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蒂尔,硅谷著名的创业者,曾在1998年创办了 PayPal,并在2002年以15亿美元出售给 eBay。后专注于金融投资和创业投资,曾投资过 Facebook 等著名企业。
本文4000字,预计阅读需15分钟
竞争带不来创新,垄断才是创新之源
在传统时代,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从1到 N 的过程,也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复制之前的经验,通过竞争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而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企业却是一个从无到有、从0到1创造市场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必须规避竞争、建立垄断。
经济学对市场竞争的鼓吹误导了创业者,竞争其实会扼杀创新
01
充分的市场竞争,让人类达到了今天的经济成就,这几乎是不容置疑的事。不过彼得.蒂尔却对竞争这件事不认同。他觉得竞争带给我们的坏处远大于好处。
这种认知起源于他的人生经历。我们知道,不仅是市场经济有竞争,人的一辈子实际上一直处于竞争中。比如高考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痛苦。
在 彼得·蒂尔年轻的时候,曾痴迷于竞争,他考上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年年拿奖学金,标准的三好学生。但是,他毕业那年去考最高法院的书记员,结果没通过。当年的他耿耿于怀,但之后回想他说幸亏他当年竞争失败了,不然就不会后来创立 PayPal,走上另一条道路。彼得·蒂尔从自身的经历上,看到了竞争造成的可怕后果。
当然了,这只是属于他自身的个案,他不会仅从这个事件中得出"竞争不利于创新的结论”。
作为一个创业者和投资人,他发现了很多竞争带给创业者的坑。
比如说: 竞争会让你把注意力都放在竞争对手身上,忽视了自己的发展。
当年谷歌崛起的时候,对微软造成了很多威胁,两家企业大打出手。谷歌去做浏览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微软去做搜索,这两家争斗的结果是什么呢?
坐山观虎斗的苹果冒出来了,而且一举压倒了他们的优势。2013年,苹果的市值比谷歌、微软加起来都多。
02
竞争还会造成非常低水平的重复和跟风。你看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每年出的品牌旗舰机越来越像,处理器、摄像头、指纹解锁,几乎都是一模一样。原因就是智能手机这个市场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大家都在低水平地重复过去的策略,没有人有空创新。
模仿性竞争不仅不会提升竞争力,反而削弱了竞争力。
举个例子,在硅谷有个奇特的现象,得了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工程师更容易成为硅谷的精英。
此症状通俗地说就是有社交障碍,和自闭症差不多。为何这群人会出类拔萃,源于这类人对社会动态的迟钝感,他们不会盲目的跟风,从而全身心地投入电脑创造和发明。
而我们一般职场的从业者,很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竞争心,生怕落后,盲目地去跟风,反而丢了自己核心的竞争力。
03
为何竞争有诸多问题,可经济学家还是痴迷于市场竞争,鼓吹企业间的互相竞争从而达到理想状态。彼得.蒂尔认为,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经济学家的想法源于19世纪的物理学家。
当时物理学研究的是系统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发现各部分经过博弈最终趋于平衡。经济学借鉴了这套逻辑,推崇市场内的企业、个体充分竞争达到平衡。但实际情况是,商业世界是动态的,无法像物理模型那样不受干扰,所以这个理论是错的。
彼得.蒂尔认为不存在完美得均衡。
在经济理论之外的现实世界里,每个成功的企业恰恰就是因为它做到了其他企业不能做的事,这就是从0到1的事。而不是说它和其他企业做的是一样的事,然后去双方的竞争里达到一种制衡。
竞争催生的是从1到N,这不是商业的本质。
创业成功的标志是建立垄断,垄断才是达成从0到1的秘密
01
既然竞争无法达到从0到1的壮举,也就触及不到商业的目的。那到底该是什么呢?
