公司所有的经营活动,因此,其特性是指标慢慢变好或变差,报表上的数字除非碰上罕见的特殊情况,要不是不太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大幅变动的!
读财报的首要目的是用来排雷。
因为,从长期来看,就算做假账的人再厉害,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些,就不会被忽悠被骗了!
下面是今天的课程思维导图,方便大家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