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风暴》和《我是布莱克》,我们需要这样能直击人心的好故事

《新居风暴》和《我是布莱克》,我们需要这样能直击人心的好故事_第1张图片


最近看了多部各国的电影,有两部个人认为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特此推荐。

在IMDB获得8.5高分的《新居风暴》 让我内心很崩溃。这是一部讲阿拉伯语配荷兰语字幕的电影,看完后我一边要烧脑理清整部电影的脉络,一边暗叹电影的力道和精心设计,为其所展示的关于复仇和宽恕这一主题的深度所震撼。

电影获得高分是有底气的,这实在是个直击人心的好故事。没有英雄美女,也没有枪支弹药,就似乎在给你讲一个发生在隔壁邻居家的故事,却丝丝入扣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男女主人公是一对夫妻档戏剧演员,因为建筑安全问题搬到新家,不料妻子居然在家中洗澡时遭到外人袭击。故事就从这一应激事件开始,一步一步展开了悬念。此外,戏中戏《推销员之死》也极好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人在受到侵害会感到愤懑和恐惧,之后要复仇还是宽恕全在一念间,而男人与女人在面对生活的冲突时,反应又是如此不同。一方面,受侵害的女主拉娜饱受被袭击后的心理阴影的折磨,生活在一个保守的社会,她坚决阻止丈夫去警察局去报案;另一方面,男主伊玛德的工作和生活全被这次事件全部打乱,夫妻关系愈发紧张。

当伊玛德抽丝剥茧,最终查出凶手身份,并设计引诱凶手现身,叫拉娜和凶手的家人来对质时,故事的冲突达到了最高点。是要原谅一个年迈、患有严重疾病,并身为家庭支柱的凶手,还是听从妻子的规劝,不要当着凶手家人的面去揭穿他所犯的错?重重挣扎中,在男主愤怒的一巴掌后大哭,凶手病发,女主转身弃男主离开,电影营造的所有悬念和压力在最后一刻得到释放。但故事远没结束,最后一幕的镜头,分别是男主和女主面无表情的木然。生活的风暴,又怎会止于此?


《新居风暴》和《我是布莱克》,我们需要这样能直击人心的好故事_第2张图片

而在IMDB获得8.1分的《我是布莱克》,在今年的嘎纳电影节中争议颇多。争议的焦点全在于影展的评审团不顾媒体对另一部电影的呼声,把大奖颁给了这部“没有突破”的电影。

然而,导演肯·洛区和编剧保罗·拉弗蒂合力,还是让我多次泪流满面。邻座的一女子更是泣不成声,整场电影,他丈夫不停地拍她的肩膀安慰她。很久没有为一部电影哭得那么惨了。这是部非常值得看的电影,以至于我紧接着换了影院又看了第二遍。第二遍,哭得更惨。

当看到豆瓣有人批导演没突破时,我笑了。肯·洛区这老头一直都以擅长讲述小人物的故事而著称,他能通过电影的语言把故事讲得无可挑剔,还要突破些什么?要摆个美女还是放个坦克?我们需要的,不就是个好故事吗?

男主是59岁的木匠布莱克。因为心脏病,他被禁止工作。未到领养老金的年龄,他便向政府申请救助金。没想到一个正当的请求却被刻板官僚且冰冷刻板的组织和规定一次次拒之门外。他努力去争取,并无奈地配合那些可笑且不合逻辑的繁文缛节。但不管是努力配合还是愤怒反抗,直至生命的尽头,他依然没有获得该有的补助。可就这么一个生存在社会边缘的单身老男人,在面对政府的无情时,却无私地给处于困境的单身母亲凯蒂和两个孩子带去了温情和爱。

这个故事跟爱情无关。那些小人物之间的怜惜、相互依赖所产生的情愫是那么的动人。电影细腻而丰富,在此仅列出几个让人泪崩的瞬间:

当人饥饿到了极点

莱克带着凯蒂一家去救助站领取救济食品。趁着工作人员走开,凯蒂难耐饥饿,一把打开罐头食品,吞得满脸都是。当工作人员问她:“你在做什么?”时,她羞愧难当,泪流满面:“对不起,我实在太饿了......要是妈妈看到我现在的样子......”

还好,在一个有福利保障的社会,至少还有地方可以求一餐饱。当人饿到了极点,哪还会顾得上什么尊严?想想刘震云《温故1942》中的那场河南的大饥荒,人饿到极点会吃人的残忍。再想想李安的少年派中的那些隐喻。饥饿会破坏一切文明的痕迹,把人逼成动物。

当人被逼到绝路

当凯蒂在商店里被保安捉住时,经理从她包里一一取出偷盗物品。我以为她会偷一些贵重物品去卖钱,不想却是一包卫生巾、一包女用剃须刀和一瓶止汗露。当身为一个女人的隐私和尊严全都被暴露时,她眼里满是泪水。她绝望而无助地问:“现在,你打算怎么做?”