彼得.蒂尔的答案是:垄断
美国所有航空公司每年运送几百万乘客,创造几千亿美元的价值。
如2012年航空公司的飞行票价是118美元,也就是说每次飞行,航空公司只能从每位乘客身上赚37美分呢。
而谷歌创造的价值相对航空公司来说要少的多,在2012年谷歌只创造了500亿美元的价值,但它却能从中获利21%,这个利润率可是航空业的一百多倍。
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航空公司是竞争激烈的,而谷歌在搜索领域是垄断的。
我们可以用经济学的模型来解释一下这个情况,实际上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有两种不同的层面,即完全竞争和垄断。
完全竞争——这个市场在供求相当的时候会达到平衡,但这有个前提,即处于竞争市场中每个公司之间没有差别,卖的是同质的产品。因为只有这样,这些公司才没有市场支配力,其产品的价格才能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如果说有钱赚,就会有新的公司马上进来争夺利润,于是供给量上升,价格就会回落。那起先吸引这些新公司的利润又荡然无存了。
如果进入的公司太多的话,这些公司就会亏损,有些会倒闭。最终的价格又会回升到可以维持利润的水平。
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没有公司会获得超出太多的利润。
但这只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分析,现实中,很少会出现完全竞争的状况。
对于垄断公司而言,他们有的是生存空间,他们可以自己定价没有竞争,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在经济学家眼里的垄断就是用手段消灭了竞争对手,或者是从政府那拿到了许可证。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靠创新一步步拿到了自然状况下的市场垄断。
02
彼得.蒂尔认为,只要不是非法强占或是靠政府关系搞到的垄断,对消费者来说就是非常有价值的。
例如谷歌公司就是这样的范例。
从21世纪初,谷歌就按微软、雅虎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在网络搜索领域无人能敌。然而普通人很少感觉到谷歌垄断,是因为谷歌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弱者。比如,政府说谷歌占了全球搜索市场的68%是垄断,谷歌就会说它的收入95%靠广告,而在广告行业,谷歌只是一条小得不能再小的小鱼。甚至,它会把自己定位成科技消费品公司,但是全球科技消费品市场规模是上万亿美元,谷歌在里面只占了0.24%,这样的市场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谷歌把自己定义为什么,取决于什么能给它省去麻烦,不被人攻击是垄断。你觉得它不垄断就是因为它成功转移了你的注意力。
03
垄断可以为创新带来空间。
谷歌因为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不担心其他竞争对手的追赶,有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无人驾驶、人工智能。
就像谷歌的座右铭“不作恶”,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品牌策略,但也显示了企业严守道德底线的决心。
说白了这也就是垄断者的专利,一个追赶者根本没有余力去思考道德规范,你在竞争中只能着眼于短期利益,不可能对未来进行长期规划。
04
对于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用的评判价值方式也不一样。
如去研究纽约时报和twitter公司的价值,会发现,这两家公司都有几千名员工,都提供了解时事新闻的渠道。但2013年twitter一上市的市值就有40多亿美元,是纽约时报市值的12倍还多。
但是在之前2012年,纽约时报赚了1.3亿美元之时twitter还处于亏损状态。
这也就说明了投资者看中twitter的长期价值,认为其在未来10年之内能够获得垄断利润,而报纸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这就是科技行业与传统行业不一样的地方,通常他们前几年都是亏损状态,还是能获得很高的估值。
讲个生活中的案例,夜总会、餐厅就是这样的。即使今天收入不菲,但现金流可能在几年内就没有了。只要任何一家公司和它有同等实力竞争,就会给这家公司造成利润上的损失。客人们永远会选择到更加新潮的地方消费。
这就是从1到N的产品,很容易替代。
而科技行业的技术是不断积累的,越积累优势越大,这就创造了一个长期价值。
要想实现垄断,要避开主流的创业方法论,走完全相反的路
怎样实现垄断优势,实现从0到1的跨越?
