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政视角看中国历朝历代——《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有感

Blue编辑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快有七十个年头了。我们国民生活从才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优越的物质生活,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财政措施也从之前的计划经济转向了现在的市场经济。虽然现在人们的经济活动已经有了很多自由,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从2012年开始,国家又开始了新一轮大力度的财政改革。实行简政放权等一系列措施来进一步减轻民众的负担,以刺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家新一轮的财政改革思路到底是如何酝酿出炉的,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来说还是雾里看花的节奏。所幸的是,我们能够通过独立作家郭建龙在他的新书《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里面对中国之前的历朝历代的各种财政改革的叙述中来一窥现今政府这新一轮的财政改革浪潮。

      在本书中作者不是单纯的朝代的顺序来进行讲述,也不是从军事政治出发来描述历史事件,而是从历朝历代施行的财政政策入手来分析各朝各代的政治走向,可谓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透过财政的视角来看历朝历代的各种分分合合,各种纷争,会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例如对于秦朝之前的中西方各国为什么没有一个统一的帝国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历史学家一般都会从政治文化军事等角度来进行分析,但是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发现作者给出的解释相当简单但又一针见血:因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必须在军事征服之后,还能够通过政治上的征服才能够延续,而政治上的征服就深刻的体现在资源的分配上,而能够把这两者做好难度是相当大的。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作者是以相当专业的学术风格来写作的,所以本书的文字就注定了具有逻辑性强,论证严谨但又略显枯燥等学术书籍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耐心的阅读下去。只有我们耐心的研读本书,才能够发现现在的政府的国企改革,土地公有化以及政府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等手段其实在之前的朝代中都实行过,但是又有所区别。简单的通过土地改革政策来说,在古时进行土地改革所要付出的代价与现在相比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古时想要增加财政收入进行土地改革,就要将土地国君化逐步转为土地私有化。而这样的改革方式又分温和与激进两种,作者为了说明这一点就特意列举了春秋时期未果的李悝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我们可以从作者严谨而犀利的文字下看到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哪种改革成效与好处。

      当然从财政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古时的历朝政治不仅仅是看变法,看改革。从这一角度还能看到儒家与道家之间的区别,从财政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什么在汉初要力捧道家,而到了生活水平提高的汉武帝时期又开始崇尚儒家。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做出任何一个选择其实都与财政脱离不了关系的。

      本书也顺带分析了为什么中国与西方等国家相比没能早一步摆脱农业社会,不仅仅因为农业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通过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等手段来最大限度的压榨了中国的工商业,这也使得其始终无法得到完全的发展。

      当然可能有些读者对于这些兴致不是很大,但是我还是建议可以读一读,看一看本书。因为通过本书你对我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历史事件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例如楚汉之争中项羽和刘邦之争,韩信的奇怪举动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新的角度去理解去揣摩。总之,个人在看完这本书之后认为本书的阅读价值是非常高的,希望有时间的读者可以看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财政视角看中国历朝历代——《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