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说过陈安妮?
陈安妮在大学时开始在新浪微博连载漫画,大学还没毕业就出了书《安妮和王小明》、《尼玛,这就是大学》。
暂时不上图了,免得被告。
如果你碰巧是做游戏原画、概念设计师、动画设计师等靠画画手艺吃饭的职业,你去看陈安妮的漫画,一定会觉得她画画手艺烂爆了。居然还能有粉丝,还出漫画书?
没错,这世上就是有人没你画的好,挣得比你多。
卧槽,凭什么?
有人说“天理何在”?
有人搬出大哲学家的话“存在即合理”。
你努努嘴啐了一口唾沫道“读者太次,市场功利”。这样能让你心安理得继续画的好且挣得少吗?
不能。
那问题出在哪?
做游戏原画、概念设计的诸君,想想谁在给你的手艺买单?你说是用户,Qie~~不对,用户买单的是整个游戏。所以是你老板在为你的作品买单。
你的作品距离最终消费者,隔着两座大山——一物加一人。
物是产品。
产品有很多面,你那张原画之于产品,只是它丰富外表的一道棱面。产品包含了你的作品,你的作品却远远不是产品。
人是指老板。
你的创造归你吗?
老板付你工资,买断了你的时间,也买断了你在这段时间内的全部作品产出。连同其他职员的作品,合并组装攒出产品,卖给用户,低买高卖。
而陈安妮的作品,不必跨越两座山就能直达用户。
这就是本文标题的答案——
- 让你的作品成为产品;
- 让你至少买断你自己的时间和产出。
怎样算是把作品变产品呢?
想想你有什么价值,又,这个价值能给谁?
比如说陈安妮,她能用漫画逗人乐;她能呼唤同龄人的笑点、痛点、槽点、泪点;她后来又做了一个漫画APP,让漫画作者和读者更便捷地互相寻找到对方。
漫画和APP是她的产品。产品能直接服务于用户,且,服务于千万用户。能不赚吗?
且赚了以后还归她,因为产品是她的。
比“努力工作”还重要的意识
一直以来,不管你的真实工作态度是什么样,你都被教导要“努力工作”,还要在嘴上认同“努力工作”。
但是,光努力就能带来回报吗?
努力多数时候都是有回报的,只是比努力更高的一个层级是“产品意识”。
平时我们开玩笑说,某某颜值高,可以靠脸吃饭。那这位的外表就是一样产品,无论高冷还是傻白甜,打磨产品就是把自己的外表弄得再讨好用户一点。
从产品意识回头看,作为原画、概念设计师的努力工作是什么情况?就是把企业当作服务用户,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当作产品。努力工作就是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为什么游戏项目做成功后,游戏制作人是MVP(最有价值的人)?
因为其他人都是把输出专业技能当作产品,而游戏制作人就是输出整个游戏商品当产品的。
公司中的设计师的用户只有企业,如果你做外包,那就是再多几个用户而已。而游戏商品、漫画、网络小说的用户可以铺开很多。同一个产品,无论服务100个人,还是服务100000个人,从成本上没有差别。
我的朋友丫鱼反问我:画得好的人凭啥挣得多?这句越想越有味道。技能高强与收入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吗?
价值来自服务质量,也来自服务用户数量。没有把加入产品意识的努力,注定是孤独低效的。
凭什么一张画15万?
最近原画圈里很火的网易《阴阳师》15万插画。
有人夸它好!值!
也有人说,莫非是少点一个小数点?这画顶多值1.5万。
粉丝出于喜欢觉得值,路人觉得不就是一张画吗,见过画得好的多了去了,凭啥这一张值15万。
从单一纬度看现象,仅能把不可理喻的事情解读为荒诞。但是网易是一家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怎么会花冤枉钱充大头呢?网易傻吗??
放一张微博上理查的截图
48.4万粉丝?!!
这意味着,如果有人在网络上喷理查,还有专门的护卫队。
与普通插画师不同,别人画一张图就算是完成了一件产品。理查一张图,只是他产品的一个棱面,而他是谁,他有多少粉丝,这件事有多大的话题性……统统这一切才是他完整的一件产品。
最后,网易买到的是什么?
- 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二次元插画设计
- 特定领域的品牌——个人品牌的长期经营,长期持续地高品质输出作品
- 目标用户构成的粉丝群——社交账号运营能力,48万粉丝不能和热门演员千万粉丝相比,但也算是个小V了
- 话题性——谁有权利向外界释放一单外包价格的信息?
普通设计师现在能做什么产品?
一个普通原画、概念设计师,现在能做什么产品?
容易想到的产品有:
教育产品
- 把你会的知识传授给别人。
- 腾讯课堂是个不小的平台,现在已经有很多设计师搞的培训了。娱乐产品
把你想说的、想传达的,做成漫画、成系列的插画,娱乐大家。个人产品
把你自己当作一件产品,弄个微博、公众号,从此刻开始经营自己的品牌。不怕晚也不怕慢,就当是做着玩。
小结
其实这件事我是没什么发言权的,因为我也在企业里做事。至于想法,我即使是连开脑洞的想法也没有。
但产品意识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重新看待比如专业技能培养、知识积累这些老问题。如果想多赚一点钱,除了努力之外,我们还缺少一点别的东西。
可能这个视角不对,可能这个价值观会招致反感,会有人说,修炼技能就是修炼技能,干嘛非扯到赚钱多的那些人身上去?
回到开头举的例子,陈安妮画的不好,且,这么久安妮的画没有大的进步。甚至出书后的陈安妮画的更烂了。那个爆红的《只过1%的生活》、那个“虽然画得很烂,但仍然坚持实现梦想”的陈安妮,其实是以画为原点,做营销赚钱就做营销,做APP赚钱就做APP的人。画画的梦想是她赚钱的包装纸。
我想说,抛开这些价值观问题,要是你能做得比她好,而且还能赚钱的话,为什么不自己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