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不“白说”——《白说》读后感与见面会收获

《白说》这本书是“蔡崇达全国书友会”特别赠予的,有些波折,但最终被读到,应该是一种幸运与缘分。

(一)

读白岩松先生的第一本书《痛并快乐着》时,我十几岁,还是名学生,彼时读畅销书是一种流行;读他第二本书《幸福了吗?》,我二十几岁,已经工作也结了婚,十年时间,我仍不谙世事地观察世界,而白岩松先生的关注点已是新闻风向标;去年,当我读这本新书《白说》时,已是年过三十孩子四岁的妈妈了,而白岩松先生文字变得平和与开阔,有了些顺应自然的柔软,曾经的“怒与忧”在慢慢释放,人生也似乎进入了新的境界。

这是两个人在同一时空里不同纬度的成长,白岩松先生像一盏灯,照亮着我要走的路,他经历后的沉淀于我而言是未来各种可能性的预知和警示。

终究,他的文字,他的思想启发了我,修正了我,也鼓励了我。

《白说》的阅读速度被我刻意的放缓,力求留出更多的思考的空间。这本书的形式类似胡适之《容忍与自由》一书,以不同场合的演讲稿集结而成,不同的是外搭了出版当下的自我读后感。除却序和后记,内容分为五大部分:岁月:活着不是非赢即输;价值:得失不是非有即无;沟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态度:进退不是非曲即舍;时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满满都是白岩松先生的人生体验和所感所悟。以上五个构架被认为是破除唯二元论的更广阔的一种价值体系。多元化不行吗?双赢不可以吗?纳什均衡做不到吗?其实,当一个人把自己置于更广阔的空间后,很多存在都是可能和并行的。

木心曾说过“民众无观点”的话,尽管他只描述了一种现象,但再麻木的人也能体会到其中的毫无客气。为什么会这样?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禁言DNA代码的遗传?或是明哲保身利己主义的作祟……

斗转星移,但凡一个时代有幸出现一位敢言又能言出所以然的人时,这个人必定会成为关注焦点:新闻的焦点、民众的焦点、时代的焦点。宋朝范仲淹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影响着无数仁人志士,1947年11月20日胡适先生写下这八个字以表敢言的决心,2015年8月白岩松在序言里也引用这八个字来表达他愿意发声的责任。

一个人之所以被人喜欢,或是因为他的过人之处、人格魅力、思想境界。而白岩松先生最令我敬佩的地方是他多视角之后的新意。他对每一个问题、每一种现象、每一起事件的解读都会令人耳目一新。面对同样的素材、同样的线索,他却能分析出最接近真相的事实和得出最不一般的结论,而这个结论的广阔性、开放性必然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二)

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从知道白岩松先生1月19日会到重庆签售那一刻起,我就笃定能与他见上面。当然,使出浑身解数的努力也是必要的。

因为白岩松先生实在是一位无法用几个词就能简单概述的人,所以,我也懒得定义。直到看到他被簇拥着出场时,我才明白自己还是肤浅了,白先生举手投足间的沉稳和得体足够秒杀在场所有人了,自然也包括我。

没有冗长的开场白,几句关于“这场见面如何促成”的交代后,便迅速进入“你问我答”环节。顿时,全场沸腾了起来。第一个举手的手总有优势,可是我已记不得那个人问了什么问题。

红色的毛衣,举得高高的手,满脸的急迫总算让白岩松先生看到了我。

我说:“白老师:非常荣幸能参加白老师的签售。”

白岩松先生说:“我认为你这个事儿要反过来说,有办这样的签售会的吗?到这儿来做这样的活动,是我跟出版社主动要求的。我说,上去就签,没什么意思,应以交流为主,将来不叫签售会,应该叫交流会,恐怕交流会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所以这也是傻事之一。”

我说:“您的三本书陪伴了我人生三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我想当面对您说声谢谢~”

白岩松先生说:“其实,这应该是作者说谢谢的机会。坦白地说,每一本书都是给一百个中的十个人或十五个人读。比如说一个交流会也是,可能四百人或五百人,其实你只是跟其中七十或八十人在交流,但你也并不知道这七十或八十人是谁,所以,你要去跟五百人交流。因为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读到的感触是不一样的。就跟鲁迅说的那样:有人凭吊皇陵,有人祭奠荒冢……”

我说:“从30岁到40岁再到快50岁,每一本书都是您人生所悟、所感和智慧集结。作为读者,我能清晰感受到时间在您身上发挥的作用,尤其最近这十年,“不惑”在慢慢释放,人生逐渐变得圆融(圆融等于智慧的三次方)。所以,我在想一个人是不是因懂得了“给予”、“布施”、“舍”之后,才能更好地去解决“惑”这个课题,也才能更好地兼顾以及平衡周围的人与事?”

白岩松先生说:“其实我觉得只要你活着就会惑,中国古人习惯用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别忘了,现在已经对应不上了,现代的这种节奏、压力、各方面的东西,说四十不惑,我觉得七十不惑都不容易,但是聪明人也许二十就不惑了。这都不一样,再不能拿这个东西去衡量今天了。你说圆融了,我倒也不,这两年我得罪人更多了,大家也能够体会得到,但是,我觉得从我心里而言更自由了。也许你将来到了我这个年龄,有了我这种感受你会明白我为什么用这个词。”

对话匆匆结束,我匆匆地说了谢谢,但其中的信息量已足够大。

(三)

喜悦地拿着签名本跟好朋友一起去了附近的咖啡厅,交流持续发酵。

好朋友说对她而言印象最深的是白岩松先生对“自由”的理解。

被问到什么是真正自由时,白岩松先生提到了庄子的《逍遥游》。他指出现代人已越来越不会独处,不要陪伴,不玩手机,只是安静地待着几乎很难;他说他特别珍惜一个人独处的时光,几本好书,一杯清茶,哪怕发呆他也是愿意的……所以,他认为自由不是意识形态,不是政治,而是一个人内心是否充盈。

于我而言,除了自己的问题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一个想学播音却干了HR的女孩说的那句话:“为什么要把爱好变成工作呢?”

对呀,为什么要把爱好变成工作呢?单纯因为喜欢而去喜欢不好吗?喜欢唱歌就唱,热爱写作就写,想追星了就去追,只要不忘记自己是谁就好啦!工作是为养活自己,如果能从工作中收获成就感当然很好,不能让自己快乐又有什么关系呢?守土有责尽到责任便好。有时选择这件事儿总会有些阴差阳错,但最终谁都会明白没有哪条路不是风雨兼程。

(四)

感谢所有促成我能参加这次白岩松先生《白说》签售会的朋友们,感谢帮我记录对话、帮我拍下精彩瞬间的朋友们。

谢谢你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说》不“白说”——《白说》读后感与见面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