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巢穴1-4
为了增加对动物母爱的认识这本书疯狂的举例。
第一章
对生育的未知
大部分动物都不知道痛苦和生育什么关系,也自己的孩子长什么样。即使人类在第一次生孩子时如果未经传授,也是一无所知。
长颈鹿会把胎盘和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大自然还埋下了其他反射,让动物不至于搞错。比如对孩子的声音和会动的东西比较敏感。
巴拿马加勒比海中桑布拉斯印第安人,他们不能告诉年轻妇女临场的疼痛和怀孕有什么关系。违犯者会被一生抹上一种致痛的荨麻毒药。
妇女在首次分娩的时候,以为自己病得很重,就要死去。最后的结果使一个伟大的奇迹,恐惧瞬间转变为欣喜。
这种现在在文明社会早已罕见,可正是这种经历给他们的性格深深打上了幸福于平和的烙印。
是什么让动物萌生了母性
母性的两个极端:
母羊宝宝出生之后被抱走1-2个小时,母羊就不能产生母亲情感。甚至会啃咬甚至杀死孩子。
如果最初四天让哺乳动物母亲亲密呆在一起。再偷偷抱走,动物母亲会四处寻找,最后会把半路偶遇的某个小动物当作孩子全心照顾。
1.动物受激素作用
1972年,美国拉特格斯大学,特刻尔和罗森布拉特发现将生产后24小时之内的大鼠血液输入其他未生产大鼠,会让他们变得像母亲,即使是雄性大鼠。其他时间都不行。
1967年给一只雄鸽注射孕酮和催乳素,他变得会孵蛋、喂食、给小鸽子保暖和保护。
孕酮会让他关心蛋,催乳素会让他关心唧唧咋咋的小鸟。
2.照顾别的动物的例子
德国曼海姆城市附近,一只雌性的雕(其实是上狂下鸟,打不出来)在孵卵的时候,主人把蛋换成了鸡蛋。当小鸡出生之后,这只用鸡和麻雀喂大的动物,开始不吃麻雀和鸡,只吃猪肉和牛肉,而小鸡也从雕嘴里取肉吃。
3.孩子的声音
鸡对于孩子额保护是因为“咯咯”的声音,如果让一只吃鸡的鸡鼬发出咯咯的声音,母鸡也会保护它。
有些匹配上视觉因素。比如花斑腹丽鱼,会通过孩子的颜色和身体味道两个信息判断。它会认出错误颜色把别人家孩子吃掉,但又会因为味道把它吐出来,不断重复上百次。就像卡住了。
(不知道在群体下动物会不会这样,可能是在人类饲养下的动物不太认识自己的孩子。)
第二章 母爱的英勇
有很多人看到了英勇的动物母亲。
1973年东非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发生,拍下了一只失去孩子的斑马去咬狮子。
还有在冲向狮子的长颈鹿缪去年,冲向鲨鱼的海豚母亲,冲向牧羊犬的家鼠母亲;能带着孩子跳过1.1篱笆的野猪母亲。
母羊不关心孩子走丢了,但是涨奶的时候会很着急的找孩子。
一个找不到孩子的大猩猩一直把猫当作孩子。最后猫受不了跑走了。
帝企鹅蛋如果不小心从脚下掉出来,它会去偷别人的蛋,然后群体陷入战斗,有一批蛋会死掉。
一只北美红雀失去孩子之后,一直来到池塘旁边喂鱼吃东西。
一只寒鸦失去孩子之后一直往养它的教授耳朵里喂毛毛虫蚯蚓。
大杜鹃雏鸟杀死白喉林莺孩子之后,白喉林莺反而一直喂养它,即使大杜鹃已经长到白喉林莺的6倍大小。
超常刺激反常行为。基因里编排了很多的超常刺激,让动物受到这种刺激能够直接产生行动。对于哺乳期鸟类洞洞似乎很能引发喂食行为。
一些在动物园长大的黑猩猩不会喂养孩子,一些老黑猩猩学会了用奶瓶给宝宝喂奶。
(这本书很多知识对保护动物非常有用。)
(和有一种蝴蝶是毛毛虫的时候寄生在蚂蚁巢穴内很像)
第三章 人类的母爱
很多幸福的早产儿,分娩后即使分开,每天只有很少的接触,人类也能够产生母爱。但是这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人分娩后有接触的表现会远远好于没有接触的表现。
作者认为法国的乳母文化,罗马的乳母文化,使人缺少爱,是产生后期奇怪作为的原因。
鼓励产后母子多接触。
第四章 狒狒王国的日托保姆
生活在埃塞尔比亚的阿拉伯狒狒的社会结构。
雄狒狒比较大,能有两个老婆,分为外妻和内妻子。刚开始两个狒狒会竞争,(估计是比姿色)最后一个赢了。失败的那个狒狒变成外妻,专门负责找食物,记住水源,境界敌人。雄狒狒负责战斗,内妻负责带外妻和自己的孩子。
雄狒狒对于认识的雄狒狒的妻子不会把它抢过来,即使邻居比较弱小,自己现在只有一个老婆。一般只能等邻居女儿长大了再娶一个。
作者说养育孩子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在任何社会都不应该忽视。狒狒的故事是自然界给我们的课。(一般情况下,进化远比我们聪明)