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州理工谈国内高等教育

从加州理工谈国内高等教育                            Schanze    近日了解了一些加州理工的情况,有了些许想法,诉诸文字如下。  加州理工创办时间并不长,仅百来年,学校面积也不大,占地仅50公顷许。学校以培养精英科学人才为己任,精简一切不必要的附设,规模长年维持在“千人级”,即本科生1000人左右,研究生1000人左右,教师1000人左右,这样的数目对于一个大学来说,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学校办的非常成功。120多年的校史上镌刻着3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共有47人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0人获得美国国家技术奖章;同样,毕业于该校的中国科学家的名字也是熠熠生辉,如:钱学森,钱伟长,周培源,谈家祯。。。。。。。所有这一切令人肃然起敬,甚至在2011年将同为世界名校的哈佛大学从世界大学排行榜的老大位置上挤下,取而代之。  加州理工值得我们高等教育从业者深思。在我国高等教育一片扩招升格的风潮中,建校舍,扩楼堂,换校牌等等行为司空见惯,同时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高收费,跑项目,拉赞助等等,甚至面对大笔科研经费,有些高校教师过于“热心”科研合作,时刻“酝酿”论文,唯独教学成了后娘的孩子,没人来重视研究教学的本身,把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的“正业”抛诸一边,教授的课可以研究生来代上,副教授的课助教来顶,等等。在以上所提到的活动中,教学工作的本身没有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产生大的经济效益,于是乎放眼当今高等教育界,能够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于教学本身的,到底是是寥寥无几,还是相反结论,事实自有公论;如果一所大学,教学培养学生成了副业,那还是大学吗?恐怕只能是贻笑大方,误人子弟了。然而,加州理工却是始终以教学为中心,纲领一切,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常年有机会和时间领略大家名家的风采,聆听他们的讲课,向他们提问,听他们释疑,甚至可以与他们讨论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难道加州理工从没有扩招的经历和计划吗?其实加州理工的办学初衷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但最终还是认为建一所大学更适宜,于是在建校之初就升格为大学了,这是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在以后百多年的校史上,再没有规模扩招,学校始终把握为世界为美国培养科学精英人才的理念,对教学全力以赴,也正因为此,才造就了这所伟大的被全球所尊敬的学校。

       据报道,今年我国赴美留学生猛增,牢牢占据着美国海外留学生统计数的老大,本人不反对学子们奔赴国外学习,假如有良好的经济条件,语言能力又能应付,追求如加州理工这样的欧美名校自然是不二的选择。如果说以往去国外自费留学还是殷富人家的选择,然而,现在却已经成为了工薪阶层家庭的计划,甚至不惜投入举家多年积蓄,送孩子远赴异乡求学。长此以往,不说我们的高等教育垮塌,但至少被不断蚕食,却是不争的事实。国内高等教育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可能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机构的原因,然而,作为高等教育的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该感到羞愧,扪心自问,作为教师为孩子们尽责了吗?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舍近求远花费不菲地去国求学,就是对此最好的问责!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作为屁民一员,我不敢妄加评论,可能也不具备说三道四的能力;但至少目前,高等教育迫切需要一批甘愿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热心教学的专业人才;而作为高等学校规则制定者,也能从民族危亡的高度上来看待高等学校的现状。曾几何时,我们的高等教育成为了找工作的垫脚石,一张文凭仅仅是毕业生光鲜的羽毛,而非常遗憾地失却了本该承载的意义。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尽管高等学校数量少,进入校园的是人群中的少数,但意气风发,奋发刻苦,精神昂扬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标签,这一切得益于一大批朴实敬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并铸就了国家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正如钱学森大师的问题所问那样,我们自己高等学校培养的科学大师在哪里呢?如果高等学校还是固步自封,不改变小打小闹样的所谓改革,那只能是隔靴搔痒,或是自娱自乐而已。今天的沉重,不是我一个人的沉重,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再一次崛起,以告江东父老。战后的日本有腾飞的辉煌,德意志从废墟中起步重新屹立于世界,无不将教育视作国家的立身之本。今天的中华正怀揣伟大的中国之梦行进在复兴道路上,沉重的高等教育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包袱,相反,而应该成为前进道路上的推力助加剂。 教育兴,民族强。如果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缺少蓬勃的生机,教学失却了根本的地位,教书育人没有阳光下明媚的心态,那科研创新能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只能是浮躁与空谈,也永远回答不了钱学森大师之问。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加州理工谈国内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