经理把三样东西一一放进购物袋里,说:“这是你我之间的事,这些东西,都算你买了的。”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有时很难分得清楚。

人为了钱,可以做些什么?

当女儿因穿着破鞋在学校被同学嘲笑,找工作未果身无分文的凯蒂不得已拨打了一个主动提供帮助的电话号码,不想那人却把她介绍去卖淫。布莱克发现了异样,便跟着到了她卖淫的地方。当已经换上性感服装的凯蒂,一转身看到是布莱克,她掩面冲出门口。布莱克抱住她想要劝她回头,却被她责令离开。她哭着说:“我没有办法。我要养孩子!”

为了钱,人被逼无奈会做很多事情。比如在中国,有无数的人离开家孤身一人到城市打工,一年才能跟家人团聚几天。

助人,然后接受善意的帮助

在遇见凯蒂一家前,布莱克是愤怒的。但与凯蒂一家走近之后,他对两个孩子的爱和关心,对凯蒂的怜悯,胜过了他对自身的关注。

当一次次申请救助被拒,他卖掉家具,家里已经被搬空。不能劝回凯蒂和无望的救助申请,最终让他崩溃了。在没有他的消息后,凯蒂的女儿戴西来敲门却一直没有人开门。黛西敲门,求了很久,说了一句:“你帮助过我们,为何不肯接受我们的帮助?”一个瘦弱、憔悴的男人才穿着睡衣,从空无一物的房间走出来。两个人紧抱在一起,布莱克说:“对不起。”

你是谁?

布莱克在等着救助金判决,眼看胜利在望,他激动不已,不想却当场心脏病突发死去。出席葬礼的,只有那些代表着人性温情的小人物。当凯蒂在葬礼上宣读他的CV时,出乎意料地听到他无声的控诉:我一直遵纪守法......我不是狗,我需要尊重。电影在一句:“...... I am a citizen, nothing more, nothing less"中结束。

政府机构是非常可笑的。一个求助电话需要拨打1小时48分才能接通;一个几分钟就可以帮人解决的问题,却让不懂网络的布莱克一次次地跑去碰壁;明知道布莱克因心脏病不可以工作,却逼着他每周花35小时去求职,并提供照片等方式的求职证明,不顾布莱克的旧电话只有拨打功能,哪怕求职成功也无法去工作等这些事实;当凯蒂因为初来乍到迷路而迟到了几分钟却丝毫不肯通融...... 这些把人往绝路上逼的做法让人觉得好笑又心寒。

与此对应的,是底层人们的温情和人性的关怀。那个放了凯蒂一马的超市经理;那个好心帮布莱克网络提交申请的邻居;那个在哪怕被主管责骂也要试图帮布莱克的社会救助机构工作人员;那个看到凯蒂因为饥饿偷吃而羞愧难当,过来安慰她并主动提供食物的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当然,最多的温情镜头,都来自布莱克,一个已经穷困潦倒,但依然热心帮助凯蒂修理破旧的公寓,给两个孩子带去温暖和爱的可怜老头。

这是一部讲述生活在高福利社会的底层民众的电影,也通过一个小人物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阶层的断裂。导演肯洛区指出:“因社会补助金的降低而收到伤害最深的,是那些最脆弱的、社会底层的人。他们被告知,如果他们穷,那是他们的错。”

这是英国左派呼吁要“倾听人们的心声”的观点。他通过电影谴责欧盟的“新自由主义倾向”,抨击那些不仅没有帮人,为了减少补助金的发放反而去制定各种严格惩罚人的规定。

当然,英国现在已经脱欧。但这不代表英国从此就摆脱了因降低福利而衍生的各种问题,相反,脱欧后的影响还留待日后慢慢观察。与此同时,欧洲一些国家的高额债务和破产,以及降低福利后对底层人民的影响,还需要唤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一个多小时的电影,能有此等力度和深度,足矣。

一直以来,最有力的不是用钱堆出来的飞车爆炸或香车美女所带来的虚幻,而是一个朴实的、真实的、打动人心的好故事。


1. 《新居风暴》(The Salesman),2016年法国嘎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剧本奖

导演 阿斯哈法哈蒂( Asghar Farhadi), 伊朗

2. 《我是布莱克》(I, Daniel Blake),2016年法国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导演:肯·洛区编剧:保罗·拉弗蒂, 英国


《新居风暴》和《我是布莱克》,我们需要这样能直击人心的好故事_第3张图片
如果你想看看我的小说散文集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居风暴》和《我是布莱克》,我们需要这样能直击人心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