彼得.蒂尔认为,垄断企业的特点是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品牌优势。
01
你的产品要比别人好很多,让别人没有办法通过简单的复制跟你竞争。如谷歌的搜索算法,搜索又快结果又准,这就是其他搜索公司做不到的。
那专利技术多好才算好很多呢?一般来说,享有足够的壁垒的话,必须在比它相近的替代品好出10倍以上,才能有真正的垄断优势。
市场上主流的创业方法说,你一定要找到现在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不足,然后提供一个更好地解决方案。
但彼得.蒂尔坚决反对这种思考方式。认为这只是一个从1到N的思路,你发现市场上的产品的弱点和漏洞,补上这个漏洞,这种做法是很难实现垄断的,因为改良思维造不出好10倍以上的产品。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创造一个全新的事物,比如PayPal出现之前,美国人在网上买东西顾客只能用支票支付并且要等上7—10天,有了PayPal之后买家已拍下立即就支付了卖家也能马上拿到现钱,这一切动作只要在网上动动手指头就行。
乔布斯当年重返苹果公司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减产品线,把当时苹果五花八门的产品线全都砍掉了,只留下一两个。
这就是从这个维度思考的,只留下能比别人做的好的10倍以上的产品。
02
网络效应,即一个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如你若是开一个facebook的账号就很有用,因为周围的人都在使用,从而能获得一个网络社交圈子。
不过这里有个技巧,要做成特别大的一张网络大家都进来使用,那你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你必须找一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就像facebook,当年从哈佛大学的校园起家,第一批用户是哈佛的大学生,然后扩展到其他的常春藤大学学生,之后才扩展到全美的所有大学生人群,最后才开放面向全社会,这是一个一步一步扩张的过程。
可能有人上过MBA,课上讲到做企业方法的时候一般会告诉你,要做大市场,因为大市场就是一片大海,你就算要一瓢水就够了。但是我们看到真正做大了的创业公司都是从一个非常小的点切入的,一开始看上去人畜无害,谁都没想到日后会成长为庞然大物。
据数据统计,facebook的用户有20亿,而全球人口也就70多亿。
从小处切入一步步发挥出网络效应,如果你一开始就说要做一个服务20多亿人口的产品,那么,你压根就做不出来的。
03
如何扩大规模效应?
先从相邻的领域开始扩张,如当年亚马逊,从图书市场切入,把书卖火之后就开始往相近的市场延伸,逐步增加种类一直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综合商店。
但是要注意,如果你一开始选的点不容易往外扩展,那就悲催了。这方面eBay就是个反例。eBay 也是从小小的拍卖市场开始切入做线上交易的,但它并没有像亚马逊、淘宝一样长成巨无霸的企业,最重要的原因是拍卖是个小市场,拍卖的东西都是邮票、钱币一类的小物件,这些物件的交易逻辑和日常消费品不一样,很难从拍卖小物件扩展到日常购买。
所以,如果你从小市场切入,一定要选择之后能向更大市场扩展的小市场,不然很快就会碰到天花板。
谈到规模经济,还有一个坑,就是不考虑边际成本。
垄断企业越强大,开发产品的固定成本可以用很高的销量来分摊掉。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做到足够大的规模,边际成本就会降到接近于0。那别人怎么和你竞争呢?
但是很多企业家之所以做不成垄断企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的商业模式设计的不对。
如果说你开个餐厅,你想有更多的顾客,就必须雇佣更多的厨师、服务员,扩大餐厅的面积。这么扩张之后,算下来的利润还是很有限的。
但微软的工程师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一次性开发完系统之后,剩下的就是销售问题了。每多卖一份,付出的成本就趋向接近于0。
这才是一个规模经济的思路。
04
目前苹果是最强势的品牌,外观设计时尚简约,用户体验流畅。整个品牌打造出来的感觉非常高端。
这些年很多公司都在效仿苹果风格,花钱做广告,开品牌店,使用奢华的材料。但这些外表的光鲜并不能带来品牌优势。
苹果最重要的原因是形成了内容生态系统。除了硬件、软件上都有一套复杂的专利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有成千上万的开发者都在为苹果手机开发各种软件,这都能帮助苹果公司扩大自身的优势。
总 结
1. 竞争会让你把注意力都放在竞争对手身上,忽视了自己的发展。
2. 不存在完美的市场均衡,在经济理论之外的现实世界里,每个企业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它打破了均衡,它做到了其他企业不能做的事情,也就是从0到1的事情,而不是它跟其他企业做一样的事儿。
3. 谷歌把自己定义成什么,取决于什么能给它省去麻烦,不被人攻击是垄断。你觉得它不垄断,是因为它成功转移开了你的注意力。
4. 如果你不处于垄断地位,你就只能着眼于短期的利益,不可能对未来进行长期规划,所以你每天都是在苟延残喘。
5. 要想实现垄断,要避开主流的创业方法论,走完全相反的路。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