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本草》——解读金钱的奇文

   《钱本草》是中国古代的一篇奇文,作者为唐代张说, 《钱本草》全文如下: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此文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金钱这味药材,味甜、性热、有毒,却能预防衰老,驻容养颜。在治疗饥饿、寒冷,解决困难方面,更是效果明显。它可以有利于国家和百姓,可以污损贤达,唯一害怕的只有清廉。贪婪之人服用时以不过分为好,否则就会因冷热不均引发霍乱。金钱这味药材没有固定的采摘时节,不合时宜地采摘会使人精神损伤。如果只积攒、不发散,会有水、火、盗贼等灾难。如果只发散、不积攒,会有饥寒、困顿等祸患,只有边积攒、边发散,才是金钱的大道。不把钱当作珍宝称为德,取得、给予都适宜称为义,使用正当称为礼,接济大众称为仁,支出有度称为信,得不伤己称为智,用此七种方法精炼此药后,才可长久服用,从而延年益寿。如服用不得法,则会智力减弱、精神损伤。以上种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张说为什么要说“钱”味甜呢?很简单,钱这东西人人喜爱,有了钱心里都会甜滋滋的。至于“大热、有毒”的特征,更是准确生动,入木三分。钱虽然不可或缺,让人甘之如饴,但对钱的追求要有度,要讲道,超出了度,偏离了道,便会让人变得疯狂,挖空心思往钱眼儿里钻,从而导致“大热”,成为金钱的奴隶,整天为钱着急上火(发热)。此外,是药三分毒,而钱的毒性尤甚,服用过量便会产生毒副作用,或者身心俱疲,家庭不和,或者锒铛入狱,命断黄泉。

  接下来,张说为我们分解了钱的药理:钱一般分为小钱和大钱两种,小钱能“疗饥”,解人燃眉之急,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大钱则能“邦国”,让国家富强起来。但金钱这种药材不像大力丸那样,有病治病,无病强身,金钱往往玷污毁掉那些不缺钱却想更多地占有金钱的达官贵人们的名声气节和前程,除非他们是清廉之士。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那些贪心的人,服用金钱这味药材时一定要谨慎,否则就会陷入困境,轻则如炒股者被套血本无归,重则如身居高位却贪欲难抑重演历史贪官们的杀身悲剧。另外,钱是流动的东西,钱多的人最好将多余的钱财用于社会,否则自身不会太好受,社会也不会太平。也就是说,不管由于什么原因,社会贫富差距都不宜过大。

  其后,张说又着重介绍了钱的采收,强调钱要取之有道,不能乱捞,不然神灵便要降罪,天怒人怨。不仅采收要得宜,还要学会花钱。如果只知道攒钱,就会有人惦记,如果花钱如流水,贼人倒是不惦记了,但自己的衣食住行也会成为问题。所以对待花钱,是既要学会节俭,又要学会把钱花到刀刃上,节流开源,量入为出,这样才能求得生活与金钱的平衡。

  在文章的最后,张说又告诫世人,获取钱财要讲“道、德、义、礼、仁、信、智”,此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讲究“七术”的基础上,获取钱财,那么就会在金钱的助益下延年益寿,不然就会“弱志伤神”。

  综合看来,张说的《钱本草》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丝毫失效,尤其是对于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金钱至上论者来说,不啻灵丹妙药。

《24堂历史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钱本草》——解读金钱的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